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琇
摘 要:盧祖皋在南宋詞壇近隨史達祖,位列姜夔一派,遠接清真詞,師法周邦彥,其獨具特色的小令詞在結句時或以情結句,或以景結句點明、深化及拓展詞旨,使詞滲透的情感成分厚重,營造出清新纖雅的美感意境。盧詞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其所蘊含的情感,還在于結句所表現出的清新纖雅的美感意境。
關鍵詞:盧祖皋;小令;結句;清新纖雅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02
盧祖皋(1173—1223),字申之,又字次夔,永嘉(今屬浙江)人。慶元五年(1199)進士,歷官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權直學士院等職。樓鑰之甥,學有淵源。有《蒲江詞稿》,存詞96首。他在南宋詞壇近隨史達祖,位列姜夔一派,遠接清真詞,師法周邦彥。朱彝尊曾言“詞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皋、史達祖、吳文英,……皆具夔之一體。”[1] 劉揚忠曾言“(盧祖皋)南宋學清真派中以小令偏勝者。”[2] 盧祖皋在詞壇上延續了婉約之風,作小令詞纖雅,為中長調則清雄而不減氣韻,氣象宏大,也著實不可多得。盧詞無論是細膩獨到、入木三分的閨情詞,還是形象別致、抒懷另有別趣的詠物紀游詞,亦或用典雅致而感情深摯的祝壽頌賀詞,不同題材之詞都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擬從詞的結句入手,通過對盧祖皋小令詞結句藝術的探討,體會結句在表達主旨及開拓意境方面的貢獻。
一、關于結句
1關于詞的結句,先賢諸人論述甚多。
廣為人知的猶如張炎《詞源·卷下·令曲》云 ;“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余不盡之意始佳。當以唐《花閑集》中韋莊、溫飛卿為則。又如馮延巳、賀方回、吳夢窗亦有妙處。至若陳簡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大抵前輩不留意于此,有一兩曲膾炙人口,余多鄰乎率。近代詞人卻有用功于此者,倘以為專門之學,亦詞家之“射雕手”。[3]
又如《古今詞論》:“張砥中曰:‘凡詞前后兩結,最為緊要,前結如奔馬收韁,須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勢。后結如眾流歸海,要收的盡,迥環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3]
《論詞隨筆》:“詞結句最難,而結尤難于起。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於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辭不盡三者而已。”[3]
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窺詞管見·詞要善于煞尾》“詞要住的恰到好處,小令不能續之使長,長調不能縮之使短。……其不可斷續增減處,全在善于煞尾。無論說盡之話,使人不能再贅一詞。即有有意蘊藉,不吐而吞,若為歇后語者,亦不能為蛇畫足,總是善于煞尾。” [3]
劉坡公《學詞百法·填詞起結法》曰:“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間無回旋之余地,故其起處須意在筆下,結處須意留言外。起處不妨用偏鋒,結處最易用重筆……小令結語,如溫庭筠之‘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正是用重筆也。此等句法,極鍛煉,亦極自然,能令人掩卷后猶作三日之想。” [4]
2 對盧詞結句的評價
在以小令為主的盧詞中(統計數據見附件表1)結句歷來受到詞評家推崇。毛晉曾言:“玉簫吹未徹,窗影梅花月,無語只低眉,閑拈雙荔枝”直可步趨南唐“孤枕夢回雞塞遠,小梅吹徹玉生寒”矣。[5]篤文曾評《鷓鴣天·庭綠初圓結陰濃》“圓潤明媚,聲情俱好,神似片玉,一結尤有遠韻,蒲江集中最佳之作。”[6]況周頤亦評《清平樂·柳邊深院》曰“‘何處一春游蕩,夢里猶恨楊花是加倍寫法。”[6]其余評價不再一一列舉。
