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美國法治的概念為理論背景,分析了美國法治的制度保障、美國法治的形成與發展,旨在為當代中國法治進程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美國;法治;憲法
作者簡介:徐艷(1985-),女,河北人,碩士,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總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文分析了美國法治的概念、制度保障、形成和發展,希望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早日到來起到參考作用。
一、什么是法治
法治,按牛津法律大詞典:法治為無比重要,未被定義,不能隨便定義的概念。它的內容包含:(一)對立法權的限制;(二)反對濫用行政權力;(三)對個人權力和自由的保護;(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概念構成了美國法治的理論基礎。筆者認為美國“法治”主要包括三方面含義:第一,法律的地位至高無上,杜絕人治等其他治理方式。第二,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三,法律保護公民基本權利。政府要想保護公民權利,就必需限制政府權力,從而政府不得隨便干涉公民權利。
二、美國法治的制度保障
(一)、三權分立制
美國國家治理采用三權分立的模式,立法部門、行政部門、司法部門三權分立,互相制衡。三權分立制是美國法治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
1、立法部門。美國立法部門是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又共同構成美國國會。參議院由各州派出的兩名代表組成,每人任期6年。眾議院根據各州人口的多少來分配名額,每人任期2年。所有法律草案都必須經過兩院的共同審議方能同通過。這就從源頭上保證了法治實施效果。
2、行政部門。美國行政部門由以總統為首的各個部組成,比如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等。總統有權提名,并于取得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同時他還具有立法否決權,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但總統否決的法案也可以被國會2/3以上的投票否定。這樣就形成了立法權和行政權的互相制衡。
3、司法部門。美國司法權分為聯邦最高法院和地方聯邦法院兩大系統。雖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權,但是聯邦法院系統并不高于地方法院系統,可以說二者之間是平行的關系。
(二)、聯邦制
聯邦制是兩個或多個分享權力的政府對同一地理區域及其人口行使權力的體制。美國憲法賦予聯邦政府至高無上的地位,給予其自身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憲法第10條修正案:“本憲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使用的權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1】美國各個州政府也有自己對本地區的權力行使的自由。這就形成了國家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管理的局面。當然這其中也會出現兩極政府在一些問題上的矛盾與沖突,但美國最高法院規定國家憲法高于州憲法。聯邦制度,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分權。權力的分散,有效地保證了法治的可行性。
(三)、司法審查制
司法審查制度,是指聯邦最高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擁有審查國會通過的法令以及可以檢查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符合憲法的職權。這是有效權力制衡的一種手段。這種司法審查制度,直至1803年,在馬伯里訴麥迪遜一案中,首席法官J.馬歇爾代表法院首次確立司法部門可以對立法部門和行政部門所通過的法案進行是否合憲的審查。【2】美國憲法之所以能不斷適應現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保持永久活力,是因為最高法院通過司法審查制度不斷地適時解釋憲法。司法審查制,保證了憲法的權威和地位,夯實了美國法治社會的基礎。
三、美國法治的形成與發展
伴隨美國歷史的發展,其法治發展也經歷了大致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美國建國初期(從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聯邦憲法》及《權力法案》的頒布實施象征著美國開始邁上了法治的道路。由英國清教徒組成的嶄新的國家,為美國法治孕育提供了優良土壤。
第二時期,是美國工業國家時期(從南北戰爭到“新政”時期)。內戰結束后,根據林肯總統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1863),出臺了美國憲法第13 條修正案,宣告廢除奴隸制。從此美國法治進入一個新世代。這是美國進一步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時期。從而為法治以后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第三個時期,是美國福利國家時期(從實行“新政”到目前)。隨著美國的法治觀念與制度開始建立和完善,到20世紀以后,美國逐步進入福利國家時期。美國制定各種保證人民福利的相關法律,從注重保護財產轉向保護人身,其法治也從對個人自由的重視轉向對社會平等的重視。
正如“美國不是在某地一簇而發生的”【3】在美國法治形成的過程中,法治也有偏差和失靈的時候。比如美國歷史上的一些冤假錯案,但大多數情況下,美國政府和人民能夠根據法治的原則糾正違反法治的錯誤。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包括美國法治。它的發展也是成長的過程。但是美國正是由于相對完善的法治制度保障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不斷自我完善,才形成今天美國的法治社會。
參考文獻:
[1]杰羅姆·巴倫.美國憲法概論【M】.劉瑞祥,潘佳玢,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羅豪才,吳傑英,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政治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32.
[3][美]丹尼爾·布爾斯廷.美國人建國歷程【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