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二戰之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文學的發展為切入點,著重分析美國“垮掉一代”的文學對美國文學歷史的影響。通過對“垮掉的一代”的文學特點分析,從美國文學整體為落腳點,分析“垮掉的一代”對整個美國文學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垮掉的一代;美國文學;二戰
作者簡介:陳斯路(1994-),女,廣東廣州人,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一、引言:
從各個國家每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看他們的文學都可以從中看出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發展情況。在20世紀50年代,全球各個國家經歷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后,社會經濟文化百廢待興,人民的精神狀態處于恢復的階段。美國文學在二戰之后,文學整體風格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推崇積極向上的“美國夢”到經歷了戰爭的殘酷血腥之后的迷茫憂郁,美國人民的內心波動在文學上很真實地反映了出來。而作為二戰后美國文學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垮掉的一代”更是淋漓盡致地把這種內心的迷茫無助和壓抑表現了出來。
二、二戰后美國文學特點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只是持續了4年,但是對美國人民的影響確實很大。在二戰之前,由于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國人民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普遍樂觀,美國文學的風格整體處于積極樂觀的一面,而二戰之后出現的美國文學的幾類流派,像“怯懦的十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無處不透露出美國人民對生活的巨大的落差帶來的無助感和信仰缺失。
在“怯懦的十年”中,美國文學特點呈現出的是對社會的冷漠和對個人私利的過度關心。人們更多地把時間放在關心如何提高自己的財富和地位,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在這個時期得到社會更多人的認同。
而在“垮掉的一代”中,主要是強調美國青年的價值觀和思想狀態。這個時期的美國青年大多數已經被50年代沉悶無趣的社會氛圍和政治氛圍感到無助和不滿。在當時,垮掉意味著對生活和未來的迷茫和筋疲力盡。
“黑色幽默”是特指在60年代之后,作家們用夸張的手法,把人們對生活中的殘酷痛苦表現出來,有些作品帶有濃厚的諷刺意味,而在這些諷刺意味的作品中,也透露出當時人們對自己的未來和社會前途悲觀的想法。
三、“垮掉的一代”文學特點和代表作分析
“垮掉青年”以自己特有的“脫俗”的方式來表達對美國社會政治現狀的不滿。他們離經叛道,反對一切傳統守舊的觀念;他們衣著奇異,追求生活的自由。在“垮掉的一代”文學中, 著名的作家有杰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等。
其中,杰克·凱魯亞克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家。他的長篇小說《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至今為止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記述事件的邏輯性不強,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迪安突破傳統,從美國的東部跨越到西部的美國大陸旅游經歷。從迪安的人生來看,他從出生開始就是跟著父親在路上奔波,從小見識了許多不一樣的人生。受家庭和父親觀念的影響,他很推崇也很享受瘋狂人生的人生態度。和許多“垮掉青年”一樣,他不喜歡傳統守舊一成不變的美國主流價值觀念,認為瘋狂不羈才是人生的意義。但是他們這種瘋狂的觀念沒有得到主流價值觀的認可,因此在他們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對社會的逃避。在寫作手法上,全篇可見大量的意識流,象征和內心控訴。他們這種瘋狂的人生態度對美國文學,對“垮掉的一代”文學有很多貢獻。
四、“垮掉的一代”文學對美國文學發展影響
從整體寫作方式上來看,“垮掉的一代”文學是與美國傳統文學差別極大的一種創新和挑戰。和傳統文學不同,“垮掉的一代”基本遵循不抑制個人情感的宣泄,沒有條條框框的美國文學寫作規則。在他們看來,任何限制個人情感宣泄的寫作規則都阻礙了思想的自由表達,都不是內心思想的自由。這種自由的寫作方式基本上是精神上的一種創作,有大量的口語化文字,沒有嚴謹的邏輯甚至完整流暢的情節。就《在路上》的創作而言,作者僅僅花了20天就完成了這部長達20萬字的長篇巨作,不加任何的修改和標點符號,完全是自己對旅游的感受和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而從表達的思想內容來看,“垮掉的一代”所表達的思想比傳統的美國文學更加注重個體生命的思考的摸索。在這種自由無拘束的寫作方式下,作家們對個體的側重和感悟就更加深刻了。“垮掉的一代”非常強調個體的理想和個人的思考,然而也正是這種過分的強調導致了他們和大眾文化價值觀的脫節,和主流社會所推崇的價值觀的決裂。
二戰以后的“垮掉的一代”所崇尚的瘋狂的自由創作風格,整個“垮掉的一代”的文學作品大多結構混亂。這些文學作品的確是美國文學歷史上甚至是西方文學史上一次大的突破和沖擊。然而,不管“垮掉的一代”文學作品表達的風格如何毫無章法,他們確實傳遞了在美國那個特有的時期,人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文楚安.“ 垮掉的一代”及其他[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2]何嵐著.淺論二十世紀美國戰爭對文化的影響[J].學術論壇,2008
[3] [美] 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4] [美] 巴里·吉福德, 勞倫斯·李著.垮掉的行路者: 回憶杰克·凱魯亞克[M ].華明, 韓曦, 周曉陽譯.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0
[5] 張國慶.“垮掉的一代”與中國當代文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