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與英語的應用過程中,他們在時間性、空間性和時態發展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而漢語與英語在語法認知的角度來看,其中也有著諸多的相似性,在本質內涵、哲學思想、語言思維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共同性,這種共同性也是認識一些非變化形式和時態差異的重要的基礎。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充分結合自身的一些研究積累,對于英語語法時態的認知與比較進行闡述,以期待能夠對漢英語語法時態有著更為清晰的理解。
關鍵詞:漢語;英語;時態;認知與比較
作者簡介:劉佳慧,遼寧師范大學,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2
前言:
在人類的發展的進程中,語言不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產物,也是文明發展與文化傳播的橋梁和紐帶,其間語言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斷發展與成熟。在語言發展與應用進程中,語言雖然有著諸多的發展與變化形式,但是在很多方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這些也構成了語言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礎。在世界語言體系中,漢語與英語作為兩大重要的語言形態共同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傳播體系,其中時態成為這兩種語言體系的重要的交接點,關于時態的認知與比較也成為這兩種語言認知的重要切入點。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充分結合自身的一些研究積累,對于英語語法時態的認知與比較進行闡述,以期待能夠對漢英語語法時態有著更為清晰的理解。
一、漢語與英語依法時態的認知比較概述
漢語和英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形態,其形成與發展也處在不同的時間環境、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之中,這就使得他們在時間概念和時態表達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自然形成的。漢語在語言應用中只有單字,而沒有字母構成的形式,無論是什么時候產生動作,語言動詞的形態基本上都沒有相應的變化,呈現出了較強的非變化形式特點。然而,英語在時態的表達和時間認知上則較為嚴謹,并且其時態表達十分注重行為、動作發生之時的時間節點,一般有著較為準確的表達與概述。在英語語言環境中,英語的時態更多地是指作謂語的動詞用來表示動作、行為、事情發生時間的各種形式。英語一般有16個語言形態,并且每一種語言時代的活躍程度、語言應用環境、應用狀況也是不同的,其中最為活躍、常用的時態大約有6種之多,先后涵蓋了: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和一般將來時等等。更為重要的一點,漢語與英語的時態差異并非僅僅是表現在語言應用形式之上,他們二者還建立了具有不同內涵的時態表達體系,在時間坐標方面的時、時態、體和時態空間性上形成了較大的差異。語法具有的抽象性上講,漢英語的這種時態差異會形成漢語、英語理解、應用方面上的一些模糊,形成較大的語言差異。當然了,漢語的非變化形式和英語時代的變化形式之間雖然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也絕非是絕對的,這種差異之上也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內涵的認知意義,進而為語言認知角度上認識和分析態形式的變與不變的本質內涵提供了重要的切入點。
二、漢語與英語語法時態變化的文化思想基礎
1.語言思維的相通
語言都是人類思維的外在反映,其發展與演變過程中雖然有著較大差異的文化環境和思想環境,而其進行語義表達與語言應用方面卻有著相應的一些思維共識,這種人類思維的共同性成為了語言與語法編寫與變化的重要基礎。在英語的語法構成中,傳統哲學、宗教和古拉丁語成為影響其發展與變化的重要因素,故而使得英語語法邏輯思維強,詞法規則、句法層級關系細膩、嚴謹,強調形式變化來表現世界。英語時態的這種發展變化與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形式思想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是人類思維形式的一種概括與體現。然而,漢語語言時代雖然缺乏構形形態的語言,語法關系多靠詞序和虛詞,同樣幾個詞,如果先后順不同,往往就可以構成不同的句法結構。這種語法構成特點也較為契合了漢語民族的語言思維,并且為文化特征也與之有著較大的相似性,表現出了與英語語言時態發展的思維相似性。
2.語言哲學的相通
在語言的發展與應用過程中,語言哲學成為支撐和影響語言發展與應用的重要因素,并且語言也成為語言哲學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所涉及到關于語言的系統性、轉換性、分析性及結構性的變化也無非是建立在語言哲學的基礎上的。漢語與英語的語法時態變化也是建立的語言哲學的基礎之上的,與之有著緊密的聯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的思想是怎樣通過語言代表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而表示的,并使人感知到人的認知能力是根源于人的語言能力。在漢語與英語的發展過程中,其語法時態的發展變化也在無形之中受到了一些內在思想的控制與影響。
三、漢語與英語語法時態的主要差異
1.漢英語時的概念差異
在語言的應用中,時的概念差異成為影響語言應用的重要因素,這一概念主要是指借助動作行為發生變化的時間與表達時間的關系確立的,主要表現在:現在時、過去時和將來時等幾種時間形態。在英語的語法時態中,主要是通過動詞和助動詞扥主要形式來表示的,并且很大程度說那個與體的范疇向重疊,或者是以動詞復合形式而出現的,諸如:I walk,I walked,I am walking等。然而,在漢語語言應用中,時的范疇是沒有出現的,時的概念主要是用過時間名詞或者時間副詞的形式來表達或者實現。
2. 漢英語語法的時態的差異
在語言的應用過程中,語法的時態表現出了很強的時間指向性,主要是以語言主體所處的實踐作為主要的動作參照系,一般情況下語言主體是以所描述的動作!事件或狀態與說話時間的時間關系來選擇時態的。一般情況下,語言的時態可以充分地將語言主體的對話情境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為之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視角。在英語語法中,語法時態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助動詞的表現形式來完成的。在英語應用中,我們以write為例子,其現在時、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則表現為:write/writing/written/wrote/will write等等,從這一系列的詞匯表示上不能看出每一個清晰的時間節點和時間順序,說話的主體隨時處于一個十分清晰而又準確的時間順序架構上。
對于漢語中的時態應用而言,漢語中的字詞卻沒有較為明顯的形態和時代變化,并且時間概念的表述與發展也沒有英語語法形態多描述的那樣清晰與明了。但是,漢語的語法時態體系卻有著自身的表達方式,并且可以實現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準確劃分,而實現這種時態變化的卻是借助于時間名詞實現的,如“昨天”、“今天”、“明天”,同時還有涉及到動詞詞尾的“了”、“著”等詞匯,這些詞匯都使得漢語的時態日益清晰起來。
3.漢英語時態和表現形式的發展與變化
在語言的發展與應用過程中,語法的時態是語言思維長期發展的結果,也是語言應用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從漢語與英語時態的表現形式上來看,英語的時態與漢語的時態有著較大的發展差異。從其時態的表現形式上來看,英語的語法是隨著語言主體的人稱、時間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時也有著很多的變化要求與細節性、形式化、規則化的要求。而相對于漢語的語言形態而言,這種時態和形似的變化則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與英語的應用過程中,他們在時間性、空間性和時態發展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也成為二者進行比較認知的重要切入點,這種差異往往帶有一定的特殊意義,也形成了語義、句義理解上的認知模糊。與此同時,漢語與英語在語法認知的角度來看,其中也有著諸多的相似性,在本質內涵、哲學思想、語言思維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共同性,這種共同性也是認識一些非變化形式和時態差異的重要的基礎。當然了,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夠加深了解語法時態“形”與“義”背后的文化價值,能使主體的思維認識與認知目標相連的概念更清晰。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史稿[M].中華書局2004年版.
[2]蔡富有,郭龍生.語言文字學常用辭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李福印.語義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