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鵬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作用愈加明顯,而計算機基礎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高等院校的重視,成為了各高等院校培養(yǎng)大學生能力的必修課程。本文章首先介紹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當代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學生基礎不一、考核形式單一等弊端,并且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以使大學生能從個人發(fā)展和專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不斷進行自我調整,更好地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能力;教育改革
一、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陳國良院士在“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紀科學上最重要的、經濟上最有前途的前沿研究都有可能通過點金的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科學得到解決,因此為其他學科培養(yǎng)掌握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就顯得很重要。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面向高等學校中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生的重要基礎教育。換言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實際上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基礎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向廣大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生中傳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科學信息,培養(yǎng)其信息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加強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使之能靈活運用,將所學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本科所學專業(yè)相結合,充分運用到實驗研究和生活實踐中,進一步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質量、復合型和高素質現(xiàn)代化人才。
二、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當代大學生從上學開始就是接受的應試教育,最后考取高分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從全國各地進入同一所大學進行學習,換言之,大學對學生之前所擁有的實踐能力并不十分了解,只是簡單的通過其所考取的文化課成績而接納其為大學生,再加上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目的不明確,因此當代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中以下幾大弊端:
1.學生基礎知識能力之間存在差異
雖然當代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已基本在全國中小學中普及,但那也只是應試教育的一部分,并沒有過多的去重視,再加上我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以及城鄉(xiāng)差異,這就使得不同的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程存在差異。一些同學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非常熟悉,能熟練運用各種計算機應用,而其他同學卻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知之甚少,更有甚者,有些同學連電腦都沒有見過,而大學卻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結果就會造成:對于計算機能力較高的同學來說,學習積極性受挫,覺得沒必要學習本門課程,進而出現(xiàn)時常有同學逃課;對于能力較低的同學來說,有可能一時學不會,對此門課產生恐懼,進而放棄對此門課的學習。
2.教學內容與本專業(yè)不相干,導致學而無用
大學中各個專業(yè)之間所學知識并不相同,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也就不一樣。例如,學習金融專業(yè)的同學需要掌握辦公軟件,學習美術專業(yè)的同學需要掌握畫圖軟件,學習軟件專業(yè)的同學需要學習編程軟件等等。但學校在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時,卻并沒有考慮到各個專業(yè)需求,而采取較為籠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就使得一些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到一些跟本專業(yè)毫不相關的知識,造成學生對此門課程毫無興趣,既耗時又費力,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實踐課程形同虛設,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逐漸改革,高等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在開設理論課程的同時,也會通過開設實踐課程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然而在一些實踐課程上,由于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對實踐課不夠重視,從而在課堂上上網聊天,打游戲,看電影,不能進行系統(tǒng)有效的學習。
4.考核形式單一,監(jiān)管力度不到位
目前,許多高校還是采用“一紙定乾坤”的考核方式,無論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強,在期末考試中考出高分才是王道。而在有的考試中,學生作弊、找人替考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其他同學的不公平,也很難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案
針對以上提出的幾大弊端,接下來提出幾條有效的改革方案:
1.實行“分級”教學
在新生開學伊始,學校可以對新生進行一份問卷調查,學校可以了解到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認識程度,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對能力不一的學生進行“分級”教學。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額外教授給那些能力較高的同學一些更高層次的知識,同時加強對那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輔導,從而使其共同進步,達到“雙贏”的局面。
2.教學內容合乎專業(yè)需求,講究學以致用
高校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側重于教授他們一些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計算機知識,以及一些相關的應用軟件。結合專業(yè)知識和計算機知識,通過對計算機的使用,加深對本專業(yè)的學習,一舉兩得。
3.加強實踐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實踐課程,學生只學習書本知識而不進行實踐是很難做到融會貫通的。在實踐課程上,老師可以根據(jù)所講的理論知識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老師還可以以學生能力高低進行分組,通過任務來鍛煉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形成以學生相互幫助為主,老師間接輔導為主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加強監(jiān)管力度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初衷是學生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進而幫助對本專業(yè)的學習。然而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只是考查學生的記憶力,并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必須逐步改革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方面的考核評選方式。老師要進行定期平時測驗,記錄學生的成績,采取將平時測驗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考查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老師還應加強監(jiān)管力度,杜絕學生之間作業(yè)相互抄襲,作弊,找人代考的等不良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真正實現(xiàn)考試的意義所在,而不是逐漸變成一個形式。
四、結束
展望未來,世界正在邁入數(shù)字化的信息時代,而計算機在當今世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對大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大學生應加強對此門課程的重視,同時學校要講求教學方法,合理分配課程設置,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真正做到為國家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