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本得文學界,有不少的文學作家都作出了十分不錯的成績。在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中,其作品中帶有濃郁的日本文化特色。這種傳統的文化即成包含了四個基本的方面:一是對“物哀”的繼承,二是對日本文化中“風雅”的繼承,此外還有對日本禪宗文化的繼承,以及對自然美的繼承等。這種獨有的對日本文化的繼承特色,造就了川端康成文學作品以獨有的特色。
關鍵詞:川端康成;作品;日本傳統文化;繼承
作者簡介:韓露(1991.9-),女,民族:漢,就讀于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外語系,日語專業。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03
日本的文化發展進程中,其有著自身特殊的文化發展特色。首先是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日本文化的這種包容性,塑造了日本統一的文化發展特色。也正是由于這種獨有的包容性,才造成了大河民族在文化發展進程中既包容同時也具有其自身獨有特色的文化藝術特點。而這種文化特色又往往直接在其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得以有效的彰顯和體現。所以本文在探討的過程中從文化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在日本的文學創作過程中,文學創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表現。在日本的眾多文學作家中,川端康成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其許多的文學作品創作中,其帶有濃郁的日本當地文化韻味。通過對川端康成文學作品的閱讀,本質上也是對日本文化的一種認知歷程。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就選擇了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為例,就他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濃郁的日本文化意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1、對“物哀”文化的繼承
在日本的文學作品創作中,“物哀”思想基本上已經成為日本文學創作的代名詞。日本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古事記》中,就帶有這種十分濃郁的“物哀”情調。這是許多日本文學作品在進行創作過程中常呈現的一種文化思想內容。在日本的文學界中,其對“物哀”思想的理解更為全面和廣泛,其并非僅僅指的是一種簡單的悲傷情愫,同時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悲慘、凄涼的意境,同時也有哀憐與感動的情緒在里面。所以在日本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對“物哀”思想的這種深刻的追逐已經成為其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元素。
川端康成作為日本知名的文學作家之一,其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也將這種“物哀”文化融入到其自身的文學作品創作中。其這種“物哀”思想的源頭,是源于對《源氏物語》的理解和參悟。如同其自身曾說過的,“《源氏物語》是深深地滲透到我的內心的?!币虼嗽谄渥髌返膭撟鬟^程中,其往往都是將日本文化中的這種“物哀”美看做是日本文化美的一種源頭。所以在自身的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川端康成將一種最真摯、最樸實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同時用一種憐愛和哀賞的情愫去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這種表現其實也是源于作家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和延承,以及其自身對生活的審美感知。所以在川端康成的筆下,無論是《千紙鶴》,還是《雪國》,抑或者是《舞姬》等等,這些作品中都有著其對“物哀”思想的把握和表現。
以其文學作品《千紙鶴》為例。在這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可謂是將“物哀”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的一部作品。在其這部作品中,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帶有一種深深的悲劇情愫。以其中的人物太田夫人為例,其悲劇的造就明顯印證了“物哀”文化的熏陶。太田夫人本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原本是菊治父親的情人,后卻在菊治父親去世后,將對菊治父親的情愫轉移到菊治的身上。而這種情感的產生讓她內心產生了深刻的罪惡感,于是她最終逃脫不過自己良心的譴責,選擇了自己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悲劇的產生源于人物的性格,同時也源于日本文化中的等級、階層的影響。在太田夫人的身上,感悟到了這種命運的悲慘。一個柔弱的女子,悲慘的命運,這種情感交織在作品始末。同時在《千紙鶴》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塑造的許多人物的形象都是十分可憐,甚至是悲哀的。這種命運的悲慘情調貫穿在其作品中,也形成了其文學作品獨有的“物哀”風格。
