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上2013年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2013ycx044】資助。
摘 要:評價理論是悉尼學派Martin教授對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是對Halliday提出的語言的人際功能的擴展。近年來,評價理論成為語篇分析的重要工具,主要關注語篇中可以協(xié)商的態(tài)度。本文利用評價理論,對比分析《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新聞語篇在敘述同一個事件時不同的表達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新聞語篇的差異,并試圖解決學生在閱讀中外新聞報刊時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評價理論;新聞語篇;文化語境
作者簡介:朱文茜,女,上海海事大學外語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神經(jīng)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2
1.引言
我們對Halliday的語言元功能中人際功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情態(tài)和語氣上的研究,然而,語氣和情態(tài)雖然可以揭示人際關系的親疏,卻無法闡明說話者對事物的評價(錢宏,2007:57-63)。20世紀90年代以來,悉尼學派的Martin教授進一步提出了評價理論,關注語篇中可以協(xié)商的態(tài)度。而新聞語篇正是其中之一。之前的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從語域和語類方面對社論的文體風格等進行研究,都是運用從某一個方面單獨進行分析的。但是有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在讀《中國日報》英文版時對社論的理解沒有任何障礙,但是針對同一個內(nèi)容《紐約時報》或者《經(jīng)濟學人》刊登出來的社論他們就看不懂。因此,本文力圖著重分析新聞社論是如何通過它的表達來實現(xiàn)語篇的人際功能以及人際功能的傳遞與新聞社論所處的文化語境之間關系。
2.評價理論現(xiàn)狀概述
評價是人際意義系統(tǒng),我們通常利用評價資源(包括告訴聽者或者讀者我們對事物或者人物的感受)來協(xié)商構建我們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協(xié)商態(tài)度來評價某事或某物,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人際功能。而評價理論又把評價性資源分為三個維度,態(tài)度、介入和級差。這三個維度又進一步細分:態(tài)度系統(tǒng)又含有情感,鑒賞和判定三個子系統(tǒng);介入系統(tǒng)分為自言和借言兩個子系統(tǒng)(王振華,2001:13-20)。
新聞報道是一種功能性極強的語篇,一般來說,新聞報道是對事實的陳述,很少表現(xiàn)陳述者的個人立場,屬于“硬新聞”。但是被報道出來的新聞,不只包含新聞事實,還會受到陳述者的主觀影響,因為新聞事實也是需要通過陳述者敘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就會或多或少受到特定的文化語境,也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而讀者在讀這篇新聞報道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的受到陳述者的觀點的影響從而站在陳述者的立場上看待新聞事件。由于新聞社論本身就有很強的輿論導向性,為了引導讀者對某個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必然包含著豐富的評價。因此,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境觀和評價系統(tǒng)結合,使新聞語篇的評價分析置于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之下,能更有助于讀者理解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下的新聞語篇。
3.案例分析
3.1《中國日報》中的評價系統(tǒng)分析
以下一則新聞語篇是有關前不久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并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進行會晤的新聞,選自《中國日報》英文版網(wǎng)站。在這則新聞語篇中共有10小句,有4處是事實性陳述,其余多為引用官員對此次會見的評價。
Xi-Obama summit signals start of fruitful co-operation
“The just-concluded summit between Chinese PresidentXi Jinping and his US counterpart Barack Obama is believed to mark the beginning offruitfu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years ahead, a senior Chinese lawmaker said Wednesday……”
通過對《中國日報》英文版的這則關于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晤的報道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3.1.1態(tài)度系統(tǒng)評價
《中國日報》這篇報道中,態(tài)度系統(tǒng)的評價主要是用了鑒賞和判定兩種手段,其中顯性的鑒賞詞有:fruitful,historic,most important,stable,constructive,positive,win-win,都是正面的鑒賞詞匯,而新聞語篇中的判定也多為正面的,這表明《中國日報》著眼于兩國達成的共識、協(xié)議, 對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tǒng)會見后的成果給予了肯定并對未來的發(fā)展提出了積極的愿望。
3.1.2介入系統(tǒng)評價
介入是表明作者和語篇的聲音來源的語言資源,分為“自言”和“借言”。例如《中國日報》這篇報道中的“During the summit at Annenberg estate, both Xi and Obama reaffirmed their commitment to seeking to build a new type of great-power relationship……”。這句話用“自言”的方式說明了在“習奧會見”之后,中美兩國力求尋找一個建立在兩國之間的新型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的共贏合作。
介入系統(tǒng)中的“借言”的功能包括“否認”、“聲明”、“引發(fā)”、“摘引”四大類(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2008:327)。這則新聞語篇中多用的是“借言”的手段,10個小句中有9個小句都是采用“摘引”方式,轉述他人的表達;有6處采用“引發(fā)”的方式,由情態(tài)助動詞“will”“can”“could”表達,表示很有可能,但是也不完全排除其他的可能性;有2處采用“聲明”的手段;有1處使用“否認”。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盡管沒有直接發(fā)表他的態(tài)度,通過摘引的方式借他人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又采用引發(fā)的方式向可能存在不同意見的讀者表示,他不完全排除其他意見,拉近和讀者的關系,與潛在的不同意見的讀者結盟。
