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老妖
2015年12月30日,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公布了一個大新聞:將對第113、115、117和118號元素,在今年正式予以命名。很多媒體都驚呼:“化學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
那么,到底這幾個元素是何方神圣,它們的發現又有什么意義呢?以及,元素周期表真的已經徹底完成了嗎?
這事,還得從門捷列夫老先生開始說起。
“紙牌游戲”里的大名堂
對于化學元素周期表,各位讀者一定都非常熟悉。門捷列夫的貢獻,就在于他看到了紛繁的現象背后的本質,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元素,按照其原子量(一個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數目之和),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成了一個序列。
而有了這個序列,人類對于各種化學元素的研究,就能夠有的放矢了:我們可以預測某個未知元素的性質,甚至可以去“制造”某種元素!
因為,既然元素的性質僅由其原子序數決定,那我們只要造出具有某個序數的原子,就能獲得一種新的元素了:無論它在宇宙中是否已經存在,理論上,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加減法將其合成出來。
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個硼原子(B,原子序數為5)作為炮彈,去轟擊一個锎原子(Cf,原子序數為98),得到的新原子的序數就是:5+98=103。
當這個新元素真的被制造出來,并獲得證實之后,IUPAC決定,用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Ernest Lawrence,1901-1958)的名字來給它命名,因為正是勞倫斯提出了這種“原子大炮”的構想。所以,它現在就叫做:鐒(Lr)。
造個新元素,就這么簡單?
原子大炮的理論,聽起來相當令人振奮。這似乎就是在說,人類可以不斷地找到新元素了?這話或許只對了一半。
的確,在勞倫斯之后,各國科學家都在按照這個理論,努力制造出元素周期表中沒有的新元素來,一個個空白迅速被填補。這些元素,常被我們稱為“人造元素”,因為它們在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而制造它們的裝置,常用的就是粒子加速器。
但是,經過高速發展的階段后,制造新元素的步伐逐漸慢了下來。這主要是因為越重的元素(也就是原子里包含的質子、中子的總數越大),其原子核中質子的相互排斥作用就越強,從而使得它們越發地不穩定,合成難度隨之變大。
有多不穩定呢?比如,鐒(260 Lr)的半衰期只有3分鐘,也就是說,一堆鐒元素放在那兒,3分鐘后就只剩下一半了,另一半已經分裂而變成其他元素。而鈇原子(284 Fl)的半衰期僅有4毫秒,其他一些人造元素的半衰期,甚至只能用微秒來衡量。
同時,要獲得這些“沉重”的元素,所需要的“炮彈” 和“靶子”(被轟擊的元素)都必須是原子序數很大的原子;而要讓它們以極高的速度碰撞,自然就需要更強的能量、更龐大的裝置。換句話說,需要越來越大的時間與資源耗費。
即便你成功地合成了某個新元素,你還得證明你確實做到了。用大型電子對撞機,每次“開炮”能產生的新元素,只有寥寥幾個原子,而且還是稍縱即逝的,想要證實它們的存在并不容易。實際上,每一個新元素被首次制造出來之后,都要等待很長的時間,等到同行科學家重復出了這個發現,它才能獲得IUPAC的正式認可。
正因為如此,一開頭我們提到的那4種元素,并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的。比如,115號元素,早在2003年就被俄羅斯科學家公開報道;117號元素則由俄-美聯合小組在2010年發現,都是到了今天才被IUPAC認可的。
為啥還要做呢?
那么,既然費時費力,人類為什么要執著于創造新的元素呢?
首先,這不是因為它們有什么獨特的作用。實際上,從第100號元素(鐨)之后的諸多人造元素,都還沒有找到商業用途,盡管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即便真的能把它們用在什么地方,它們極昂貴的制造成本,也絕對足以讓絕大多數地球人望而卻步。
但對于科學家而言,它們又是頗有意義的事情。它們的發現,讓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得以填滿,但這絕對不意味著周期表“已經完成”。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經想到,如果我們拿這些新發現的元素當作靶子,用其他原子去轟擊,豈不是又可以得到原子序數更大的新元素?盡管這種任務肯定是難度空前的,但從理論上,我們沒有理由否定這種可能性。說元素周期表“完成”,恐怕為時尚早;而這種未知的世界,本身就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同時,在創造這些新元素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有很多很多,這個攻堅的過程也會催生新技術、新理論的誕生,就像一只下金蛋的鵝,為化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們提供新的問題與思路。
更重要的是,元素周期表本身,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修正和升華。還記得牛頓三定律嗎?在低速的狀態下,它無疑是萬物通用的規則,但到了接近光速的層面,它就必須擴展成為相對論了。門捷列夫創造的元素周期表,至今依然是高度準確的,但它在未來是否依然堅不可摧?有些化學家認為,如果將元素周期表再往下拓展一個周期,也就是制造出“更重”的元素來,我們熟知的一些規則就可能不再適用,比如著名的●馬德隆規則,或許就要進行修正。如果真有那一天,人類對于化學的認知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其意義不亞于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本身。
而為了達到這些遙遠的彼岸,就必須先跨過第7周期這個門檻。此次IUPAC認可了這4種新元素的發現,既是一個重大成績,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P.S. 或許,借用拇姬先生的一句話,可以總結這種探索的價值:“三億年前,當第一條兩棲魚類爬上岸邊時,其他魚可能也問過它:爬上去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