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為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管理中心”作為總局的下屬單位曾飽受詬病,其治理之下的中國足協又顢頇無能,以至于長期以來在亞洲乃至國際上被徹底邊緣化,與大國崛起的身份極不匹配。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徹底改革的時候……
中國足球要在遠期實現一流強國的目標,就必須從現在開始進行一系列扎扎實實的改革——從足協體制與總局徹底脫鉤,到各部際足球聯席會議機制的建立,從校園足球的規劃遠景,到職業足球的體系完善……如今,各種層面的足球改革已經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政企分開”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此前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5年前,時任足管中心主任的韋迪曾大刀闊斧地提出“小中心、大協會”“政社分開”等構想,建議改革后的足管中心只設置外事部門、人事部門和秘書處,不過這個提議最終的結局是不了了之。如今,借助整個中國社會深化改革的春風,足協單飛終于水到渠成。在2014年初足代會上,足協常務副主席張劍宣讀了一份工作報告,其中提到“中國足球將深化管辦分離改革”。同樣在那次足代會上,新任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提出,管辦分離是足球改革的大趨勢。
去年初春,中國足球終于迎來了企盼已久的福音,《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獲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通過, 并登上央視《新聞聯播》頭條。短短376字中,“必須克服阻礙足球發展振興的體制機制弊端,為足球發展振興提供更好體制保障”的表述,讓“管辦分離”這個被討論多年的老話題,進一步升溫。
如今,經過一年多籌備,中國足協終于基本上完成與國家體育總局之間的脫鉤關系,終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單飛”了。
前不久,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堪稱中國足球乃至中國體育史上里程碑意義的改革成果:“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已在兩個月前撤銷了,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的“脫鉤”也已基本完成。這標志著中國足協的調整改革進入了“快車道”,中國足球落后的體制終于被打破了。
據介紹,“脫鉤”后,在人員聘用、薪酬體系、外事出訪、財務和市場開發、國字號球隊教練人選等方面,中國足協都已經有了完全的自主權。2016年下半年,足協將繼續深化和完善體制機制改革,足協的工作量依然龐大,將涉及37項任務、105項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量比去年大了,改革的內容越改越多”,但一定會對照“五十條”,不折不扣落實。同時,對于地方足協“脫鉤”的指導政策性文件也已出臺。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管理中心”作為總局下屬單位曾飽受詬病,在其治理之下的中國足協顢頇無能,長期以來不過問、不參與、不左右國際足球政治,以至于長期以來在亞洲乃至國際足球被徹底邊緣化,與大國崛起的身份極不匹配。
如今,足協從國家體育總局正式脫鉤的意義有多大?
徹底單飛后的中國足協將真正成為具有公益性和廣泛代表性、專業性、權威性的全國足球運動領域的社團法人,是管理足球項目普及與提高工作的全國性自律機構,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足球組織唯一合法機構。從此,中國足協不再作為中央預算單位,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實行財務公開,上一年度財務報告與下一年度財務計劃和預算須向協會會員大會報告、接受審議。
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單飛后的中國足協終于可以不再成為總局高度調控之下的“傀儡”了,終于不再成為國足失敗的“替罪羊”。近20多年來,中國足球尤其是中國男足所遭遇每一次重大失敗、國足選帥的每一次洋相,青訓系統日漸萎縮,都被憤怒的中國球迷認為是“足協的失職”,賽場上球迷齊聲辱罵足協主席的場景,外界早已司空見慣了。其中,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是“謝亞龍下課”,當時外界幾乎是一邊倒地認為謝亞龍害了中國足球。可是,直到一場前所未有的中國足壇反黑風暴過后,外界才發現謝在足協內部被“架空”,在總局之下又是“傀儡”,他空有一腔熱情卻無從施展(當然作為足協掌門人他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到底,謝亞龍和中國足協相關高官的悲劇,恰恰折射出體制的嚴重弊病,這注定了中國足協的混亂和無能。如今,獨立后的中國足協將完全肩負出中國足球振興的重任,以蔡振華為代表的中國足協高層從此將責無旁貸。
同時,足協單飛還將意味著“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構架從此成為歷史名詞。長期以來,政社、管辦不分一直是足協管理飽受詬病的頑疾,由此形成的“外行領導內行”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影響中國足球發展的阻力。而“脫鉤”后的中國足協,管理體制初步理順,在人員聘用、薪酬體系、外事出訪、財務和市場開發、國字號球隊教練人選等方面都有自主權,有望向著職業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的管理模式,穩步邁進。盡管在這其中難免有人事等方面的糾纏,但這個大方向是不容否定的。
如今,從足改方案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次足球改革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全面改革,涉及足球的方方面面,這就足以說明此次改革的決心很大。整個遠景規劃的針對性極強,精準地指向過去十幾年足球發展過程中凸顯的問題,覆蓋職業足球、校園足球、社會足球、國家隊等各個方面,涉及從政社分開的體制機制調整(足協脫鉤),到打擊假賭黑,再到足球場地、資金投入等具體環節,為今后的具體改革措施設定了框架,指明了路徑。與之相匹配的是,近一年來各相關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及社會各方面會在《方案》的指導下陸續出臺配套改革措施,包括有強制性和約束力的細則。
其中,足協單飛,邁出中國足球體制改歷史性一步。
中國足球深化改革層層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將起到極大作用。
近幾年,作為國務院下設的一種跨部委工作協調機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那么,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是如何建立和運行的呢?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是行政機構最高層次的聯席會議制度,其主要職責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及時溝通情況,協調不同意見,以推動某項任務順利落實。
