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策(1991.3.12-),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遼寧本溪市。學歷:研究生在讀,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01
美國華裔文學先驅黃玉雪的《華女阿五》中對華裔形象和文化的介紹雖然一改西方主流文化對華裔和中國文化的刻板形象。但又建構了“模范”少數民族,書中溫和軟弱的華人的形象迎合了美國主流話語對華裔人群進行的東方化。作者在思想觀點上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保持了一致,玉雪作為一個能動的主體,在于美國主流文化的互動中形成了一個帶有西方穩定思維的認知結構。她將西方世界帶給自己的新觀念和自身原有的個人主義信念交織在了一起進行內化,構成了一個親近西方疏離東方的態度體系,這種態度成為了玉雪自身人格。
首先是宗教上的同化,作為一個新教國家,上世紀的美國主流社會對于非基督教徒一貫采取排斥的態度。黃玉雪在這部作品中的華人想得到主流社會的同情,角色就必須被刻畫成信仰基督教的教徒,黃家在“早飯后就開始讀《圣經》、祈禱、唱贊美詩。”玉雪的父親雖然是傳統文化的代言人,但他有著對“基督教深深的,不可動搖的信仰”,他當過牧師,且“非常重視基督教戒律,就像他重視儒家禮節一樣。”(黃,64-65)而玉雪自身相比于其父親對基督教的信仰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她拿到助學金時認為“上帝沒有忘記她”(黃,121);當她為創業苦思冥想時,“寧靜之中一個完整的計劃朝她而來……是上天的啟示。”(黃,216)接受了耶穌基督的華人形象在美國讀者看來無疑是“開化的模范少數民族代表”,以玉雪為代表的華人是無辜、無害的、忠誠的、造福于公眾的人。對美國主流文化的順從將“多樣性的華裔美國人固定模式化”(文),從而內化了華人的溫順的“他者”形象。
其次是華人群體的不抗爭性,《華女阿五》這部作品中也沒有像雷霆超和趙建秀等華裔作家那樣直面唐人街社會的矛盾沖突,《排華法案》給幾代中國移民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這部法案禁止一般的中國人進入美國,禁止華人成為美國合法公民,禁止華人與白人通婚。華人移民在當時迫于種族歧視,不能從事律師、醫生等行業,無數的華人為了生存只能被迫從事洗衣業等低下職業,黃玉雪在“中立”的角度上顯然溫和過了頭,在她筆下華人的社區欣欣向榮,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華人似乎是不存在的,而當時唐人街的“單身漢社會”在這部作品中也沒有出現。黃玉雪對華人溫順的“他者”形象的內化也體現在玉雪“精神勝利法”上,玉雪在初中時第一次經歷了種族歧視,在一次下課后一個叫理查德的白人小孩罵她“中國鬼”并一路追著用黑板擦砸她,面對羞辱玉雪并沒有反抗而是選擇了“默不作聲”,因為她認為“中國人擁有優秀燦爛的文化。理查德的成績沒法跟她相比,而且,很明顯,他的家庭教養一團糟。”(黃,61)玉雪在受到種族主義的壓迫時用精神勝利法來麻醉自己,她沒有認識到華人被白人種族歧視壓迫的悲慘命運,因此無法對白人主流話語做出真正的反抗。
在“他者”形象的內化上,黃玉雪通過展現中國文化中的原始、神秘的一面為西方的讀者打造出了濃厚的東方色彩的中國文化,小時的玉雪在昏暗的房間中被一只父親買來的長相兇猛的火雞嚇出了病,于是大人們在外婆家為玉雪舉行了一個儀式來為她“驅驚”,“所有電燈都關了,只點蠟燭。外婆在銅制的火盆里點上火,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抱起孩子在熊熊燃燒的火盆上轉來轉去。燭光閃爍不定,家人的影子在墻上忽隱忽現,宛如在跳舞的巨人一樣。” 外婆還把她的玉墜、一塊金礦石和一枚珍珠胸針放在了茶壺里制作了一種有鎮靜作用“寶”茶,“大人們打開燈,拿一種又苦又辣的東西給那個莫名其妙的女孩喝。”最后銅壺中的白礬的殘渣燒成了一個火雞的樣子,令人驚奇的是玉雪在這次儀式后竟然康復了,拋去這種儀式的衛生性不談,西方讀者在驚異的同時肯定相信了這個詭異的“中國巫術”,因為玉雪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親身經歷一定是可信的。作者“東方化”了中國文化,并“制造了迎合西方期待視野的新‘東方主義。”(陳,64)作者還利用死亡來刻意營造中國的“他者形象”,黃家的姐姐們回中國教書前,黃家掘開了玉雪三姐的墳墓,把三姐的尸骨讓玉雪的兩位姐姐帶回中國。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死者需要落葉歸根,死在美國無異于客死他鄉。黃玉雪在作品中呈現的正是與美國主流文化涇渭分明的具有東方主義色彩的文化。
這部作品中還利用大量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描寫,放大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滿足了西方讀者對于充滿“遙遠異國情調”的中國的獵奇心理。黃家為家中的男嬰天恕慶祝滿月酒時,又是將“一箱又一箱的雞蛋”用中國進口的宣紙煮紅,又是將“至少有五十磅的豬蹄”在廚房大鍋里煮,又是將“一大籃一大籃剛殺的雞”放在水中燉煮,作者還不忘提及“這是華人最喜歡的燉雞方式。”(黃,22-23),作者對于大量的肉類食品的描寫看似無失偏頗,但是這背后怕是暗藏了中國人經常缺吃少穿的潛臺詞。作者又樂此不疲地使用了大量筆墨來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家庭如何做米飯,各個步驟都極其詳盡。“這不禁讓人們想起了趙建秀用‘飲食色情這個術語,來批評那些通過展示中國人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來討好西方讀者或觀眾的一些華裔作家。”(陳,78)顯然黃玉雪在作品中夸大的中國文化正是與美國文化截然不同的“他者”。
參考文獻:
[1]陳愛敏. 認同與疏離: 美國華裔流散文學批評的東方主義視野[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7.
[2]黃玉雪. 華女阿五[M], 張龍海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4
[3]文培紅. “大熔爐”,“種族主義之愛”與ABC的美國夢——有關《華女阿五》 的兩個悖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