二、盧祖皋小令詞結句藝術
劉永濟《詞論》有言:“結句,大約不出情語、景語兩種。情結以動蕩見奇,景結以迷離稱雋……小令尤以結語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勢,於于結語得之,自然有神韻。”[7]那么縱觀盧祖皋小令詞49首之尾句,以情語結句有6首,以景語結句有43首,(見附件表1)因此得知盧小令詞多以景語收束全詞,這與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語結尾最好”[8]之主張不謀而合。由此筆者試通過具體詞作的賞析各自探討盧小令詞“以情結”和“以景結”的特色所在,進而更深入細致地體味盧小令詞清新纖雅的藝術風格。
1、以情結句
盧祖皋小令詞以情結句的詞作不多,僅見六首。
鏡容不似舊家時,羞對清溪。 《畫堂春》
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清平樂》
一春醉得鶯花老,不似年時怨玉容。 《鷓鴣天》
弄孫教子婆娑醉,歲歲疏梅入壽觥。 《醉梅花》
花折花枝步短檐,此意無人會。 《卜算子》
卻說當時,柳啼花怨,魂夢為君迢遞。《夜行船》
詞人在結句中用“羞”、“猶恨”、“怨”、“無人會”等內心獨白式的字眼將詞中主人公的情思表露無余,如“鏡容不似舊家時,羞對清溪”,詞人首先在詞中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晚春春景圖,內有平池水滿、蝶絮交飛,暖香飄徑,開到荼蘼花事了,一幕幕如浮眼簾,同時內中滲透的惜春之感油然而生。在杜鵑的啼叫聲中,女主人公終在結句處出現于此畫面中:她臨溪佇立,清澈溪水倒映出她婀娜身姿。此時整幅畫面呈現,且在畫面中仿佛能聽到鳥鳴聲、花落音;能看到飛絮飛天、蝴蝶翩躚起舞、花灑滿徑;能聞到花香撲鼻;能感受到溫暖襲人的陣陣柔風拂面。但詞人不滿于此番美景的“孤芳自賞”,終是牽出臨溪賞容的美女子,可美人的心境究竟如何?她想到早晨照鏡時發現鏡容已不似往昔般姣好,往日般神采奕奕已逝,故臨溪賞玩時,一個“羞”把溫柔女子的嗔怒、傷感、無奈盡顯無余。到此詞作戛然而止,但此情此景卻不禁引人懷想:鏡容不似舊家時,那舊家時面容有多么姣好,又為何姣好,而此時為何會“不似”;如此美好春光時節,為何美人會獨自臨溪自賞,在自賞中又為何生出無限幽怨……一連串疑問生于心間,似言盡卻無端思不盡之趣。盧祖皋小令詞以情語結句的詞作總能在詞前部分用一些春日或秋日的獨特意象營造出立體感極強的氛圍,引讀者不自覺進入詞人營造的境界中,然后在結句時牽出一位或羞、或恨、或怨、或無奈的美人形象,從而情景交融,勾起讀者無限情思與懷想,進而憂其憂,怨其怨,起到很好的共鳴效果。
2、以景結語
盧祖皋小令詞以景結句的詞作多達43首,占到盧小令詞的87%,其中多為人稱贊的有如:
殘夢不堪重理,一雙蝴蝶飛來。 《清平樂》
碧梧聲到紗窗曉,昨夜幾秋風。 《烏夜啼》
新恨悠悠無處托,棋聲閑院落。 《謁金門》
重理焦桐尋舊曲,隔墻風動竹。 《謁金門》
無語只低眉,閑拈雙荔枝。 《菩薩蠻》
笑摘梨花閑照水,貼眉心。 《倚闌令》
盧祖皋小令詞以景結句的詞作結尾處著筆極輕,意境中別有一番風味,或是雙蝶如夢的輕盈,或者颯颯秋風梧桐聲中的失眠,或者棋聲空幽的百無聊賴之午后,亦或琴聲、風聲交織的幽然,亦或低眉閑拈雙荔枝的空靜,總之盧小令詞的結句能在唯美意境的營造的同時攝入一種幽靜、一種空靈,使讀詞者心沐于“靜”的境界里, 撫卷幽思。此下筆者試通過對具體詞作的深入解析以一探此中奧秘,如《菩薩蠻》:
翠樓十二闌干曲,雨痕新染蒲桃綠。時節又黃昏,東風深閉門。
玉簫吹未徹,窗影梅花月。無語只低眉,閑拈雙荔枝。
(注:蒲桃,也叫做葡桃,桃金娘科的常綠喬木,又名香果、風鼓、水葡桃、水石榴。在華南亞熱帶地區于每年3月至4月開花,5-7月果實成熟。性喜暖熱氣候,屬于熱帶樹種,生育溫度23--32℃。喜光,稍耐陰。喜深厚肥沃土壤的水濕酸性土,多生于水邊及河谷濕地。陽性樹,喜濕熱氣候及酸性土壤,耐濕,喜生長在河旁、溪邊等近水地方;有一定的抗二氧化硫能力;深根性,枝干強健,易繁殖。)
