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娟
[中圖分類號]:J6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現在,絕大多數人聽到某人在看偶像劇,尤其是韓劇,都會對其嗤之以鼻,主要是對其中呈現的愛情至尚的價值觀深不以為然。畢竟,人生除了愛情,還有很多事值得我們去追求。如果撇開愛情觀不談,從其他方面來說,偶像劇也是可以帶給我們積極正面的影響的。
就拿自己最近的經歷來說吧。因為受一部韓劇的影響,對一個韓流明星產生了超乎尋常的喜歡,早過了青春期的我居然追起星來。這件事非但沒有對我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讓我覺得生活有了色彩,還有了一種想在工作之余培養愛好的想法。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因為《three days》接檔《來自星星的你》,所以知道了韓星樸有天(以下簡稱樸),當時感覺也沒什么,起碼沒覺得怎么好看,后來看了《屋塔房王世子》才被其深深地吸引,這其中除了跟樸本人的形象(服裝、造型、DNA決定的形象)有很大的關系外,還跟演員演繹的角色和本人喜歡的人的氣質有很高的契合度有關。比如,《three days》中樸形象干練沉穩,與本人喜歡的那種形象純凈、有如希臘式側影一般的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有點不相符,所以看了《three days》的海報無感,而看了屋塔房卻有種“相看恨晚”的感覺。以至于一發不可收拾,像中了毒一般到處搜集樸的俊朗形象的照片、視頻(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連抽煙的那種照片都覺得超級有型),除此之外還激起了我學習素描的興趣,因為我想畫他所有好看的照片,整理成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下 ,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的這些反應,連本人都覺得有點夸張了。我記得除了自己在青春期對個別明星有如此程度的關注外,還從來沒有如此關注和喜歡過一個明星(可以說是這個明星,也可以說是這個人演繹的這一特定形象)。
雖然自己喜歡的程度有點夸張,但是好在還在可控的范圍內。而且,從喜歡到迷戀,從迷戀再到立志改變自己的心路歷程,非但不是一味的不可救藥,經過反思后,還逐漸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
追星之情稍稍退熱后,首先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么會喜歡樸?因為喜歡樸演繹的王世子的形象。為什么會對王世子形象有感覺,而對《三天》中的同一人演的另外一個形象就沒有感覺?為什么王世子這種形象就和本人喜歡的人物的氣質那么相符,而其他的形象則不相符?其實,這種喜歡是完全無意識的,就像本能的情感一樣,看到了就覺得喜歡,看很多遍都覺得依舊新鮮,從不厭煩。漸漸的,從對這個角色的喜歡發展成了對這個人的喜歡,光看電視劇已經不能滿足情感上的需求,從而尋找各種渠道關注這位明星,最后發展到,每天都要從網上搜集一些關于他的信息、照片和視頻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才能讓自己覺得這一天過得很精彩,很充實。現在回頭想想,這種毫無緣由的追求的契合(喜歡和演繹的形象的契合),這種不顧一切的,沖動性的迷戀其實都是為了滿足弗洛伊德“三我”理論中“本我“的唯樂原則。
如果人光滿足了本我的需求,光聽從了這種原始的內驅力,人也只是會有所活動(行動)而已,而這種活動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如果僅僅是這樣,這種活動可能不僅不會帶給我們正面影響,還會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如果我只是單純的關注追星,可能會影響工作,最后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但是人之所稱為人,除了受無意識的本能的驅使之外,還受自我的意識驅使。換句話說,人都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當我們的某些行為讓自己都感覺到困惑的時候,當意識到不知什么什么開始形成了一些新的習慣,并且發現這些習慣和現有的生活產生沖突的時候,我們還是能夠察覺到,然后想辦法控制的。還是以自己追星為例,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太喜歡樸那種形象了,太沖動了,以至于自己都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反常。可是過了幾天之后,忽然發現,自己每天來到公司,已經習慣性的在百度中輸入樸有天這個詞條,這時候才發現不對勁,才感覺到自己這幾天太迷戀樸了,以至于每天來到公司的每日計劃都沒寫,就開始關注樸了,這樣下去勢必影響自己的工作,所以開始告誡自己,適合而止吧。如果真的不能馬上戒掉的話,起碼也要在休息時間或者在家里上網關注。不能因為這個虛無縹緲的形象影響了自己正常的生活。所以,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我的意識在起作用,她將我們從原始的本能中拖拽出來,披上理智的外衣,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如果說就在這個地方戛然而止,就在覺察這里停止不前,我們也不會有什么進步,我們只是讓自己的生活回到了正軌而已,可事實遠不是如此。早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告訴過我們“人乃萬物之靈“,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注定了在覺察之后就會反思,而反思之后也必定會得出與我們有利的結論。(從反思到得出指導我們前進的結論的過程就是超我在起作用的過程)
比如現在,我正在思考,我這么喜歡樸最深層的原因是什么?我這么不顧一切的搜集其相關信息,想看到那種陽光形象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
說到底,不就是因為他展現出的那種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形象的映射嗎,理想中的自己的那種形象(無關性別)就是他在劇中展現出的那種形象所以才如此的喜歡,喜歡的如此不能自拔。其實,想到這里也就有了結論,與其整天花癡人家的各種美照,還不如想想怎么讓自己也像那種陽光、健康、俊朗的形象靠近,盡管有些是DNA控制的,但是起碼自己可以通過健身讓自己更活力、身材更好,更接近那種俊朗形象。如果說這還不過癮,還不能讓自己滿足,那么就去學習素描,畫他的各種美圖,畫理想中的自己的樣子,這不僅能夠滿足自己追星的內在渴望,而且還能多學習一項技能,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看偶像劇時,如果我們只是陷在編劇設置的劇情(有些甚至是離譜的)中不能自拔,深深的迷戀某個人而不去思考深層原因,也許偶像劇真的對我們弊大于利,可是如果在迷戀之情稍減,理智重占上風的時候,稍稍反思下我們這么做,內心到底在渴望什么,偶像劇還是可以成為我們的生活正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