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迪(1989.11.18-),女,遼寧朝陽,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1
驚悚小說盛行于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驚悚小說閱讀熱引起了當時的著名女作家艾略特的關注,她曾撰寫評論《愚蠢女性小說家的愚蠢作品》來諷刺驚悚小說,缺少文學性、嚴肅性。艾略特的小說創作生涯始于1859年的《亞當·比德》,止于《丹尼爾·德隆達》,適逢驚悚小說的鼎盛時期,艾略特與驚悚小說家同屬于維多利亞中期這一廣闊而復雜的時代背景,其創作特點不免受到其影響。同時期著名驚悚小說家查爾斯·里德在寫給《銀河》雜志編輯的一封信中寫道:“喬治·艾略特屬于二流作家之列……十分擅長否認驚悚小說,但卻在她羸弱能力范圍內最大程度的利用它來創作。”1他指出,盡管艾略特抨擊驚悚小說的文學性,其依然受到這一流行文學流派潛移默化的影響,作品中充滿了驚悚小說的創作元素。文學批評家休斯也認為盡管驚悚小說飽受嚴肅文學批評家的詬病,但其對當時以及后來的作家產生了不可否認的影響:“理論上,驚悚小說一致被否決;但實際上,特洛普、喬治·艾略特等作家也十分明顯地將驚悚元素融入到他們對日常生活的刻畫當中。”2盡管艾略特否認驚悚小說的文學性,她的小說中依然蘊含驚悚小說標志性的情節設計、人物形象刻畫等創作元素,驚悚小說反叛的人物形象、錯綜復雜的情節建構以及其反映的廣闊主題不時在艾略特的作品中閃現。
飛利浦·戴維斯在《維多利亞人》寫道:“犯罪、謀殺、放火、重婚、瘋癲、逃跑、遺棄、身份錯位、錯誤遺產繼承是驚悚小說依賴的主要元素?!?細讀艾略特的小說作品,似乎每一部小說都隱藏著其中的一些驚悚元素,被讀者譽為田園史詩的《亞當·比德》也不例外。愛慕虛榮的農家少女海蒂夢想加入豪門,受到花花公子亞瑟的玩弄后慘遭拋棄,未婚先孕的她在尋找情人的路上產下私生子后將其遺棄在樹林里導致嬰兒死亡,海蒂因犯謀殺罪被判終身流放異鄉。而《磨坊》中,天真的麥琪與其妹夫斯蒂芬相互愛慕、在一次游船中不甚隨流飄遠,之后返回時被鄉里視為私奔而遭到大家的唾棄?!犊椆ゑR南》中更多利用了驚悚小說的創作手法,小說情節錯綜復雜、充斥著犯罪、重婚、逃跑、遺棄、身份錯位等事件。富家公子戈弗雷受到弟弟的陷害與農家女子莫莉結合并育有一女,但隱瞞了他已經結婚的真相、拋妻棄女與南希成婚,婚后內心愧疚無比,多年膝下無子、明知親生女兒的下落卻不能相認。莫莉遭到拋棄在貧困交加中死去,小女兒艾碧于圣誕夜爬進了織工馬南的家,從此照亮了蒙冤受屈的馬南的陰暗生活。馬南受好友的陷害被判犯了偷竊罪,不幸的遭遇使他對生活和信仰失去信心,流放他鄉后終日工作以賺錢為生活的唯一目的,孤女艾碧的出現打開了他塵封已久的心扉,點燃了他重生的希望。艾碧身份之謎地解開、偷竊真相的逐步浮出水面也為這部小說添加了驚悚小說的特點。
學者琳·皮凱特認為“喬治·艾略特的《菲利克斯·霍爾特》、《米德爾馬契》、《丹尼爾·德隆達》都采用了驚悚小說的情節,取得驚悚效果?!?《菲》具有兩條情節主線,分別以沒落貴族特蘭桑姆夫人及其私生子哈羅德和下層貧困大眾菲利克斯·霍爾特為代表,而將兩個故事有機聯結在的是身世之謎不明的教士養女埃斯特。特蘭桑姆夫人年輕時一時失足與家庭律師私通生下二兒子哈羅德,多年生活在深深的罪孽感之中。而她無能封閉的丈夫也有一段不可告人的風流情史,年輕時隨軍在法國駐扎期間與一法國女子墜入愛河并成婚并育有一女,就是被教士收養的埃斯特。老特蘭桑姆回國后迫于家族壓力不得不隱瞞已婚的真相迎娶現在的夫人,一生被困于不幸的婚姻和深深的重婚罪惡感中。哈羅德和菲利克斯在大選中激烈角逐,哈羅德不光彩的身世被曝光、而艾碧憑借生母的遺物成為特蘭桑姆大院全部財產的合法繼承人,其錯位的身份得以矯正。艾略特的巔峰之作《米德爾馬契》中,最為顯著的驚悚小說元素莫過于法國女演員琭爾夫人趁演出之際謀殺她控制欲強丈夫的驚悚情節。而最后一部小說《丹尼爾》中女主人公格溫德林不堪忍受丈夫施加的精神折磨而幾度鋌而走險、意圖殺死她的丈夫。女性主義批評家肖瓦爾特認為“布萊頓對女性不滿的描述影響了許多同時代的小說家,包括喬治·艾略特?!睹住分械呐輪T祿爾夫人不堪忍受丈夫過強的占有欲故意殺死了他,這一女性角色正化身于驚悚小說行列。在艾略特的另外一本小說《丹》中,女主人公格溫德林不堪忍受丈夫格朗古伯爵的專制欺壓,險些謀殺她的丈夫。”5
由以上分析可知,躋身于現實主義作家之列的喬治·艾略特雖否認驚悚小說的文學性和嚴肅性,但她確實在其小說作品中借用了驚悚小說創作手法和驚悚元素進行創作,學者休斯也感嘆道:“布萊頓小姐和喬治艾略特聯袂,而奧德麗夫人和特蘭桑姆夫人成了真正的雙胞胎姐妹?!?盡管有移用驚悚小說創作之實,不可否認的是,艾略特依然屬于現實主義作家而非驚悚小說家之列。
注釋:
[1]“查爾斯里德對自己和艾略特的看法”,讀書人,8(1903,9),第253頁
[2]休斯,《地窖里的瘋子》,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0,第70頁
[3]飛利浦·戴維斯,《維多利亞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第323頁
[4]琳·皮凱特,劍橋維多利亞小說指南。劍橋大學出版社,2005,第193頁
[5]艾琳娜·肖瓦爾特,《她們自己的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第171頁
[6]休斯,《地窖里的瘋子》。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0,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