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鴻儒
摘 ?要: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復雜的極具戲劇性的歷史征程,在這一特殊時期,中國經歷了從閉關鎖國到多元化交流的歷史變革,期間在外國文學的翻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翻譯文學蓬勃發展,波瀾壯闊,翻譯評論此起彼伏異常活躍。翻譯文本數量巨大,質量也隨著開放程度的變化逐步拔高,給我國近現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參考,為中國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以及文學的長足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通過對20世紀翻譯文學的歷史性回顧,采用量化的手段加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與評論;量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1
前言:
20世紀對于中國乃至世界而言都是具有開創性和重大轉折性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有過屈辱的經歷更有過頑強拼搏創造出無數奇跡的不朽之旅。中國在20世紀逐漸開始打破傳統封建主義的束縛,開眼看世界,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進步性的發展,特別是翻譯文學的活躍帶動了中國整個歷史文學的巨大轉變,隨著翻譯文學的不斷發展,翻譯評論不斷深刻內化,打破傳統意識形態,引導中國人與近現代思想意識接軌,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給中國的進步與發展帶來了生機與驅動力。翻譯文學作為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先驅者,是中國認識世界的窗口,是近現代精神意識的啟蒙者,是超越時空、超越民族的一種精神動力和審美趨勢。20世紀翻譯文學異常活躍,數量巨大質量卓越,共計約有33600部翻譯作品及專著,約2400冊翻譯評論及研究著作,成果豐碩,具有巨大的歷史及現實意義,它不僅激發了中國文學的巨大發展潛力,更是中國歷史革變的巨大精神驅動力。
一、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與評論的價值體現
20世紀文學家深刻認識到外國文學潛在的思想意識價值,紛紛投身翻譯文學與評論研究上來,希望通過對外部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開拓一條救國壯國之路。20世紀翻譯文學的發展對我國近現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價值,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先驅,更是近現代文學發展的基礎,外國文學的翻譯與評論極大地轉變了中國傳統的文學意識形態,革變了整個中國的文學思想意識,開拓了新的文學文化新紀元,是中國多元化文化發展的開端。20世紀的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社會形態和思想意識急需革變,外國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異于封建主義思潮的個體主義、資本主義、人道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潮[1],極大地開拓了中國文學家和革命家的視野,其中所蘊含的自由、民主、平等、科學的現代意識觀念,正是當時精神意識形態啟蒙和歷史革變所需要的。
20世紀翻譯文學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將文學載道教化的作用及文人墨客的排遣之“自娛”轉變為關乎人生和國家命運與前途的重要事業。翻譯文學的發展開創了新的文體,中國文學家通過對外國文學的翻譯與研究,在外國近代文體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學體,豐富了中國文學的發展。
二、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與評論量的化研究
自20世紀初,即清末時期便開始興起新式教育, 培養了大批的翻譯人才,代表人物有周桂笙、孫伏園、沈雁冰、魯迅、蘇曼殊、劉半農、郁達夫、徐志摩、趙元任、郭沫若、老舍、巴金、任君等文學家,其中絕大多數都有過國外留學的經歷,海外閱歷讓他們具備了杰出的語言翻譯能力[2],具有開闊的文學文化視角,和扎實的多元化文學素養,在文學翻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我國近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世紀中國人共翻譯了約為32萬外國文學圖書,在一百年中,國人共翻譯了1600冊外國文學研究著作,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文學翻譯的數量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在五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一度達到高峰[3]。由于20世紀時代的更迭與政治文化的特殊性,翻譯文學的發展呈現的是一種在曲折中前進的態勢。清末是翻譯文學的開端時期,共出版了八百多冊外國作品。“其中五冊出版于1901年以前”[4]其余的都是在20世紀初的十年間出版。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意識形態斗爭的原因中國翻譯文學幾近癱瘓。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改革開放的推進,翻譯文學逐漸擺脫政治的束縛,蓬勃發展,到90年代一度迅猛發展,給我國帶來了文學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近代民國期間翻譯文學中,歐美文學翻譯最為活躍,共為5041冊,占翻譯文學總數的90%以上。其中,共翻譯了16國932冊文學著作和文學研究著作,出版了329冊外國文學研究評論著作。新中國成立后五十年代到90年代末共翻譯了25000冊作品,其中包含2400冊本國翻譯文學評論著作。
結語:20世紀翻譯文學的蓬勃發展,龐大的作品書目,前所未有地豐富了中國文學并且給中國文學的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轉變,推動了近現代文學的發展和近現代先進思想意識形態的傳播,給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動力,是中國歷史革變的主要意識驅動力,是中國開眼看世界和改革開發的主要精神之源,也是中國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和需要。本文,在進行量化研究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誤差,僅此提供參考,為我國文學事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高雋,楊林. 從馬克思唯物史觀看《中國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J].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3:89-91.
[2]高玉. 文學研究中的語言問題及其思考[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70-78+2.
[3]何輝斌. 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與評論的歷時的量化研究[J]. 外國語文,2014,04:93-98.
[4]張小曼,曹敏,孫穎琳. 翻譯文學期刊對新時期文學創作的影響[J]. 學術界,2012,12:191-19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