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博 許大為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基于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森林資源分析
姚博許大為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分析了伊春市現有的森林資源,介紹了伊春森林資源的發展歷程,探討了現階段伊春森林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森林資源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有利于合理開發利用伊春森林資源。
關鍵詞:森林城市,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綠地面積
現如今,國家正在極力禁止森林過度開采,保護現有森林資源,提出森林與城市相融合,提高森林覆蓋面積,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小興安嶺伊春作為國家重要的木材輸出地,同時也是現存國家森林保護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森林資源,地質風貌,氣候條件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經過數十年的過度開采,森林資源的過度利用,伊春林區森林資源亟待保護。作為資源型城市,如何既能加快伊春林區經濟發展,又能恢復伊春林區森林資源變得尤為重要。
同時,改善森林資源,合理利用伊春林區森林資源進行旅游開發,為伊春地區的森林城市建設提供條件。
1.1國家森林城市的意義及發展
1)國家森林城市的意義。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要求并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授牌的城市[1]。2)國家森林城市的發展歷程。隨著國家對森林資源的日益重視,同時伴隨著森林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城市生態環境亟待改善,森林城市的概念也越加重要。國家提出了“國家森林城市”,為了保護森林資源的可再生發展,為森林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條件,并且獎勵在森林資源保護取得顯著成績的城市,同時舉辦“中國城市森林論壇”,為森林城市申辦和交流提供環境。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也激勵著擁有優秀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伊春林區為之努力。
1.2伊春市現有資源分析
伊春是國家重要的木材輸出地,同時也是夏季旅游避暑勝地,在森林資源,地質風貌,氣候條件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生物景觀。小興安嶺現今的活立木蓄積面積超過2 000億m3,森林大部分以闊葉林和混交林為主,森林覆蓋面積更是達到了81.9%。伊春有著“紅松故鄉、林都伊春”的美譽,原始森林中百年紅松、云杉、冷杉、興安落葉松等珍貴資源數不勝數,水曲柳、黃菠蘿、核桃秋、楊樹、椴樹、白樺、榆樹等樹種資源更是十分豐富,伊春的地理條件以及優秀的森林資源更是養育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2]。
地文景觀。經歷了上千萬年的地殼運動和變化,小興安嶺形成了眾多光怪陸離的奇石。這類奇石位于廣袤的原始森林之中,與原始森林相得益彰。其中以湯旺河林海奇石為代表,到2013年,湯旺河石林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
氣候景觀。現如今,城市污染日趨嚴重,而伊春地區由于它的森林覆蓋面積大,城市工業較少,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人們夏季旅游度假、追尋自然的首要選擇對象。伊春地區全年氣候偏低,即使在最炎熱的夏季,在群山環抱當中也會讓你感到一絲涼爽,空氣清新宜人,并且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伊春城市建于森林之間,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譽,據測定,伊春地區平均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可達到15 700多個。
2.1伊春森林資源發展變化
1998年洪水災害后的反思,面對長時間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引起的環境大面積受損嚴重的情況,中央提出從保護現有森林資源,禁止森林資源過度利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天然森林資源重點保護防護工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禁止天然林木的砍伐,減少木材的產量,從而解決森林資源再生和環境恢復等問題。
其中,伊春是天保工程的重要勘察對象,而近幾年,伊春地區在國家天保工程支持下,正在逐步恢復森林資源,同時,環境建設也被提上日程,加強了城市綠化及城市環境保護。
2.2生態建設后伊春森林資源變化
2011年是伊春林區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的第一年,伊春地區抓住“天然生態林保護保育工程”的機遇,促進伊春森林資源,林業經濟與社會同步協調的可持續性發展策略。
到2012年,伊春地區已經初步建立起由森林資源保護到森林濕地保護,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到水源系統保護的體系。森林林木蓄積面積2.6億m3以上,森林覆蓋面積達到了83.9%,其中伊春市區綠化覆蓋面積增長為86.6%,對比2007年增長2%,平均每年森林凈增長量超過800萬m3,伊春地區森林資源恢復取得了初步的成績(見表1)。與此同時,生態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初步的進展(見表2)。其中,綜合能源消耗下降3.67%,降低化學氧耗量( COD) 802 t,以及其他化合物400余噸。為伊春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有利的保證。

表1 伊春森林資源變化表

表2 伊春綠地面積變化表
表1,表2表明,伊春的森林資源環境與城市綠地環境隨著時間的變化正在逐步的改善,森林面積逐年遞增,森林覆蓋面積逐年擴大,使得森林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恢復,這為伊春地區森林資源的利用提供了保證和基礎;同時,伊春加大市區內綠地覆蓋,提高園林綠地面積、公共綠地面積、公園面積,以人為中心,改善環境為目的,切實可行的改善了市區的環境。