詞作開首兩句直接植入音樂聲和雨染綠意,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沖擊瞬間點燃讀詞人的感官神經,其音樂聲是翠樓上傳來的十二闌干曲,視覺里映入眼簾的是剛剛春雨沐浴后的蒲桃新綠,仿佛綠中帶水,一個“染”字將雨洗蒲桃樹后的綠意感愈加清新透徹,同時也將春雨人格化,似雨打蒲桃全是有意為之。接著時空從曲調悠揚的雨后上午推移到黃昏時夕陽西下的幽暗時分,翠樓深門緊閉,也暗示樓中人與外界的完全隔絕。時空繼續推移到夜間時分,眾所周知,夜的昏暗總給予人無限遐想,恰又不知從何處傳來玉簫聲悠揚,更何況是一整夜都不曾停歇的簫聲傳入翠樓,皎潔的月光灑照在梅花上,梅花疏影映在紗窗上,影影綽綽,境界愈幽。此聲、此景,深居翠樓的女子又怎能無動于衷?只見她“無語只低眉,閑拈雙荔枝”,這是怎般神情:靜靜地微垂著雙眸,手中把玩著雙蒂荔枝。此時境界全出,淡忘了此前的闌干曲、雨染新綠、黃昏長門緊閉,恍如此刻時空中靜靜地唯剩下這位坐在梅影綽綽的窗邊,耳邊傳著悠揚簫聲的女子,詞到此戛然而至,這副水墨畫般雅致的情景也停駐于此。但是但凡一睹此景的有心人定會在結尾句讀完后,心若凝望女子,不僅懷想:拈著雙荔枝的女子會想什么?是思念不在身邊廝守的情郎,還是空念一直未得機會相識的有緣人,亦或只是少女懷春,并沒有特定的想念對象,僅是自然而然的情態流露,讀者現在已不得而知,空留下讀詞人綿延不絕的各種懷想。“無語只低眉,閑拈雙荔枝”,以景語束尾,在此前蓄勢的幽靜氛圍中,將鏡頭定格在此時此景的一剎那,乘勢收住,卻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真正是做到了“如眾流歸海,要收的盡,迥環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
在盧小令詞中,與此篇佳作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很多,盡是前邊蓄勢,營造出雅致、清幽的意境,最后結句處乘勢守住,將鏡頭定格在極有意味的情景瞬間,留給讀者無限遐想。如“重理焦桐尋舊曲,隔墻風動竹”,詞前寫到“閑睡”,定一人獨守閨房,閑睡足,百無聊賴之感通出,想必起床已日上三竿臨近中午,起床后撫琴,一聲聲如玉聲清脆寒冷的音質于指尖流出。舉眸望窗外,盡是一派仲夏風光,蔥蔥綠意與艷陽相諧成趣,蟬兒在綠樹叢中有一聲沒一聲的嘶叫聲傳入耳中,再看池中蓮花在經過一場夏雨后愈加清新脫俗,如剛出浴的美人。女子在此番美景中何為?她慢條斯理地輕撫著琴,想奏一曲早前的舊曲,忽然窗外一陣風過,竹子隨風鳴響,又無故牽動她的情思,那她想起什么呢?是舊曲子中的回憶?還是和情郎一起度過的某個溫馨午后?還是什么,依舊無從得知。那她在陷入沉思中嘴角揚起的是忘情的甜蜜笑容,還是眼角淌下的一滴盈淚,依舊無從得知。但恰是無從得知的懷想賦予詞不盡之美,因為讀者可以按著自己的理解進入詞作的二度創作,且在理解中滲入讀者自己的品味與體驗,此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所在。欣賞此詞,正如此論家所說:“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余不盡之意始佳。”
通過對盧小令詞中較有特色結句的歸類分析,我們會發現盧祖皋已能夠運用結句,或者以景結句,亦或以情結句,恰如其分地點明、深化及拓展詞旨,使詞滲透的情感成分愈加厚重。同時我們也不難體會到盧詞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其所蘊含的情感,還在于結句所表現出的清新纖雅的美感意境。故盧小令詞的結句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朱彝尊.曝書亭集 [M]國學整理社.1937.
[2]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15
[3]唐圭章.詞話叢編[M].中華書局,1986.264-606,4051.
[4]漢唐、于明.胡適王國維等解讀宋詞[M].遼海出版社,1987.69.
[5]毛晉. 蒲江詞跋[M]// 毛晉.宋六十名家詞.上海商務印
書館,1933.
[6]全宋詞[M].133-126.
[7]劉永濟.詞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8.
[8]唐圭章.詞話叢編[M]中華書局,1986.27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