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加偉
摘 要:本文基于多元共治視角,探討了多元主體如政府、醫方、患方、社會組織等在醫患糾紛調處進程中的角色定位及應發揮的作用,為當前醫患糾紛治理提供新的思考。
關鍵字:多元共治;醫患糾紛;調處
在疾病診療進程中,醫方憑借醫療技術負責消除或緩解患者的病痛,患者康復的愿望需要通過醫患雙方的配合才能實現。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我國負面的醫患關系——醫患糾紛無法避免,嚴重損害了醫患雙方的利益。以多元共治理論指導糾紛的調處和化解,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醫患雙方的利益。
1 引發醫患糾紛的因素
醫患糾紛的形成與雙方利益得失存在直接關系,是多元因素作用導致利益失衡而造成的,主要包括政府層面:投入不足,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配不合理,個人支出比例偏高,有關醫患關系的法制不盡完善等。醫方因素:醫療結果不佳、服務質量不高等的引發醫患糾紛的直接因素,醫療機構管理水平不高,在流程布局、服務態度、規范收費等方面存有缺陷,也易引起醫患糾紛?;挤揭蛩兀浩谕颠^高,缺乏對醫療專業知識的足夠認知,對醫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意外等不理解;維權意識增強,過激的維權行為導致糾紛的發生。社會因素:缺乏真實、客觀的報道,社會的從眾行為和風氣等。
2 調處醫患糾紛的途徑
當前我國醫患糾紛調處主要通過協商、調解和法律三個途徑。
2.1 協商途徑
即醫患雙方就糾紛自行進行協商解決。因雙方間存在利益的相對性,協商效果難說,有時反而會讓糾紛更突出,可能并不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2.2 調解途徑
主要有衛生行政部門調解、醫調委調解、法院調解途徑。其中2006年起多地試行第三方調處機制,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生效,第三方調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糾紛解決途徑,但成員構成和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2.3 法律途徑
具有強制性及權威性的法律訴訟是解決醫患糾紛最強有力的方式,但對于醫患雙方來說都是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的。訴訟將醫方、患方置于法律的對立面,有損于醫患利益共同體的建立。
3 多元共治與調處醫患糾紛
多元共治即“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社會公共事務”,治強調在公共事務治理中,政府與社會組織、公民等主體多元參與、民主決策和協調合作。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也體現了多元共治的理念。多元共治與調處醫患糾紛在應用對象上均涉及公共利益的實現;在追求目標上均注重利益的協調和最大化;在實現方式上均鼓勵多方的參與和協商合作。
4 多元共治視角下調處醫患糾紛的思考
4.1 醫方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的發揮
醫方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是構建醫患關系的直接參與者。醫方在調處醫患糾紛中,應主動應對、積極配合做好醫患糾紛的調處工作。(1)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和對待醫患糾紛,與患方一同尋求溝通、解決的渠道和方法,依法依規、有理有據地推動醫患糾紛調處工作。(2)迅速響應,及時分類調處醫患糾紛。如完善院內調處醫患糾紛機制,如設立專門接待處理醫患糾紛的部門,配備專業人員參,及時介入、分類處置,主動與患方接觸、溝通,引導進入適當途徑,防止事件的擴大化。(3)實事求是,勇于承擔責任并加以改進,實事求是,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及早與患方達成如協商、調解或司法途徑等解決途徑上的共識,公正透明地調查或配合調查起因,分清責任,及時化解糾紛,并持續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疏漏或差錯。
4.2 患方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的發揮
患方應明確自身在診療期間的權利與義務,尊重醫學的規律及醫方的勞動,積極配合醫方開展診療活動。如若發生醫患糾紛,患方應合法合規、有禮有節地通過相關途徑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1)尊重科學,確定合理的個人期望值,共同協商促進糾紛的順利化解。(2)充分信任,不應惡意揣測醫方的醫療行為目的,而是從客觀事實出發,信任和配合有關機構,查清原因,化解醫患糾紛。(3)遵守法制,合法合規地維護自身權益,保持理智、克制,避免導致醫患關系的緊張和惡化。
4.3 政府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的發揮
政府應處于宏觀上的主導地位,同時又是有限政府。(1)推進醫改,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通過如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加大對民生領域尤其是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2)加強監管,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的運行,促進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3)完善法制,引導醫患糾紛的有效解決,讓醫患糾紛的處置步入更加規范、合理、法制化的軌道,以使醫患糾紛的解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
4.4 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的發揮
社會組織也應是醫患糾紛調處的參與者、良好醫患關系的促進者,他們站在各自專業角度以及公平的立場,發揮各自作用,如醫務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發揮緩沖帶作用,醫調委發揮第三方調解作用,媒體發揮客觀引導作用,幫助化解醫患糾紛,促使處于糾紛對立中的醫患雙方就利益沖突達成共識。
由于眾多因素,醫患糾紛無可避免,已有的協商途徑、調解途徑、法律途徑的介入條件和機制還有眾多待完善之處。借鑒和應用多元共治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發揮醫患雙方、政府、社會組織等的多方作用,共同參與、協商合作,有助于推動醫患糾紛的有效調處,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