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崴崴
摘 要:錢鐘書是現代文學的巨匠,其作品《圍城》作為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具有較高的現代主義影響力。在現代知識分析人格以及對于現代人文觀念的探索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藝術貢獻。可以說,對于錢鐘書以及其在作品《圍城》之中所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對于文學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錢鐘書在《圍城》中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進行探索。首先梳理出《圍城》的主要內容,其次探索作品之中所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寬關于錢鐘書及其作品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錢鐘書;《圍城》;現代人文觀念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0-01
一、引言
人文,實際上是一種人們的思想,是人們社會觀念表現,同時也是社會制度、社會法律、思想作為社會制度的前提,而制度也是對人文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具有制度化與法律化的表象。人文精神注重將人作為根本,注重人在其中的價值,同時尊重人的尊嚴,敦促人們去尋找自由與等等的行為。在我國的一些現實主義作家之中,尤以三蠱為主,他們的作品大多都是以社會現實行為作為題材,映射假體與社會之間、時代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并且文章具有深厚的人文氣息,重視傳統文化,注重人性的發揮,以及人文的作用,他們通過作品宣揚信仰對現代社會構建的重要作用。
錢鐘書就是帶著這樣的精神與理念,進行了自己的文學創作,由于其作品之中獨特的人文內涵,現代學界關于錢鐘書作品的研究絡繹不絕,在研究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審視他的作品,探究其作品之中所表現的深層含義。本文將從錢鐘書在《圍城》中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進行探索。首先梳理出《圍城》的主要內容,其次探索作品之中所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寬關于錢鐘書及其作品的研究方向。
二、錢鐘書的《圍城》
《圍城》是錢鐘書的代表作,其內容有著豐富的諷刺意蘊,與獨特的創作風格,是現代文學作品之中的上乘之作。夏志清認為其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一部小說。本節注重分析其文化內涵。
首先,《圍城》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從主人公方鴻漸留學歸國開始,用婚戀、事業的“圍城”故事,來表現人們在動蕩年代之中的生活窘況,通過故事的構建,錢鐘書利用方鴻漸的個人經歷,實實在在地將大的社會背景與年代感共同作用于作品之中,發人深省。
其次,《圍城》的作品語言生動,具有諷刺意蘊,在錢鐘書的做皮之中,往往利用正常的語氣,對于社會之中發生發展的不良特征進行諷刺與嘲笑。作品之中充滿了感慨,同時也利用故事之中的人物將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完美地表現出來,形成鮮明的作品形象。
再次,《圍城》還包含深刻的文化寓意,作者本身就是淵博的大學者,他把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說中,彰顯精湛的藝術造詣。其中所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探索,《圍城》是部淺的人讀來有趣、深的人讀來有味的偉大的小說。
三、錢鐘書在《圍城》中表現的現代人文觀念
首先,反對中世紀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強調人的可貴;作品之中,使用圍城的主題,在描寫婚姻圍城之中,也進一步表現了中國傳統的封建婚姻的弊端,作者使用在自由狀態下的新的愛情觀以及平等夫妻全系。利用方鴻漸、蘇文紈為中心,描寫了作者本人對于婚戀關系的考慮。其中雖然不乏對于自由婚姻的諷刺,但是仍舊在書中大膽的書寫了三角戀以及騙婚等問題。
其次,反對神學的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提倡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在小說《圍城》的開篇之中作者就將遠程輪船上,寂寞的男女相互慰藉的故事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這其中鮑小姐看到了方鴻漸乘坐的是二等艙,人也不錯,就去引誘了方鴻漸,可見作者對于人們追求現實生活追求的鼓勵。作品之中還將不負責任,對于愛情愚蠢的方鴻漸作為故事的主人公,顯然已經是對于文學作品的一種全新的突破。
再次,反對宗教束縛和封建等級觀念,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方鴻漸在回國以后暫時住在前岳父家,在這一時期之中,方鴻漸有了一次想起的經歷,作者借用描寫相親對象父母的庸俗與市儈,來表達宗教束縛以及封建等級觀念對于人性的壓迫,提倡追求個性的解放,強調人物在發展之中所形成的自由平等的理念。
此外,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作品之中方鴻漸一次的相親的對象父母,張氏夫婦,做瓷器收藏只是為乘飯菜之用,這種崇洋媚外的代表,所表現的正視對于西方只是的過于崇拜,表現了國人當時的蒙昧狀態,其說話的過程之中還時常使用英文,但是市井氣卻不是留洋回來的學生該有的。方鴻漸原本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但是經過其回國的經歷,卻可以引發人們同情,他無法融入到現階段的庸俗世界當中,處處碰壁,無法真正的融入生活,人生可謂失敗。但是仍舊認為,人權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代表的,屬于個人自己的權利,而且是天賦的權利,生而有之的權利。作者正是利用這種失敗,引發讀者的思考,全面促進讀者對于人文觀念的認可。
參考文獻:
[1]董學文,李志宏,主編.文藝意識形態學說論爭集[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2]許龍著.錢鐘書詩學思想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美)雷納·韋勒克(ReneWellek)著,楊自伍譯.近代文學批評史[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4]羅新河.論錢鐘書思想的潛在體系性[J].懷化學院學報.2010(12).
[5]董學文,凌玉建.文學本質界定中“意識形態”術語復義性考略[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