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倫·坡作為文學史上最重要也是最特別的人物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哥特文學、推理小說研究者們的研究重點。他的短篇小說《泄密的心》展現了一個心理扭曲的殺人者對自己犯罪行為的自述,風格詭異,卻又真實而震撼。本文從愛倫·坡的心理狀態入手,探討了《泄密的心》中主人公扭曲心理的藝術體現。
關鍵詞:愛倫·坡;泄密的心;扭曲;心理
作者簡介:付馨慧(1981-),女,吉林省四平市人,碩士,吉林化工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01
一、愛倫·坡
1.愛倫·坡的語言藝術風格
在學習和研究世界文學史時,我們會讀到為數眾多的作家的名字,但在這其中,不得不說愛倫·坡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他不僅具有特別的語言藝術風格,而且還是開一代先河之人物——“極致的美”的概念,推理小說,科幻小說,“純詩”的主張等。
愛倫·坡認為,詩歌必須體現并影響人的內在感受,并以美為終極且唯一的目標。愛倫·坡認為詩歌沒有必要展現社會意義。而在其他類型的文學創作方面,愛倫·坡堅持以奇特詭異的故事情節,夸張荒誕的描寫展現人類意識中以及潛意識中的陰暗面。在具體的文字方面,愛倫·坡筆法細膩,描寫入微,選詞或凄美或恐怖,常常可以將讀者帶入另一個奇妙的世界。
2.作者心理狀態對作品風格塑造的作用
愛倫·坡除了其獨特的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為人所推崇外,其多舛的命運和短暫的人生也使人扼腕。愛倫·坡的父親在其出生后不久便離家出走,母親在其三歲前病逝,上學后由于性格叛逆又酷愛飲酒,多次輟學。之后,養父母也相繼逝去,他在27歲時娶了自己年僅13歲的表妹弗吉尼亞,這些悲慘的經歷塑造了他的負面心理狀態,他曾用“令人討厭、令人憎惡、令人失望的生活”來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并投之于文學創作中。即使是在浪漫主義小說中,愛倫·坡也會將死亡與丑惡穿插于其中,并采用隱喻、夸張、象征等修辭手法渲染氣氛,表達自己對人性和整個世界的理解。在背景設置中,他常常使人物置身于古堡、森林、黑夜、深淵等場景中,用犀利的手法表達人物的孤獨或其它反常的心理特征,再加上考究的文筆、精準的用詞和驚險奇妙的構思,愛倫·坡用文字將讀者帶入了光怪陸離的異世界,如同身在噩夢之中一般。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愛倫·坡利用文字對他所經歷過的生活的一種經過藝術夸張手法的復制。
二、《泄密的心》的寫作手法
1.寫作背景
愛倫·坡所處的美國當時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國家,政治、經濟蓬勃發展,但又經歷了清教徒殖民、印第安沖突、西部荒原開發等具有負面影響的事件,美國民眾急需自己的文學以一舒情感,雜志社、報社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形成了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美國的文藝復興”,愛倫·坡本人也被認為是美國浪漫主義思潮的重要成員。《泄密的心》創作于1843年上半年,當時的愛倫·坡還沒有名聲大噪,而只是勉強過活,且身體狀況較差。雖然憑借自己的才華獲得了幾次工作機會,但終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成功,這其中包括偶然因素,也包括酗酒誤事。當時他與作家詹姆士·拉塞爾·洛威爾相交甚篤,受其所邀定期為他創辦的雜志《先驅》投稿,《泄密的心》即是在此期間的投稿之作。
2.第一人稱敘述
全作采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這一寫作手法將心理描寫推向了極致。第一人稱敘述對驚悚氣氛塑造以及心理描寫強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與讀者構成對話關系,由此產生直接溝通效果。
第二,第一人稱敘述暗含一種不確定性,即故事講述者的話語可能帶有欺騙性,從而增加懸疑度。
第三,更直觀的心理表述。
第四,形成一種“作報告”似的場景,使讀者宛如直接面對一個殺人者,聽其自白,增加緊張氣氛。
3.恐怖氣氛營造與扭曲心理的極致體現
除上文所提到的第一人稱敘述外,愛倫·坡還采用了其它的寫作方法營造恐怖氣氛。首先,殺人者對其有條不紊、計劃縝密的殺人過程的敘述將其扭曲的心理狀態直接展現在讀者面前,他的慘無人道、冷血無情讓人不寒而栗。其次,整個故事縈繞在一種陰森、黑暗的氣氛中,愛倫·坡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將細節展露無遺,殺人者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第三,殺人者在敘述自己的犯罪過程時多次穿插洋洋自得的感覺,激起讀者的徹骨寒意,使人產生強烈的反感。第四,愛倫·坡精心安排了三個場景,這些場景會令讀者回憶自身經歷,進一步營造了緊張恐怖的氣氛。
利用這些藝術手法,愛倫·坡將殺人者的扭曲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在一定程度上與讀者產生了心理互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效果。
三、總結
愛倫·坡作為恐怖藝術大師,為我們留下了多部短篇小說和藝術評論,同時也開創了恐怖、懸疑、科幻小說的先河。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而我們對他藝術風格的研究也正在逐步走向深入。隨著這些研究的深入,相信我們會更好地理解并賞析他的作品。
參考文獻:
[1]Hayes, Kev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dgar Allan Po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馬愛農譯.愛倫坡短篇小說選[M].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0.
[3]蘇耕欣.哥特小說——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文學[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