在川端康成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貫穿著這種哀傷。這也是其文學作品創作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川端康成并沒有過多的進行人物的描述,而是通過人物的真實經歷來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其所塑造的形象,又往往多數是以真實的生活為基礎的。所以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創作中,是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的。其作品中濃郁的“物哀”情愫也是其對真實生活的感悟。
2、濃郁的“風雅”文化體現
在日本的文化發展歷程中,“風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乃至當前,往往一提到日本文化,我們也常常會想到日本文化中的這種“風雅”特色。生長在日本的川端康成,自然也是深受日本“風雅”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其許多的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都離不開對“風雅”文化的描繪。在日本,所謂的“風雅”指的是一種文化的代名詞,其中包含了男性的風流,好色,同時也包含了其追逐美的思想情調。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川端康成將這種文化的韻味融入到作品創作中,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對審美的感悟和體驗,將其個人對“風雅”文化的理解融化在文學作品的創作歷程中。作為男性來說,川端康成對男性骨子里的情感把握十分到位,同時也能夠十分精準的將其對女性的喜好和感悟通過筆觸描寫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其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風雅”文化往往貫穿于其作品創作的始終,成為一種文化的表現和代名詞。這種“風雅”文化的體現事實上也是源于日本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寬容,對性文化的欣賞與寬容。所以從日本的文化傳統來說,其所謂的“風雅”文化不同于一般的色情文化,其是融入了日本傳統文化于其中的一種思想體現。同時也是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物哀”思想保持一致的。在日本的“風雅”文化中,這種情色的體現源于對女性美的感悟和追逐,同時也是日本傳統審美文化意識的展現。
應該說,在川端康成的許多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其對“風雅”的理解是源于日本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渲染。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川端康成也將這種思想融入到文學的創作中。在其文學作品《千紙鶴》的構思過程中,就有這種“風雅”文化的體現。當然,在其許多文學作品中,其對“風雅”的理解并非是簡單的停留在風流、好色層面,而是通過這樣一種文化的滲透來展現一種社會現實,對當前社會的現狀予以揭示。所以在川端康成的小學作品中,其對“風雅”文化的描繪是源于對文化思想的一種深入探究。在《千紙鶴》中,菊治就是一個風流、好色的男人。在進行這個人物的塑造中,通過太田夫人、文子、近子與其的關系來塑造了這樣一個好色、風流的男人形象。在進行這部作品塑造的過程中,川端康成幾乎是將人與性的理解融入到文學世界中。在他到筆下,“風雅”成為一種美的體現。而能夠體現這種“風雅”之美的,毫無疑問是有著美好的體態和相貌的女性,這也促使女性成為川端康成小說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描述對象。
川端康成自幼流連于日本傳統的古典文學中間,因此這種對女性的審美傳統是深藏于其骨血之內的。在川端康成看來,女性,尤其是少女,處女,其代表的是一種神圣之美,一種純真之美。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創作過程中,其將少女比喻作擁有傳真的聲音、純真的形體以及純真的精神等。因此在其作品中也有著對這種女性純真之美的向往。雖然在其作品中也有著對性的描述,但是其更多地強調對女性美的抒寫。其作品中有著深入的對女性身心之美的感悟,有著自由穿梭于女性身心間的灑脫。這也是川端康成作品中對“風雅”的最真實感悟。
事實上,不僅僅是川端康成。在日本許多文學創作者的文字中,都有對“風雅”文化的體現。這是一種社會的現實,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種寫照。因此作為川端康成來說,其在進行小說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只是將這樣的一種文化以更為貼近真實的視角進行了描述。通過其作品,也能夠讓更多人深入體會到這種文化背后深層的社會內涵。所以川端康成的小說作品在進行“風雅”文化的延承上是為更多的日本現狀的揭示做一個鋪墊。
3、對禪宗文化的延承
在川端康成的文化作品中,還有一部分是源于對禪宗文化的傳承。川端康成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滲透著濃郁的禪宗文化思想,在其作品中,始終存在一種“生滅生”公式為中心的無常思想影響。同時在進行川端康成作品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在美學的意識上更多的重視對無常感和虛無理念的融入。這種思想在川端康成早起的作品中就有展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始終洋溢著一種虛無、超脫的心靈境界。這也是近年來日本文學中的主流趨勢。
川端康成本人與佛學文化、禪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許多作品中都有著這種對禪宗幽玄文化的呈現。通過這種幽玄文化的呈現,也賦予了其文學作品創作以更多美的體悟。在其作品《雪國》中就曾有過這種文化的呈現。其作品中葉子虛幻之美就是這種文化的最好呈現。川端康成認為,通過這種幽玄文化的呈現,賦予了文學作品創作以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帶給了其文學作品創作以特殊的情調美感。所以在其許多文學作品的創作中,都將幽玄文化融入其中,并成為貫穿作品創作的重要線索。
