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凌,孟慶鑫,劉斌,馬全平
(1.新疆五家渠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骨科,新疆五家渠 831300;2.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001)
老年股骨頸骨折不同手術方法選擇的分析
曾凌1,孟慶鑫1,劉斌1,馬全平2
(1.新疆五家渠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骨科,新疆五家渠 831300;2.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 通過對老年股骨頸骨折三種手術方法的分析,為今后臨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提供臨床經驗。方法 將2010—2014年新疆五家渠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治療123例股骨頸骨折病例,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內固定(A)組、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B)組、全髖關節置換(C)組,分別比較內固定(A)組與關節置換(B + C)組,人工股骨頭置換(B)組與全髖關節置換(C)組,比較手術時間、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內固定組與關節置換組比較,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時間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與全髖關節置換組比較,出血量、手術時間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下床活動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三種方法均為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利弊,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要求及骨折類型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方法;選擇
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髖部骨折,約占髖部骨折的53%,占全身骨折的3.58%[1]。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特別是女性絕經后更為明顯,更易發生股骨頸骨折[2]。骨折后不能下床,需臥床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3],容易引起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靜脈血栓等臥床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手術,早期恢復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減輕家屬護理負擔,已被骨科醫師所認同。本文回顧了2010—2014年,新疆五家渠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住院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病例123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2010—2014年,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病例123例,男54例,女69例;年齡65~92歲,平均74.8歲。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9例,Ⅱ型28例,Ⅲ型48例,Ⅳ型38例。按骨折解剖部位分為,頭下型21例,頭頸型36例,經頸型48例,基底型18例。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內固定(A)組57例,平均年齡68.6歲;人工股骨頭置換(B)組34例,平均年齡78.5歲;全髖關節置換(C)組32例,平均年齡72.5歲。大部分病例合并有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1.2 手術方法 入院后常規行術前檢查,積極治療內科基礎疾病,給予患肢皮牽引或脛骨結節牽引,術前準備時間3~10 d。手術在腰硬連合麻醉下進行。內固定組將患者置于手術牽引床上,在透視下逐漸調節牽引,爭取解剖復位,如個別病例復位不滿意行髖前外側切口,切開復位,復位后常規用3枚直徑7.3 mm的空心鈦釘固定。關節置換患者側臥于手術床上,取髖關節外后側切口,根據患者要求安置進口或國產髖關節。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珋x±s)表示,采用兩組均數比較并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內固定(A)組與關節置換(B + C)組比較中,內固定(A)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優于關節置換組,在下床時間方面關節置換組優于內固定組(見表1),在關節置換組比較中,人工股骨頭置換(B)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優于全髖關節置換(C)組,在下床時間方面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髖部骨折,由于股骨頭的特殊血供特點,當發生股骨頸骨折后,來源于旋股內、外側動脈的血供中斷,即使有殘留的血供血管,也因股骨頭移位、旋轉而受牽拉,發生扭曲及痙攣,使股骨頭嚴重缺血。同時也由于股骨頸骨折為囊內骨折,骨折后關節囊內壓力升高,發生堵塞效應[4],使股骨頭進一步缺血,導致骨折后極易發生股骨頭壞死或骨折不愈合。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老年髖部骨折治療指南2010》認為,推薦在早期(24~36 h)內手術,超過48 h發生并發癥概率增加。故如行內固定治療,應早期手術固定,可有效減緩骨折后對殘留血管的牽拉,早期減壓可減輕閉塞效應,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頭壞死率。也有學者認為,股骨頸骨折后行關節置換,可避免骨折后發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可早期下床,但關節置換也有許多并發癥,目前尚有爭論。

表1 內固定(A)組與關節置換(B + C)組比較(珋x±s)

表2 人工股骨頭置換(B)組與髖關節置換(C)組比較(珋x±s)
股骨頸骨折空心鈦釘固定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因可在透視下閉合復住,行微創內固定,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手術風險低、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優點[5],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表1也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的經驗是對于年齡偏小,骨質較好,Garden分型為Ⅰ、Ⅱ型及部分Ⅲ型,或解剖分型為經頸型、基底型及部分頭頸型的患者宜選此治療方法,對于那些頭下型嵌插骨折的患者也可應用。危杰等[6]認為對于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應先爭取給予內固定,給患者一次自我愈合的機會,即使不愈合或股骨頭壞死也可二期關節置換,如骨折愈合,效果明顯優于關節置換。
對于高齡合并有骨質疏松,不宜長時間臥床,骨折移位較大,或解剖分型為頭下型及頭頸型的患者,術前預估內固定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概率高,我們認為應行一期關節置換,減少臥床并發癥,較快恢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輕家屬護理負擔,故是一種有效可靠的治療方法[7]。目前采用的關節置換有雙極人工股骨頭及全髖關節置換,從表2可以看出,雙極人工股骨頭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對機體創傷小、手術安全性高等優點,故被我們應用在年齡大、體質差、術后活動少的患者。徐莘香等[8]也認為單純股骨頭置換僅適用于全身情況衰弱的高齡患者。由于單純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容易發生髖關節中心脫位[9],引起術后髖關節痙攣。袁堂波等[10]報道髖關節功能也較全髖關節恢復差,故我們的觀點與他們一致,也認為對于那些體質較好,耐受手術強,預計壽命長的患者應給予全髖關節置換。
總之,老年股骨頸骨折應早期手術,盡快恢復功能,空心釘固定及關節置換均是有效治療方法。具體如何選擇手術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自身狀況、耐受手術程度,預計生存時間、骨折類型,家屬要求及醫院醫療水平而定。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87.
[2]吳金偉,吳有榮,盧盛華,等.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09,15(8):925-928.
[3]林朋,李子榮,楊連發.老年重度移位股骨頸骨折的人工關節類型的選擇[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6(5):509-512.
[4]王滿宜,危杰.股骨頸骨折臨床研究的若干問題與新概念[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3,5(1):5-9.
[5]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64.
[6]危杰,王滿宜.股骨頸骨折的內固定手術治療[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3,5(1):63-66.
[7]周云,荊鈺華,章洪喜,等.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2):6-8.
[8]徐莘香,劉一,劉建國,等.假體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雜志,2001,17(9): 546-548.
[9]許猛,張立海,王智,等.三種手術方式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頸骨折療效的比較[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12):1419-1423.
[10]袁堂波,黃立新,蔣建農,等.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6):485-488.
R683.42
B
2015-08-03
曾凌(1970-),男,主治醫師,新疆五家渠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骨科,831300。
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