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旭
摘 要:本文探討應用函數圖像法直觀而形象地闡述物理規律,解答物理問題,并將圖像中點、線、面、形所指的物理含義,應用到物理動力學中進行闡述。
關鍵詞:函數圖像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高中物理中包含許多函數圖像,當運用函數圖像解題時,可分析出相關函數圖像所指的物理含義,教學實踐時,如何指導學生應用函數圖像的斜率和截距,以及交點和臨界點等要點解題,是高中階段物理教學的一項主要內容。
1教學中的基本物理含義的應用
1.1點的物理含義
理解函數圖像首先應認識點的物理含義,圖像中“點”是物理狀態的表達,它包括了其物理狀態特點和屬性。若分析點的物理含義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1.1什么是交點
交點在物理圖像中通常都包含了物理含義,也是解題時需留意的重要條件。例如在兩物體“相遇”中,可用位移交點來表示;而兩物體關于速度的交點圖像,則是說明這兩物體在速度上是等同的。例如:一卡車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等亮了綠燈后卡車加速以3m/s2行駛,這時一輛電動車均速以6m/s行駛,自后方超過卡車。 提問:卡車自路口啟動后,追上電動車前需用多少時間,使得兩車之間距離達到最遠?這個距離為多少?解析:這是一道解答追擊后相遇的題型,可指導學生嘗試用函數圖像法來解題。若兩車具有相等速度,即v-t是交點圖像,讀圖時應思考該兩車之間是否能夠追上,或兩車之間最大距離、以及最小臨界條件是怎樣,教學實踐中可以此作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判斷。
解:6÷t0=tanα=3
所以:t0=2s
當t=2s時,題目中卡車車和電動車距離為:最大△Xm=1÷2×2×6m=6m
1.1.2怎樣理解截距點
截距點是指當某物理量是零時,而另一物理值應為多少。提問:若函數圖像中有A、B兩條直線,分別代表A、B兩地豎向力F拉質量mA與mB,該兩個物體加速度a與力F之間關系如何,并分析比較以下說法是否正確。
①兩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比較為gA=gB
②兩物體的質量比較為mA ③兩地的重力加速比較為gA ④兩物體的質量比較為mA>mB 解: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對物體可得出:a=F-mg÷m=1÷m×F-g 該表達式所示,若函數圖像縱截距表明,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則截距彼此相等,兩地加速度同樣也相等。 1.1.3拐點的物理含義 物理中的拐點是指該點在物理過程中發生了突變,即:該拐點(即轉折點)物理量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同時拐點又分明、暗兩種,其中明拐點讓學生較容易看出,所發生的物理量突變;但暗拐點則讓學生不易察覺,其所發生的物理量突變。 2理解面積和形的物理含義 2.1面積的物理含義 解題時,如果應用函數圖像中面積含義解答物理問題,通常不會是單一的,它需要與斜率所包含的物理含義聯合應用。例:A汽車均速行駛速度為v1=20m/s,車行道上另一輛B汽車,在距離100m處均速行駛其速度為v2=10m/s,A汽車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a。 若該兩輛車若不發生相撞,a要達到怎樣的條件? 解析:應用函數圖像法,在同一v-t圖中畫出A汽車和B其汽車速度時間圖線,并應用面積物理含義解題,兩車位移差距=圖像中梯形面積和矩形面積的差距,當t=t0時梯形與矩形具有最大面積差距,這樣陰影部分則為三角形的面積。那么據此題意,三角形陰影面積不會超過100。 解:1÷2×(20-10)t0=100 所以:t0=20s α=tana=(20-10)÷20=0.5 所以:α>0.5m/s2 2.2形的物理含義 所謂形的物理含義是指圖像的形狀,可由圖線形狀聯合它的斜率,找到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義。假設v-t圖像中,某直線與時間軸保持平行,即表明該物體在做直線均速運動;而假設該直線是斜向的,則表明物體做直線均勻變速運動;若假設該線形態為曲線,就需視其斜率是如何變化的,才能對其加速度如何變化作出判斷。 3臨界點所需條件 解答物理題時通常會遇到很多臨界狀態,并且其臨界條件會在圖像中有所表現,這樣教師可指導學生到圖中找到臨界條件。例如:假設以2v0的初速度,從地面上向上直拋A物體,在距離△t時間再從地面,以v0初速度向上直拋B物體,提問:若A物體和B物體相遇于空中,那么△t需具備怎樣的條件? 解析:畫出同一坐標系中,兩物體向上做直拋運動的s-t圖像,若想實現A物體和B物體相遇于空中,該兩物體相對于拋出點的位移距離應等同,也就是說在函數圖像中A物體與B物體應呈相交狀態,B物體最初拋出時的臨界狀態,可使得B物體落地時實現與A相遇;而B物最晚拋出時的臨界狀態,則可實現B物體拋出時與A物體相遇。所以要實現A物體、B物體能相遇于空中,△t所需條件是:2v0/g<△t<4v0/g。 從解析中可見,函數圖像簡明且含義豐富,并且它的綜合程度也較高,有助于高中階段學生對物體問題加強認識。 4函數圖像法如何解答運動學問題 例如:某物體做直線加速運動,按順序將途經A、B、C三個點位,其中AC的中點為B,AB段物體加速度始終是a1,而BC段物體加速度始終則是a2,假設已知A、B、C三點速度大小關系是vB=(vA+vC)/2,則a的大小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①a1 ②a1=a2 ③a1>a2 ④所提供的條件不充足,不適合比較 解析:畫出圖線后可見,兩端位移是等同的,即圖線與時間軸構成了相等面積,這樣就得出了:斜率對比中,AB段圖線低于AC段圖線,因此正確的是①a1 5結論 綜上,在物理教學時,加強應用函數圖像的訓練,有利于拓寬學生解題思路,學生通過經常做類似的物理題,也能促進他們識圖和建圖,以及用圖能力的提升,這對高中階段學生物理素養培養是有利的。 參考文獻: [1]佘尚優、李國平.芻議圖像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2014,32(18):46-47. [2]張幸娟.圖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16(25):129-130. [3]鐘德華.淺析圖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新校園,2013,12(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