3.1現階段伊春森林發展存在的問題
伊春地區有著全國乃至全世界頂尖的森林資源,同時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森林資源不僅為伊春市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也為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伊春地區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對森林資源責任分配不清晰,管理不到位。伊春的森林資源保護是保護伴隨著開發,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這就需要開發者有著完善的開發計劃,保證在開發的同時又不破壞自然資源。伊春市自然資源豐富,旅游業也就隨之興起,政府將相關的景區承包給企業,而企業為了謀求私利,在沒有完善的開發計劃就開始開發,導致伊春部分地區自然資源破環嚴重,而后的自然修復政府與企業又各執一詞,權責不分。森林資源恢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提高監察力度,分配權責是為保護伊春地區森林資源提供重要基礎。
2)森林生態旅游發展過快。伊春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打出“林都迎賓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的口號,大力開發森林特色旅游業,并在森林旅游方面取得巨大成績,就2014全年,伊春市接待游客人數超過600萬,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來到伊春,體驗那一抹清涼。
但巨大的利益的背后,人們忽視了森林生態旅游業的重點在于保護,而不是旅游。伊春市每年的游客數量已經大大的超過了森林所能承載的游客數量,森林生態資源在游客游覽過后,會改變森林本身的循環系統,破環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而這些破壞又得不到有效的恢復,長而久之,森林環境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造成令人心痛的結果。
3.2伊春森林資源發展展望
1)森林資源保護保育范圍日益擴大。伊春
加大保護森林資源的力度,全面停止森林主伐。2014年,停止森林主伐在伊春地區全面展開,使伊春森林資源的恢復得以加快。調減了100萬m3的森林木材產量,對未成的林木進行重點保護,同時調減73.5%的撫育伐林木,僅保留36萬m3可伐林木。伊春林區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了森林資源快速恢復的黃金時期,伊春林區森林資源固然底蘊深厚,物產豐富,但仍應堅持科學的方法,加大森林資源保育力度,提高養林、護林質量。伊春地區在此形勢下應繼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為森林資源保護與恢復做出積極貢獻。
2)深化了解森林資源與森林濕地資源課題。在中國林科院專家的指導下,伊春林區開展森林資源保護與濕地潛在價值研究工作。加快森林資源與森林濕地保護的了解和課題研究。
伊春林區應積極探索森林保護運作的新途徑,進一步創新林業科研理論,進行森林資源和森林濕地生態潛在利益評估,以森林為基礎從森林資源保護出發,圍繞建設居住、旅游、從業一體化的國際化森林生態旅游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加快城市布局調整,全力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塑造懷抱森林,綠色伊春的林都新形象。
在國家大力支持森林資源型城市的契機下,伊春林區應研究制定伊春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規劃,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腳步,篩選確定生態功能區重點項目,調整好項目的前期工作的角度,全力爭取國家以及省對伊春地區森林轉型重點項目的支持。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小興安嶺濕地,小興安嶺森林培育與保護工程,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工程等,以森林環境資源為基礎,全面加強小興安嶺森林資源恢復和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可持續項目的建設,以加快小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區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LY/T 2004—2012,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S].
[2]龔強.中國林都——伊春連載八(一)[Z].黑龍江史志,2014,1004-020X:18-20.
·測量·
Analysis on forest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national forestry city
Yao Bo Xu Dawei
( College of Garden,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orestr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forest resources of Yichun city,introduces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ichun forest resources,explores problems existing in Yichun fore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present,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fore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spect,which will be good for developing and using Yichun forest resources.
Key words:forest city,forest resources,ecological environment,green area
作者簡介:姚博(1990-),男,在讀碩士;許大為(1962-),男,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29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215-03
中圖分類號:S71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