時至今日,足球已是社會系統工程,足球改革也不再是體育部門的“家務事”,若僅靠一個或少數部門推動,改革將步履蹣跚。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確保了各方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動足球改革,將最大限度地保證政令暢通、執行有力。為此,去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此下設的“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前正式成立,除有關領導,辦公室正、副主任分別是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和足管中心主任張劍。
那么成立“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目的何在?相關人士解釋稱:“國家推出的‘總體方案是中國足球改革之綱,那么宏觀引導下的具體工作則需要各個部委緊密溝通,相互協作。成立這個辦公室正是滿足這樣的工作需要,讓各部委能夠及時、有針對性地就足球改革工作的具體開展相互交流,相互協作,排除困難,提高工作效率及‘上傳下達的速率,該辦公室起到的是溝通紐帶作用。”
事實上,“聯席會議”在我國政府落實方方面面工作的過程中并不鮮見。部際聯席會議的召集人一般是牽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聯席會議的召集人為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副召集人是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聯席會議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主持,可根據會議議題視情邀請其他部門參加會議。聯席會議以會議紀要形式明確會議議定事項,經與會單位同意后印發有關方面。重大事項按程序報批。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并不是長期存在的。可在工作任務結束后,由牽頭部門提出撤銷申請,說明部際聯席會議的建立時間、撤銷原因等,經成員單位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此外,部際聯席會議不刻制印章,也不正式行文。如確需正式行文,可以牽頭部門名義、使用牽頭部門印章,也可以由有關成員單位聯合行文。
此次成立的“中國足球改革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也將肩負著對足球改革進行宏觀指導、完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具體政策內容、協調足球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等職責。一位熟悉足球改革方案的圈內人士評價道:“國家改革中國足球的決心非常大,而具體工作需要各部委相互配合,引入聯席會議制度,無疑將有利于足球改革工作保質并且提速。”據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介紹,足改聯席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擔任召集人,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改革辦、國務院辦公廳、外交部、發展改革委等共17個部門和單位組成,各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聯席會議成員。
聯席會議主要職能有:對足球改革發展工作進行宏觀指導;統籌推進《總體方案》實施,督促檢查足球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協調解決足球改革發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今年2月27日,在《總體方案》印發一周年之際,中國足球協會聯合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邀請17個成員單位及全國足球界人士召開座談會共同交流研討。
足協主席蔡振華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足球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中國足協調整改革已經全面啟動。的確,回首足改方案出臺一年來,中國足協及相關部門以一年26項任務、82項工作的努力,取得六大方面成效,其中包括足管中心“摘牌”、足協脫鉤這一重大舉措。而代表著中國足球最高水準的男女足國家隊,在不被看好的困境中,分別打入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和里約奧運會,從而助推著整個行業的輿論環境,呈現出以往罕見的“正能量氛圍”。
這其中,堪稱中國體育史上里程碑意義的改革進展,莫過于今年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的“摘牌”。此外,伴隨管理機構的調整改革,足改方案的“政策春風”,也帶動產業和市場繁榮起來。
在公開競標方式下,體奧動力以80億元購買了2016-2020年中超全媒體版權,打破了長久以來轉播權被壟斷的局面,緩解了影響俱樂部生存的轉播費收入過低問題。這一重大利好消息,也為聯賽發展帶來黃金機遇期。一時間,資本進入足球領域的熱情空前高漲,一方面在俱樂部層面大投入引援,中超冬季轉會費以世界第一的大手筆,“震動”了世界足壇,也初步提升了聯賽觀賞性,影響力大增;另一方面聯賽商務開發、“互聯網+”帶動足球產業迅速發展,賽事數據、手機APP等產業新業態涌現。
就在中國足球整體“往上走”的大好環境下,“中國足球遠景規劃”應時而生。作為中國足球史上第一部有著明確時間表的發展藍圖,規劃顯示出敢于擔當的魄力,以35年的三階段目標和任務,讓“中國足球的明天”不再遙不可及,也為整個行業帶來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保障。
頗為提氣的是,在規劃發布前,男足時隔15年打入世預賽亞洲區最后一輪,女足時隔8年重歸奧運。業內人士認為,兩支球隊雙雙出線雖看似有運氣成分,但背后還是有“足改紅利”強有力的保障和推動,堪稱一次“上下合力、同舟共濟”的體現。

2015年12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海埂體育訓練基地,第十屆中國足球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在昆明召開。
目前,與國家足球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相對應的是,各省也成立相應級別的足球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并出臺相關細則,形成國家和省級足改工作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的良好發展態勢。作為地方足球機構改革的“先行者”,廣州市足球協會主席謝志光日前表示,“在廣州率先實現足球改革的大好機遇下,要把握時機、敢為人先,讓廣州足球成為城市亮麗的名片。”
作為足球深化改革“亮點城市”,上海市多次召開足球改革發展聯席會議和座談會,對標國際、結合實際,深入調研,在政策、經費、場地硬件等方面為上海足球發展提供保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