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岡特·蘭堡70-80年代攝影圖形廣告時期的招貼設計,試圖從攝影出發結合繪畫流派。
關鍵詞:視覺詩人;招貼設計;攝影圖像
作者簡介:謝思斯(1991.1-),女,民族:漢族,籍貫:四川,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當今各種新的傳播媒介不斷涌現,招貼設計隨著新技術的革新變得更加豐富,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信息化高度糅合的今天,新傳播手段日益豐富,使很多招貼也變得無處可“貼”,這可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作為一種傳統的設計表現方式或許也有其保留的價值,那么如何使招貼設計在“競爭”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呢?另一方面,當前很多學生作品普遍呈現:在向國外一些優秀作品學習時大多追求形式感,而缺乏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通過分析岡特·蘭堡招貼突破傳統的創作手法和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對當前進行招貼設計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源于生活的靈感
岡特·蘭堡的作品幾乎都取材于生活,如一本書,一個燈泡,甚至一個土豆都成為了創作的源泉。正如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藝術源于生活”。他往往能通過尋常的之物表達深刻的含義,這一點在岡特·蘭堡招貼設計中尤為顯著。
早期在為Egoist雜志創作的土豆系列招貼中,第一次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土豆的印象。在他的作品中,土豆通常是被分離并且各具特色,但通過同樣的表皮質地,在黑色的背景下,它的整體性更強。奇特的創意,加之色彩的對比和空間的疊加相結合,呈現出詩一般的層次感和韻律感。通過攝影技術一改從前視覺停留于平面的局限。這一創作靈感與其成長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岡特·蘭堡出生于二戰發源地的德國,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適應力極強的土豆在從美國引進后僅二十天便可以食用,在糧食極為匱乏的時刻,土豆便成為了當時人們維系生命的重要支撐。
二、超現實主義的構思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潛意識,而岡特·蘭堡將這種意識完美地應用在了平面設計領域,使其作品不僅充滿了高度的想象力的同時,富含一定的哲理,深入觀賞者的內心。而影響岡特·蘭堡創造性思維最深的就是超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馬格里特,他的繪畫風格在視覺語言上表現為:在平常中創造“不平常”,以達到震撼心靈的目的。這對岡特·蘭堡的圖形表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現代招貼設計也有重大啟示。
在為S·費舍爾出版社設計的書籍招貼中,岡特·蘭堡把本書作為圖像表達的載體,將書融入情境之中,賦予其知識之窗的象征。采用“亦幻亦真”的表現手法,通過攝影將窗戶將書從平面轉換到空間的一個過渡,這些過渡讓人們更想探尋亮光后面的另一個空間。
三、攝影技術的嫁接
70-80年代的攝影圖形風格作品,是岡特·蘭堡創作的一個高峰期。新時期的攝影圖形革命將廣告招貼藝術帶入了更加廣闊的表現天地。岡特·蘭堡曾說“與其說我把攝影作為一種媒介,不如說是攝影發現了我。變化的時代需要在形式的表達上有一個相應的變化。”作品中其虛幻的寫實性的獨特視覺效果背后,是攝影技術的支撐。在攝影基礎上,加以拼貼、分解、重組等處理把原來實實在在的攝影變為近乎抽象的對象,使創意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四、社會文化的植根
作為60-70年代作為歐洲招貼設計師中最杰出的一員,岡特·蘭堡毫不掩飾自己的左翼思想。童年經歷和民族文化的影響,都促使他透過設計去關注社會。
岡特·蘭堡認為招貼雖然不帶政治目的,卻有政治功能,好的招貼應該反映一個時代的思想,影響著受眾的觀念和行為。在為法蘭克福一家戲院設計了6年的戲劇招貼上,他不僅完成了設計師的任務,也用視覺語言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通過對劇本身以及劇本所產生的當時社會背景、意識形態進行分析,使人們把戲劇世界與真實社會聯系起來。岡特·蘭堡一直信奉作為設計師,也要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
岡特·蘭堡以不同的畫面,不同的形式,傳遞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精神,對自身民族精神的傳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結論
岡特·蘭堡受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影響下的招貼設計固然給觀眾造成一種始料未及的視覺沖擊,這為當前招貼設計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然而招貼設計中的圖形表現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現手法的應用上,而應把握其精神內涵。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很多設計往往會流于表面,盲目模仿,最求新穎的技巧,使作品失去了靈魂。岡特·蘭堡針對中國近年來的招貼設計曾經做過坦率的回答。他說道,日本的招貼設計因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所以走向國際,中國的招貼廣告藝術大多是引進的風格,具有本國特色的少。這么大的文明古國應該有自己國家民族化的作品,越是民族的才越能走向世界。表現技法可以模仿,但文化不可復制。
總之,岡特·蘭堡以獨特的視覺語言對平常之物進行加工,創造“不平常”,以達到心靈的震撼,使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我們當前需要學習的。然而岡特·蘭堡通過招貼設計去反映社會生活,反映時代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
參考文獻:
[1]《岡特·蘭堡》林家陽、車其 著,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 2000年
[2]《世界平面設計史》王受之 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年
[3]《岡特·蘭堡招貼表現形式特征研究》,封麗娟,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