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立新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雜填土(建筑土頭)路基施工技術研究
喬立新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在室外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雜填土(建筑土頭)建筑路基的可行性,路用力學性能;通過工程實例成功應用,闡述了在一定的施工工藝下,雜填土(建筑土頭)的應用能保證工程質量。
雜填土(建筑土頭);路基;試驗;質量
1.1 雜填土的主要特征
土為固相、氣相和液相組成的三相體系,本工程雜填土固相由磚瓦碎片、砂土、極少部分生活垃圾組成。超尺寸顆粒(部分磚瓦碎塊)含量較多時,這些顆粒互相嵌鎖和“架橋”作用會降低(或干擾)合適尺寸材料的密實度。而生活垃圾(有機質)含量增加,土的分散性加大,含水量增高,干密度減小,脹縮性增加,壓縮性增大,強度減小,承載力降低,對工程極為不利。因此對這兩種顆粒均要篩去。
1.2 雜填土路基密實度與含水量
路基強度(承載力)很大程度決定于路基土的密實度,密實度與含水量是關聯的,在最佳含水量時,土的密實度達到外部該種壓實功能下的最大值。密實度越高,路基彈性模量值越大,抗變形能力越強,水穩定性越好。通過重型擊實試驗,確定最佳含水量為8.4%,如表1所示。

表1 土樣擊實試驗表
2.1 翻揀
雜填土中超尺寸顆粒(大于10 cm的磚瓦碎塊等雜物)及生活垃圾均用人工配合反鏟挑除清理基本干凈,處理深度為30 cm。
2.2 晾曬或濕潤
測定土的實際含水量,過濕則予以晾曬,過干則加水潤濕,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圍內時才開始碾壓。
2.3 碾壓、夯實
合理選擇壓實機械、碾壓速度、碾壓遍數、碾壓厚度對獲得最大的壓實度有很大影響。經反復試驗,本工程采用三明YZJ12振動壓路機,碾壓厚度為30 cm,先靜壓一遍后振動碾壓8遍。碾壓完成后,對壓實度檢測不合格區域補壓,直至合格。重錘夯實法錘重采用10 t,經試驗計算,當落距為12~15 m時,有效加固深度為6.07 m,夯擊次數12次,滿足處理深度要求。
2.4 現場試驗
根據GBJ145-90《土的分類標準》判別土樣為粗粒土,采用灌砂法隨機均勻抽樣檢測壓實度,數據如表2。

表2 路基壓實度試驗結果表
按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故檢測結果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
按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98對雜填土路基彎沉現場測定,檢測車型為后軸重60 kN的東風車,檢測結果如表3。

表3 路基回彈彎沉檢測結果表
標準輛重BZZ-60彎沉值換算成標準輛載BZZ-100彎沉值的換算系數
換算成BZZ-100彎沉代表值為1.529×98.6=150
檢測結果小于設計彎沉值250,符合要求。
(2)采用強夯處理場地14d后,試驗數據見表4。

表4 重型動力觸探強夯前后對比表
從表4中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強夯處理后各土層的承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路基土層的力學性質得到了大的改善。
對已完工的雜填土路基,根據《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JJ1-90規定的檢查項目進行驗收,均能滿足要求,檢測如果如表5。

表5 質量檢測結果表
(1)通過雜填土路基試驗段的施工及完工后的檢測分析,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路面在重交通下,經過三年多的考驗期,實踐證明,雜填土可作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土。(2)對雜填土中超尺寸顆粒、生活垃圾等精心挑揀處理并合理選用壓實機械、合理控制碾壓遍數、碾壓厚度,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壓實,可以有效消除“架橋”等不利現象,使得雜填土顆粒充分擠密,獲得最大干容重,提高了土的強度及路基承載力。
(3)通過雜填土路基的成功填筑,充分利用了當地資源,加快了工程進度,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經測算,與填砂土比較,可降低造價55.21元/m3,詳見表6。

表6 路基土填筑造價分析
若換填砂土1 m深,則22 m寬利用雜填土填筑的路基可節約121.5萬元/km,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1] 胡敏云,陳云敏,溫振統。城市垃圾填埋場垃圾土壓縮變形的研究[J].巖石工程學報,2001,23(1):123-126.
[2] 毛應生,高中俊,周新強垃圾雜填土強夯作道路路基的試驗與施工[J].城市道路與防洪,2001,(2):1-4.
[3] 任新紅.綿陽機場強夯影響深度及有限加固深度研究[J].路基工程,2008,(5).
[4] 公路工程設計規范(JTG F50-2006)[S].
[5] 沙慶林.公路壓實與壓實標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 洪毓康.土質學與土力學[J].北京: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f the miscellaneous fill (building spoil) subgrade
QIAO Li-xin
(Heilongjiang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On the basis of outdoor experimental stud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iscellaneous fill (building spoil) for construction of subgrade and road-u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application of miscellaneous fill (building spoil) can ensure engineering quality under certa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actual engineering.
miscellaneous fill (building spoil); subgrade; test; quality
2015-12-03
喬立新 (1969-),男,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設計工作。
U416.1
C
1008-3383(2016)02-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