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尚陽,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女,民族:土家族,籍貫:貴州,學歷:大學本科,工作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方向:歷史學。
西江,一個古老而雋永的名字,承載著,那銀鈴撞擊的聲響,苗家飛歌的蕩氣回腸……
苗嶺早晨
青樹翠蔓的山,涓涓潺潺的水,苗嶺的早晨詩意正濃。
依稀晨光碎在軒昂的葉上,散落一地。指尖掠過草尖,劃落顆顆露珠,想必,它們會隨著陽光升騰,化作云。
西江,依山傍水,住著千余戶人家。
苗家的場壩里,梧桐花瓣隨風飄零,被風吹得回旋、紛揚。男人們在將香甜美酒裝壇,甘醇米酒,淳厚米香伴著清晨的空氣,潤澤肺腑……青青河畔,中年婦女們在流水漫過的石板上,用棒子有節奏地拍打衣物,拎起,又侵入河中涮洗,濺起層層水花……
少女們手拿裝滿草藥的簸箕相約從山里回來,相互說著的金丹和阿嬌的動人傳說,然后商量如何將摘來的草藥配成心意的染料,自制新衣……
阡陌小巷
漫步在深巷。黑瓦白墻、木門小窗、青竹柵欄和門前掛著那紅紅火火的辣椒和玉米棒子……偶爾,通過過雕花木窗,目光可以穿過弄堂看到那幽深的庭院。院子里主人晾曬衣物、花貓慵懶、薔薇初放。
我獨自走在窄窄卻又長長的小巷。路,看不到沒有盡頭。石板縫隙間碧綠的苔痕和那被房屋遮掩成一線的天仿佛追溯著古鎮漫長的年輪。
累了,安然坐在小巷靠河的美人靠上小歇。河水將這些景物串聯。一只竹排帶著詩情畫意,婉約地劃過水面……層層漣漪蕩漾開去,又愈合……
此時,一朵莫名的花向我兜頭砸來。拾起,仰頭,發現自己無意坐在了一棵枝頭繁花的樹下。有人說,這是苗鄉的神樹,那落下的花是能來好運的。于是,我雙手合十,
頂禮膜拜,虔誠的感謝神樹的眷顧。
燈火闌珊
夜幕,每家的屋角掛上了靜默孤燈。地上,忽明忽暗的光影隨風搖曳。
就在這華燈初上時,沉醉苗寨的街市。遠處傳來苗家姑娘的祝酒歌聲。燈火霓裳,人潮涌動,忽然,街道變得撲朔迷離,聽不到人聲喧嘩,視野漸漸模糊了。驀然回首,我躊躇著,是否會有那樣燈火闌珊處的境遇……
登上瞭臺,側身,左轉。就在那一刻,我震撼了。苗寨的燈海浸沒了眼眸,一直蔓延到天邊。這并非是繁華都市的花燈霓裳,而是一個靜默的苗嶺小鎮的燈火輝煌。宏大的燈火,才讓我想起了她的另一個名字,千戶。
我心潮澎湃的將那份欣喜變成了景仰。
是的,我景仰著這個她。依山傍水的苗寨,沒有文人墨客的駐足;沒有歷史名人的頓挫詩篇;沒有著名大家的揮毫……亦,不是江南的中國水墨畫;亦不是邊塞的大漠孤煙直,更不是長安城里歌舞升斌……她卻多了份祥和與寧靜,遠離世俗和塵囂。就這樣坦然地在山水之間躺了百年,千年……
是的,我敬仰她。她不是中原人眼中的蠻夷之地,更不是所謂武林小說中蠱毒邪教的拓本。殊不知,苗家的女孩笑靨如花,苗家的男子果敢粗獷,勤勞淳樸。
是的,我景仰她。質樸善良的苗家人,世世代代在這山水間生生不息。宏大的燈火見證了她經久不衰的民族歷史。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生輝。
拜讀過余秋雨筆下的西江苗寨。這個學者,看到了西江雷公山石碑上已經死亡了的文字,贊揚了西江所保留的質樸民風,感受了民族文化的份量……
秉著,一個信仰,我站在苗嶺的山崗上。閉上眼,就讓夢境,縈繞在,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