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群出現了功利主義、官僚化等潛在的“四風”問題,違背了學生干部的主旨,也違背了群眾路線。正確把握和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如何加強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風尚,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也是高校四風建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四風問題;高校學生干部;作風建設;正確風尚
作者簡介:徐若儀(1986-),女,山東濟南人,嘉興學院人文系學工辦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2
“四風問題”是由習近平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整治“四風”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1],近年來高校亦有學術腐敗、造假等負面新聞曝出,可見“四風”問題也是高等院校必須直面的一大問題,實踐群眾路線,解決高?!八娘L問題”,也是辦好人民滿意高校的一個契機[2]。大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中的精英與領導者,是高校學生的中堅力量,肩負著服務廣大師生的重責,也是高校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依靠。如何在“四風問題”建設背景下,將其重要思想與要求應用到高校學生干部建設,使其樹立正確的風尚,糾正學生干部中已存在或潛在的不良之風,對于加強學生干部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樹立學生干部的榜樣形象,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學生干部與高?!八娘L問題”
干部, 從廣義上說, 是與“群眾”相對, 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高校學生干部是“在學生正式群體或組織中擔任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學生?!?[3]
高校學生干部區別與其他政府和黨內的領導者或管理者, 主要分為兩類群體。一類是學生會干部,另一類是班級學生干部。學生會在團委的引導下主導著校內各項學生活動的開展,班委則負責班級各項事務的管理,作為高校學生中的精英,他們本身往往擁有較強的個人能力與較高的思想道德覺悟,同時兩者又起到樞紐的作用,從橫縱雙向維持著普通學生與學校的聯系,維持著高校教師與學生聯系。
高校學生干部的工作學習與廣大學生緊密相連,他們的一言一行、行事作風都會影響到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影響高校的內涵式建設與育人質量的提升,影響著學校的穩定與發展。高?!八娘L問題”違背黨的群眾路線,也違背國家的教育宗旨。學生干部的作風建設是高校反四風的重要一環,亦是當下各高校在培養學生干部時亟待面臨的挑戰。
二、高校學生干部作風問題的現狀與原因
總體而言,新時期大多數高校學生組織社團和班級制度建設與規范是較為完善的,絕大多數學生干部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他們具有服務廣大同學的思想和奉獻自身精神,工作時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但是這一群體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包括“四風”問題。“某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盵4]所以,高校學生干部也不免不同程度地出現思想上的偏差。具體而言,“四風問題”在高校學生干部中間表現形式如下。
(一)責任意識缺乏,服務意識較弱
部分大學生干部責任意識缺乏,身為廣大學生的公仆,卻未能盡到本分。他們多為獨生子女,行事較以自我為中心,創新能力較強。但完成任務心態浮躁,缺乏務實敬業精神。面對繁雜的瑣事,坐而論道侃侃而談,嘩眾取寵,但真正進行操作時又缺乏主動性,不能主動開展班級活動,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問題,也通常求助于班主任和輔導員,而非主動思考解決。
(二)享樂、拜金與功利主義出現
學生干部的工作是繁瑣的,需要極強的能力,也需要占用許多時間。因而學校與社會往往會給予學生干部一些鼓勵與政策傾斜,如評獎評優時的綜合素質測評加分、保研和就業資格的優先考慮等等。學生干部的確是一種榮譽,但部分學生干部從源頭上思想動機不純,職位選擇完全功利化,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可以“獲得獎學金加分” 、“容易入黨”、“更容易找工作”等全然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原因。
高校學生干部平時與輔導員、班主任等高校教師接觸較多,因而也往往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校的通知信息等。一方面學生干部上傳下達,可以及時帶給廣大學生信息,另一方面,以權謀私的現象也不可避免的產生,部分思想覺悟不高的學生干部存在刻意隱瞞、或拖延信息傳遞時間以獲取自己的利益的現象。
(三)官僚主義化較嚴重
大學生干部群體官僚化是目前高校學生會與學生干部建設不得回避的一個問題。
首先,學生會等社團等級分明,機構冗雜,部門職責互有重疊。例如學生會下分多個部門,部長往往由高年級學長學姐擔任,其下設立副部長,而組成部門的多數群體為干事。無論是開會還是分工,都遵循著較為鮮明的等級制度。
其次,學生干部的工作部分脫離實際與脫離群眾。在學生工作強調自己“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對普通同學形成了一種優越感,脫離了同學,忽略為同學服務的原本初衷。把精力放在和領導、輔導員等群體搞好關系上面, 拉關系, 走后門。大學里的一些學生干部把原本賦予的責任轉化為做官, 將其作為一種權力象征,弱化了其服務本質,更消解了學生干部一職對自身能力的鍛煉與培養意義。
此外,小團體盛行,拉幫結派,任人唯親也是存在的問題。
三、高校學生干部樹立正確風尚的途徑
對于高校學生干部中潛在的“四風”現象,我們必須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管理與自我管理,樹立整體性治理思維,多管齊下,把握“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風尚.
