張 烈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二級公路交叉口安全設計研究
張 烈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以凱里至雷山(大塘)公路為例,具體分析二級公路交叉口安全設計的內容和原則,并探討其安全設計要點,以期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
二級公路;交叉口;安全設計
凱里至雷山(大塘)公路位于黔東南州,是貴州省省道308線的一段,是貴州省中東部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貴州省骨架公路網規劃(2003~2020)》“3388網”和《貴州省旅游公路發展規劃(2004~2010)》中的一段,是貴州省骨架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凱里市和雷山縣的交通要道,是雷山縣通往州府凱里、省府貴陽的快捷通道,是黔東南資源開發運輸、貿易往來的經濟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貴州省凱里至雷山(大塘)二級公路第3合同段起點位于凱里市雷山縣朗德鎮(樁號為K26+100),終點位于雷山縣丹江鎮(樁號為K39+500),路線全長13.91 km。第三合同段全線按雙車道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計算行車速度為40 km/h;路基寬度為12 m、10 m、8.5 m;路面類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土石方挖方38萬m3,路基土石方填方40.4萬m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13.069 0萬m2,中小橋4座,涵洞33道510 m,平面交叉14處。貴州省凱里至雷山(大塘)二級公路第3合同段于2008年3月開始施工,2010年12月20日竣工驗收并通車,投資額為1.049 9億元。下文將以該工程的交叉口安全設計為重點,進行具體分析。
2.1 設計內容
公路交叉口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合理選擇形式與平面布置,確定幾何尺寸,合理布置各種交通設施;(2)進行交叉口視距保證,滿足安全通行條件,并注意各種排水設施的設置;(3)若工程不存在交通管制,則隨著交叉口數量的增多,其危險點數目也會隨之增加,因此,為保證通車安全,一般交叉口的道路≤5條,具體見表1;同時注意,左轉彎車輛最容易產生沖突點,因此,該部分的處理也是保證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的重點。

表1 交叉口道路數量與危險點數量的關系分析
2.2 設計原則
在進行該工程交叉口設計時,應注意遵循以下設計原則,以保證設計的合理性:(1)在交叉口的位置選擇方面,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規劃要求、地質特點、地形特征等,同時明確公路的等級、功能、交通量、造價等要素;(2)交叉口的選型應將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暢通、沖突點少且沖突區分散的型式為首選。(3)平面交叉范圍內相交公路線形的技術指標應能滿足視距的要求。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圍內的路段宜采用直線;當采用曲線時,其半徑宜大于不設超高的平曲線半徑。縱面應力求平緩,并符合視覺所需的最小豎曲線半徑值。(4)平面交叉改建時,除應收集交通量以外,還應調查交通延誤以及交通事故的數量、程度、原因等現有交叉的使用狀況。
3.1 交叉口速度設計
在平面交叉范圍內,其設計速度對交叉口的安全穩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1)交叉口設計速度。一般而言,交叉口設計速度=路段設計速度;當相交的公路都為二級公路,或者相交公路的交通量相差無幾時,應考慮直行車道可適當降低,但是不能過低,一般≥路段70%。(2)轉彎車道的設計速度。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交通量、交叉類型等,且考慮公路的實際用地情況。
3.2 交叉口間距、視距設計
(1)間距問題
平面交叉的間距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行車安全、交通延誤的影響等。而凱里至雷山(大塘)二級公路作為該區域重要的主干線公路之一,首先應將公路的交通的通常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可采取綜合措施,減少縱、橫向的干擾,對此,平面交叉的間距要求足夠大,按照工程實際需要,可設置立體交叉;其次,二級公路在作為集散公路時,宜將街道式的地方公路或鄉村道路布置在與干線公路相交的次要公路上,或與干線公路平行而只提供有限出、入口的次要公路上。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最小間距應符合下表規定。

表2 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最小間距要求
(2)視距問題
視距是指駕駛員在一定距離內就能看清交叉口的信號以及標志,并采取減速行駛等措施,以保證安全駕駛。由此看出,視距問題對車輛行駛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二級公路的視距設計,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即構造視距三角形。視距三角形是指交叉口轉角處由兩相交道路的停車視距所組成的三角形。在構造的視距三角形內,對影響駕駛員視線的障礙物應清除干凈,特別是在無信號燈控制的情況下,必須保證公路車輛的安全。視距三角形的繪制,首先,根據計算行車速度得到停車視距S停為

在設計中,應根據工程的實際特點,對視距問題采取如下處理措施:(1)根據交叉口的具體情況,找出行車可能的最危險沖突點。若交叉口類型為十字型,則最危險的沖突點是在靠右邊的第一條直行機動車道的軸線與相交道路靠中心線的第一條直行或左轉車道的軸線所構成的交叉點。若Y字型或T字型交叉口,則為直行道路最靠右邊的第一條直行車道的軸線與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線的一條左轉車道的軸線所構成的交叉點。(2)從最危險的沖突點向后沿行車的軌跡線各量取停車視距。(3)連接末端,即形成視距三角形。
3.3 平面交叉交角與岔數
平面交叉交角與岔數的分析和確定是交叉口設計的重要環節,對此,在設計中,應結合以下幾點來進行設計:平面交叉的交角宜為直角,斜交時,其銳角應不小于70°,在公路受環境條件的限制時,如:地形、地質等,或其他特殊情況限制時,應不小于60°。(2)對平面交叉岔數應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一般而言,不應多于四條,否則,會對公路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若必須多于四條,則采用環形交叉形式可提高公路的安全性能,環形交叉的岔數不宜多于五條,實行“入口讓路”規則管理時,應采用“入口讓路”環形交叉。(3)新建公路不應直接與已建的四岔或四岔以上的平面交叉相連接。
(1)每條岔路和轉彎車道上都應提供與行駛速度相適應的引道視距。(2)平面交叉轉彎曲線的線形及路幅寬度應以轉彎時的行跡作為設計控制,且轉彎路面的邊緣,其線形應符合轉彎時的行駛軌跡。平面交叉中轉彎車道的加寬值可采用單車道加寬值,轉彎車道或加鋪轉角部分可采用較小的超高橫坡度。(3)平面交叉處的排水設計是一項重要內容。設計時應繪制排水系統圖,并注明流向和坡度等。平面交叉處的交通量較大時,應作渠化設計,即采用交通島、路面標線等設施疏導車流。
[1] 蘇澎,唐伯明,劉唐志等.山區農村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J].公路ISTICPKU,2009,(7):98-101.
[2] 呂暢,梁雪姣.關于二級公路平面交叉的優化設計[J].建材發展導向,2013,(13):249-250.
[3] 袁滿榮,成衛,趙俊軍.基于可拓學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評價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3,(20).
Safety design research of the secondary highway intersection
ZHANG Lie
(Guizhou highway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Guiyang,Guizhou 550000,China)
This article detailed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principles of the secondary highway intersection safety design, and take the Kaili to Leishan (Datang) highway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main points of safety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the secondary highway; intersection; safety design
2015-03-26
張烈(1968-),男,貴州遵義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工程施工(含隧道)、公路與城市道路方面工作。
U412.35
C
1008-3383(2016)0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