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中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一直是每個中學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所追求的,那么,如何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成了當今社會語文教學的一個熱議的話題,閱讀和寫作相結合也是現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最為重視的,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訓練能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使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正讀寫相結合也可以檢驗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于應試教育的今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中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有哪些弊端,有哪些優(yōu)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去粗取精,更好地完成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讀寫結合教學;問題;理論依據;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王李曼(1988.12-),女,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1
讀寫結合教學一直不是那么的完善。如讀寫比例失調,讀寫方法不當,讀寫順序模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基礎上深度的理論基礎進行以下的分析:系統(tǒng)論理論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的讀與寫,發(fā)揮其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作用;主體性教育理論、需求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為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讀寫奠定理論基礎。在本文中,結合教學整合,互操作性,抓住,說,讀和寫的動態(tài)特征,主體性,開放性,靈活性,口語,閱讀和寫作方法與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戰(zhàn)略的實施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口語,閱讀和寫作,分別,進行閱讀和課堂內外的寫作組合,結合個性化的追求,口語,閱讀和寫作,創(chuàng)造一個綠色的,口語,閱讀和寫作的氛圍,激勵評價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我國古代私塾對讀寫結合的教學十分重視,強調“讀”是寫的基礎,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取寫作素材,培養(yǎng)語感,擴充知識,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揣摩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并且在作文過程中相應地運用典故和生活素材,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正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學,說,閱讀和寫作的教學經驗相結合,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啟發(fā)性和因材施教是其基本的原則循,等等,先放后做,促進閱讀的整合,思考和寫作。但是這種讀寫結合教學沒能擺脫讀寫的程式化,更沒有在讀寫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癸卯學制》的頒布,語文學科從經學與科舉中解脫出來,逐漸分化為有獨立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學科。
五四時期,受美國教育家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語文教育由過去的重視“功名”轉化為重視“實用”,“效果”等,葉圣陶進行“閱讀促進寫作”理論的研究并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中將語文學習的讀與寫積極地融入語文教學中。
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語文教育受巴班斯基,贊可夫,蘇霍姆林斯基等蘇聯(lián)教育家的影響,語文教育內容更注重知識教育,文學教育,學生讀寫知識一定程度上豐富起來,但讀寫能力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吸收蘇聯(lián)經驗的過程中,陷入了模式化,程序化,形式主義的誤區(qū)。
當下,社會的讀寫環(huán)境欠佳;學生的讀寫興趣不會發(fā)揮的那么完善;語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決定他們對讀寫結合的實施“心有余,而力不足”;學生不愛讀書也不愛寫作的習慣影響了其長足的發(fā)展。因此這里呼喚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倡導學生真誠的與文本對話,產生共鳴,釋放自己的心靈。正如做過中學語文教師的現代作家俞夭白說過的那樣去做:“因為寫而渴望讀,因讀而激發(fā)寫,讓讀與寫、寫與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則語文教學目的達到了。”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有很多,讀寫相結合的訓練就是其中之一。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人文素養(yǎng),從讀寫結合的內容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審美,探究能力。在結合閱讀與寫作教學鞏固獨立的過程中,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獨立的人格;讀寫結合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的促進者,由收件人的課程為學習的促進者,從教學實踐者改造方案研究,由單一到全面的指導經理。閱讀并結合教學有利于教師實施寫作,“專家型教師的實際增長。教師親自試水,從而改變他們的知識結構,發(fā)展讀寫結合的教學理論,解釋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造讀寫結合的教育實踐,形成專業(yè)的教育思想,捕捉日常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提升語文教育教學的智慧,塑造教師的語文氣質。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作為一名中學生必須掌握和懂得的,這樣有助于提升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讀和寫的教學的實施,結合學生,使校園文化逐漸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將閱讀和寫作技巧,高中生的社會,通過再生的文化回歸。有利于政治經濟的和諧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有利于保護,通信,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劉志宏,張麗華.教育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
[3]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4]顧明遠. 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