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旭+++于飛
摘 ?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社會進入了以現代化為目標取向、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發展新時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時期文藝理論也被打上了鮮明的開放性特征。新時期文藝理論這一帶有歷史必然性的發展特征,為其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使之具備了海納百川的時代風貌。
關鍵詞:新時期;文藝理論;開放性特征
[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新時期文藝理論實現了由封閉性格局向開放性格局的重大突破。如今我國文藝理論日趨成熟,文藝實踐日益多樣化,回顧并改造舊理論就成為中國新文藝理論研究的必然選擇。整體來看,我國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形成了完善的文藝理論研究多元化格局
在新中國建立后改革開放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為一個里程碑式的標志,始終在中國文藝理論界占據霸主地位。不可否認,這一帶有國家意志形態的文藝理論在建國前后對社會文藝的發展起了巨大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即使是在今天,它仍舊是中國文藝理論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建國之后的這種一元化文藝理論格局也帶有許多無法忽視的弊端,如過度重視文藝的思想性、教育性、政治性,忽略文藝的審美需求和娛樂功能,在文藝評價上重內容輕形式。長此以往,就導致我國文藝理論養成了封閉狹隘、自大排他的思維慣性。這一時期的許多文藝理論研究者也受馬克思文藝理論教條化影響,對其他文藝理論系統均持排斥和批判態度。這給新中國文藝理論發展的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文藝思維僵化、文藝性質單一、形式單調等。好在改革開放使這一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呼吸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新時期文藝理論開始睜眼看世界,中國文藝界也以懷著高度的熱情去了解、引進、借鑒國外文藝理論成果,一時間,國外文藝研究尤其是西方文論資源吸收和借鑒蔚然成風。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得到了快速傳播,并以異質的姿態和聲調出現在新時期文藝理論格局中。很快,新時期文藝理論研究就形成了多元并舉、和而不同的理論研究格局。
二、文藝基本觀念的多樣性探索和前進
在中國文藝理論形成了對外開放的格局后,新時期文藝理論對現代文藝理論的引進變得越發快捷。二十世紀90年代,中國文藝理論對西方當代文藝理論的關注幾乎與其出現實現了同步。這不但為中國新時期文藝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營養,還為新時期文藝理論躋身世界文藝理論殿堂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新時期文藝理論多元化研究格局的形成,新時期文藝觀念也走向了多樣化探索、勇于創新的路徑。這種觀念上的探索和創新不僅體現在文藝理論的基本觀念層面,還深入到相關文藝活動、文藝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上。如文藝理論研究界在文藝理論觀念上,擯棄了過去那種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和哲學反映論為主的社會文藝主體理論理念,在意識形態論、藝術反映論之外,又提出、發展了情感本體論、審美意識形態論、藝術生產論、審美反映論等多種新文藝理論學說。這些新的文藝理論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原有的文藝理論進行了拓展、補充。與此同時,我國文藝理論研究界在文藝價值和功能研究上也突破了過去那種單純的從政治和教育角度看問題的做法,對文藝的審美、娛樂功能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取得了一系列文藝理論學說研究成果。如從精神分析學說的角度對文藝創作心理機制的研究,從現象美學角度對文藝文本結構的形式進行了分析,從接受美學角度對文藝接受做出的研究等。這些,為新時期文藝理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也使得我國文藝教科書寫作形成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學術心態逐漸走向包容、開放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學術界的心態是非常保守和封閉的,許多文藝理論家都對馬克思主義之外的理論體系持反對或排斥態度。這種心態使得文藝理論創新動力不足,文藝理論研究方法日益老化、教條化。當然,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學術與歷史、時代之間的近乎宿命的緊密聯系,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學術研究心理也開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逐漸突破了盲目排外的思想藩籬。很快,從對馬克思主義的多樣認識和理解開始,各種非馬克思文藝理論、方法都被大膽引進、運用到新時期文藝理論研究中去。在這種帶有創新性質的文藝思想沖擊下,各種思想觀念不斷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并逐漸形成了神韻大氣、內涵豐富的新時期文藝理論框架。就拿改革開放前后的學術理論代表性論著比較來看,改革開放后的文藝學術論著不僅視野開闊、內容豐富、精神深度寬廣,就連理論背后的思維心態和精神狀態都帶有昂揚的時代風氣。在開放、包容、平和的文藝學術心態的影響下,新時期文藝理論研究和文藝活動不再是一種話語行為,用專業語言描述世界最終成為其發展方向。
從中可以看出,正是改革開放為新時期文藝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動因。也正是在這種時代的大背景下,新時期文藝理論才能對自身發展做出透徹而正確的分析。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文藝理論發展研究中,正視歷史傳統和時代背景,以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不斷加強文藝理論資料積累,加強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以確保我國文藝理論研究能始終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參考文獻:
[1]譚好哲;論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特征[J];理論學刊;2008-08-15
[2]張炯;分新時期文藝理論的回顧與展望[J];甘肅社會科學;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