在作品《千只鶴》中也有這種濃郁虛無思想的主導。在進行美的塑造上,川端康成打造了雪子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從人物的名字,到人物的行為再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呈現出一種空幻飄零的美感。在進行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川端康成有意的將其塑造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從其超脫和空靈營造出一種虛無空幻的獨有個性特征。而這些都是源于其骨子里對佛學思想的理解和體會。在川端康成一生的文學作品創作中,這種對禪宗思想始終如一的追逐也成為近代日本文學創作的一種趨勢代表。所以通過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創作,在進行其作品閱讀和感悟的過程中也是對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種體感。其將禪宗思想融入文學作品創作,賦予了文學以飄零和多樣的思想韻味。
4、對自然美文化的延承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點文化傳承之外,在川端康成文學作品創作中,還有一種對自然美始終如一的追逐存在。川端康成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并非將環境當做一種襯托,甚至有時候其將環境也當做文學作品中的主要內容來進行打造。這些也是源于其自身對周邊環境的感悟和理解。其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將環境與作品本身融為一體。甚至有許多時候,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不同心境、結合對事務的獨特感悟和理念來進行作品的打造。其認為自然美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其在作品的塑造中也將這種傳統的美感融入其中。
川端康成所生活的日本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有著十分美麗的自然風光。川端康成本身對細節的感悟十分到位,所以其在作品的創作中,也將這種細致呈現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在傳統的日本文化中,往往更多的將人情與自然相結合進行作品的創作。這一點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創作中又是體現的尤為明顯。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自然是一種生命的載體,而人自然也成為是自然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所以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川端康成將對自然美的這種體悟,融入到作品創作中。其認為美是一切的根源。而其作品創作過程中的自然美思想,也構筑了其文學作品創作的底蘊。通過對川端康成的作品解讀,可以發現其作品中深藏的對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逐。在作品《千紙鶴》中,其就將自然環境與人的情感融為一體。通過自身的感悟,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描述,營造出獨具韻味的小說背景環境。同時在作品《雪國》中,其對自然之美的描述更為到位。所以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其是用心在進行大自然的描述,用心感悟自然。而在對自然之美感悟的過程中,其同時將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都融入到自然之中。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創作呈現“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其將自然美與藝術美相結合,呈現出獨有的文學發展意境。比如在其作品《舞姬》中對冬天之湖的描述,以及在《山音》中對櫻花、秋魚等的描述,都是將自然之美與情感融合起來進行獨具韻味的情景塑造。
即便是在后期的作品創作中,整體的創作風格有所改善。但是其對自然之美的這種追逐,始終貫穿文學創作的始終。其對自然之靈與人靈融合的這種美學追逐,始終是其文學作品創作的核心靈魂體現。
總結
文學創作是一種歷程,更是一種感悟和一種體驗。作為日本文學史上的巨擘,川端康成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往往是將文學與文化融為一體進行作品本身的打造。在他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濃郁的日本文化特色,其將日本的傳統文化融入文學,豐富了日本文學作品的風格,同時也展現了自己獨有的文學創作風格。
參考文獻:
[1]葉渭渠著,《川端康成傳》,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頁。
[2]川端康成著,葉渭渠,唐月梅譯:《雪國》,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頁。
[3]謝志守著,《20世紀日本文學史--以小說為中心》,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頁。
[4]張石著,《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第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