(一)思想上引領風尚
1、加強對思想引領和理論學習,樹立學生干部牢固的服務意識。
一個學生干部區別于普通學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的樹立。其思想的純潔性與否對于大學生干部而言是重要挑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學生干部動機不純,只會遭到同學們的不屑和反對。也只有事事為同學謀利益的學生干部, 真正地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才能得到廣大同學的擁護與愛戴。
2、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干部的作風教育。
在學習上,學生干部要有學習是第一要務的意識,擺正與工作二者的關系;在工作中,學生干部部長和干事應平等相處,不應該出現官場上下級分明的現象;生活上,學生干部個人應該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杜絕攀比、奢侈浪費現象的發生;學習上,應注重學習,刻苦努力,將學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學生干部做好表率和示范帶頭作用才能促使高校學風優良。
3、準確把握“雙重身份”概念,樹立科學的干部觀念。
學生干部身份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他們是學生中的是領導者或管理者, 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是學生。這也決定了對學生干部要求的雙重性。一方面,學生干部作為學生,應該具備一個優秀的大學生的素質,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學生干部又是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管理組織才能和自我修養。
(二)制度上監督激勵
1、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干部的選拔機制
目前,高校的學生干部的任免形式相比于過去已經大為民主,但部分人情化的任免反映實際大權依然掌握在輔導員、班主任等手中,學生干部的選任和管理上也往往存在經驗主義色彩有一定的重才輕德傾向[5],這是部分學生干部“腐敗”產生的隱患。為了避免“四風問題”的出現,在選拔學生干部時,需要更加透明、公開化的操作,在具體選拔過程中,把握住“德需為重,德才兼備”的原則。
2、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干部監督機制
“四風問題”的出現不僅是學生干部群體的思想覺悟問題,同樣反映出了監督的不力。高校學生團體是高度自治,院校雖有一定的監管職能,但沒有深入到其內部對學生干部在學生工作中的不正之風進行追究,導致學生團體滋生腐敗。因此,必須形成學生監督與干部自我監督、相互監督有機結合的監督體系。一方面要利用新媒體拓寬廣大學生群體的監督渠道,另一方面要定期召開例會,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總結工作與得失,建立起一套多維度的監督和追責體系學生干部追責制度,才能從制度上對高校學生干部的言行進行約束。
3、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干部考評考核機制
加強高校學生干部的廉潔自律,必須要完善對對學生干部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內容上,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加大對于道德品質和作風部分的考核內容。在考核形式上,堅持定期考核和定量考核,使用學生干部自評、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法??茖W規范的考評制度,才能使考核結果盡可能的公正公平,從而約束學生干部的官僚主義傾向。
(三)管理上求實求精
1、逐步精簡學生會等機構職能
學生會等機構必須整合資源,拓展職能,根據高校實際對學生會部門進行合并及職能變動。使學生會機構設置更加科學,才能推進學生會各項工作的民主化、規范化,避免學生干部的工作過程存在形式主義和奢靡主義。
2、定期進行學生干部隊伍的培訓
提高學生干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是培養和管理學生干部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訓,幫助他們理清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在反“四風”活動中,要積極利用部門例會時間,進行開展民主生活會,組織高校學生干部進行討論,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反省自身也反觀他人。
3、組織學生干部進行實踐鍛煉
高校學生干部應該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基層服務基層,在實踐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堅定他們的理想和信仰。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干部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加強他們的廉潔自律意識[6]。
四、結語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高等院校擔負著的重要使命,在構建現代大學制度的進程中,作風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更是一項“靈魂工程”。[7]樹立良好風尚是高校學生干部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要做的工作。高校學生干部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努力為學生解憂,為教師排難,將“四風”轉化為優良的宿風、班風、學風、校風,奠定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未知..從多維視角聚焦解決高校四風問題[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4(2):1 .
[2] 陳文佼,李志偉.關于高校四風問題的思考[J].理論與當代,2014(6):15.
[3]呂鵬.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學生干部群體及學生干部制度[J].當代青年研究,2001(4):15.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 ,中共發[2004]16號.
[5]徐 琳, 陳永福.試析高校部分學生干部“腐敗”現象[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S2):298.
[6] 李威娜.大學生骨干理論素質培養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29.
[7]鄭逸芳,陳建平,曾起郁.高校系統“四風”現象的表征、成因及治理對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