3.1.3級差系統(tǒng)評價
級差系統(tǒng)是跨越整個評價體系的人際意義。這篇新聞報道中9處運用了級差系統(tǒng),且多為“強勢”的正面評價,2處“模糊”評價。主要是說明了報紙對“習奧峰會”的積極影響的評價。
3.2《紐約時報》中的評價系統(tǒng)分析
本文選取了《紐約時報》對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tǒng)會晤的報道,通過對《紐約時報》中對這一事件的報道的評價系統(tǒng)進行分析,對比處于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語境下的中國和美國的報紙在報道同一事件時所抱有的不同評價。
Obama and Xi Must Think Broadly to Avoid a Classic Trap
“As President Obama welcomes Chinas new president, Xi Jinping, for an informal “shirt-sleeves” summit meeting in California on Friday, the bureaucracies of both governments must be quivering.Each will have prepared a long list of issues for its countrys leader to discuss, from cyberattacks and trade disputes to North Korean antics and competing claims in the seas near China……”
通過對《紐約時報》英文版的這則關于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晤的報道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3.2.1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
《紐約時報》這一則新聞中的20處所用的態(tài)度評價系統(tǒng)中的評價手段也是鑒賞和判定兩種,沒有情感手段,其中鑒賞手段14處,判定有6處。在這些鑒賞和判定中,與《中國日報》所使用的正面鑒賞和判定詞不同,報道中多處使用了否定的鑒賞詞和判定.這表明了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對習近平主席這次同奧巴馬總統(tǒng)的會晤并不是持一個非常樂觀而友好的態(tài)度,認為峰會能夠達到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中美兩國的合作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
3.2.2介入系統(tǒng)分析
本篇新聞報道中所采用的多為“借言”的手段,其中有9處使用“引發(fā)”的手段,2處“摘引”,多處使用否定,表明了報道者雖然沒有使用“直言”,但是通過借他人的表達來反映自己的觀點,總的表達了美國輿論界對于“習奧峰會”的觀點,不認為峰會能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效果。“Both leaders now have an opportunity, and a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is aspiration a reality, not just a slogan.”這句話通過否定的“借言”,表達了美國輿論對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的質(zhì)疑的態(tài)度。
3.2.3級差系統(tǒng)分析
本篇報道所用的“級差”手段還是多為強勢,有3處弱勢,主要是說明處理好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表明了美國對于中國的崛起的不算友好的態(tài)度。
4.中美新聞報道評價系統(tǒng)差異與文化語境的關系
通過比較《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兩篇關于習近平主席訪美與奧巴馬總統(tǒng)舉行會談的新聞報道,我們可以看出從對奧巴馬訪華這一事件的總體評價上來看,《紐約時報》總體上給予了消極的負面評價, 在總共52個資源中負面資源占到13個, 而《中國日報》卻樂觀地給予了正面的評價, 在總共55個評價資源中沒有一個負面評價。《中國日報》對于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tǒng)之間的會晤結果是持有樂觀的積極態(tài)度。而《紐約時報》一直考慮到中國的崛起會對美國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那可以看出,盡管新聞報道崇尚的是公正、客觀的報道某事件,但報道還是會受到陳述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所處的文化語境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有些學生看英文版的《中國日報》時可以很好地理解報道的內(nèi)容,但是針對同一個事件,再去看《紐約時報》時卻發(fā)現(xiàn)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立場完全不同。
參考文獻:
[1]GRAHAM T. ALLISON Jr.Obama and Xi Must Think Broadly to Avoid a Classic Trap[EB/OL]. NYT. http://www.nytimes.com/ ,2013-6-6.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M]. London: EdwardArnold, 1994.
Martin &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English[M]. London /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in press, 2005.
[3]Martin, J. R. &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Beyond the Clause[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4]XINHUA.Xi-Obama summit signals start of fruitful co-op[EB/OL].CHINA DAILY.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3xivisit/2013-06/13/content_16615270.htm ,2013-6-13.
[5]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錢宏。“運用評價理論解釋‘不忠實的翻譯現(xiàn)象——香水廣告翻譯個案研究”[J]。《外國語》,2007,(6):57-63。
[6]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2001,
(6):13-20。
[7]王振華。“硬新聞”的態(tài)度研究——‘評價系統(tǒng)應用研究之二”[J]。《外語教學》,2004,(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