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洋

近幾年中國足球產業如雨后春筍節節高。國足時隔15年,重新打進世預賽十二強,這恰逢其時引發了中國足球產業的井噴行情。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也是一項名副其實的“眼球經濟”,因為比賽也是產品,人們在現場或通過轉播觀看比賽,就是一種購買和消費行為。如今,足球產業已經成為社會商家競相角逐的“香餑餑”。
自國務院46號文件發布以來,以足球為領頭羊的體育產業呈現出一派利好局面。中超電視轉播權賣到了5年80億元天價、國足贊助費較十年前翻了15倍、中超本土球星身價動輒6000萬、7000萬……在這樣“形勢一片大好”的環境里,國足置于死地而后生,不可思議地闖進世預賽十二強,這對于國內蒸蒸日上的足球產業,將會是一個有力推動。
從最近幾屆世界杯實況轉播來看,重要比賽全球一般都會有十幾億人關注,商家們往往利用這些機會展示自己的品牌或產品。盡管贊助費和廣告支出都是天文數字,許多大品牌、大商家們仍然趨之若鶩。據有關專業機構評估測算,一家企業若要在世界范圍內提高品牌認知度,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需要花費2000萬美元廣告費,但如果借助世界杯、奧運會這樣的大型體育比賽,支出同樣的費用,認知度居然可提高10%。這就是足球的魅力和商機。
有業界專家指出,世預賽亞大區的“十二強賽”,雖然無法和真正的世界杯賽相提并論,但由于這是真刀真槍爭奪世界杯參賽權的的比賽,其影響力有多大不言自明。中國隊時隔15年后重新挺進世預賽第二階段比賽,無疑是一副最佳的“助推劑”,它將全面促進中國足球、中國足球產業的發展,其意義與價值不可估量。試想,如果這次國足再次被摒棄在十二強之外,那么未來幾年的中國隊,只能繼續踢踢友誼賽和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比賽,繼續充當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其商業價值和品牌價值都會大大縮水。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在國足尚未知曉是否進入十二強之前,中國足協中國之隊官方贊助商簽約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西安高調召開。當時,中國足協與國內的一家啤酒公司宣布續簽3年至2019年,而雙方總合作期將長達9年。為此,很多人不理解,當時的國足極有可能無緣十二強賽,極有可能接下去面臨沒有重要比賽可踢的尷尬,如此這般,就會對贊助商產生不小的打擊——投資回報率大大縮水將毋庸置疑。結果,國足居然不可思議地出線了,贊助商老板心花怒放。那么,這家贊助商當時究竟是如何謀劃的呢?
事后這家贊助商侃侃而談:“我們對國足支持是一如既往!只有一顆堅定的心,才能有更好的回報。”不過,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家公司之所選擇在賽前這個節骨眼贊助國足,一方面是想與國足長期合作,已經考慮了國足輸球的可能,借此機會還可以壓壓價格;另一方面,恰恰是借助大賽機會提升企業的知名度,這其中當然還存在更大“變數”——國足依然有可能晉級十二強的一線希望!結果,那家精明贊助商“賭”贏了。
目前,中國之隊的贊助商已經多達8家。分別為:長安福特、耐克、馬牌、燕京啤酒、可口可樂、中國平安、金立和創維等。根據此前中國足協公布的中國之隊各個贊助商價格表,主贊助商的合作價格不得低于每年5000萬、官方贊助商的合作價格最低每年2000萬、官方供應商合作價格每年不低于1000萬。不過,隨著國足這次驚險晉級,中國之隊的簽約贊助商金額就會立刻在此基礎上水漲船高直線上升,將遠遠超過此前公布的最低限額。
目前中國之隊的最大贊助商是耐克。去年1月,中國足協正式宣布耐克成為中國之隊的裝備贊助商,耐克公司在未來12年向中國之隊提供每年不低于1個億的贊助,合同總價值超過12億。耐克以其自身的價格優勢力壓競爭對手、贊助中國之隊多年的阿迪達斯。此外,金立手機、創維、馬牌輪胎、可口可樂、平安保險、燕京啤酒等企業在中國隊打入十二強之前,其年度的贊助額度均不高,根據相關媒體的統計,“中國之隊”2015年的商務開發營業額是3個億。如今,局勢已經不一樣了,因國足躋身世預賽十二強,中國足球產業得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升溫,再加上此前中國女足已經拿到了里約奧運入場券,保守估算2016年中國之隊商務開發營業額將輕松翻番,突破6億元以上。
回過頭來,在國足幸運晉級的那一刻,我們不得不佩服一些贊助商的眼光和魄力。去年底,中超聯賽將正式宣布與體奧動力簽約合作。從招標起步價的每年3億元,到5年80億的天文數字,那次版權招標的結果無疑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中國足球怎么會這么值錢!當時,即使沒有競標成功的五星體育和中視體育,也標出了每年近10億元人民幣的價碼。在競價牌水漲船高、一擁而上的背后,映襯了中超聯賽作為中國足球最大的聯賽平臺,市場的熱度已提升到空前的高度。當時,贊助商或許不敢奢望國家男足晉級十二強,主要吸引它們的有——廣州恒大捧得亞冠獎杯;中超聯賽的上座率躥升至亞洲各國聯賽之首,讓鄰國日韓望塵莫及;保利尼奧、登巴巴這些名字一再刷新人們對聯賽吸引力的預測,這些成績的出現,就已經展示了中國足球產業的強大潛力。
今年3月,中國足球產業再現大手筆。在國足晉級的前一周,中國及亞洲首富王健林專門選擇了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日子里,舉行與國際足聯戰略合作發布會。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是因凡蒂諾擔任國際足聯主席后首位邀請會見的企業家。因凡蒂諾上任伊始,萬達就簽約大單,無疑也是對國際足聯的極大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萬達與國際足聯進行談判的過程中,擊退了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以萬達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已具備了世界級的競爭力。自2015年以來,萬達集團通過并購瑞士盈方體育、美國世界鐵人公司、法國拉加代爾公司運動部門,已形成體育賽事舉辦、運動員經紀、賽事營銷、賽事轉播的全產業鏈,成為全球收入最大的國際性體育公司。
除此之外,近年來蘇寧集團5.23億收購江蘇舜天;樂視體育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買下中超聯賽未來5年的全媒體獨家版權;國足晉級后,樂視體育又斥巨資購買了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二強賽的獨家轉播權等。
應該說,近幾年中國足球產業的如雨后春筍節節高。但是,這些財大氣粗的商家一直都在等待一個契機,畢竟“只有國家隊才能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的足球”!如今,隨著國足晉級,世預賽恰逢其時引發了中國足球產業井噴行情。
1300年前,長安城的朱雀大街,見證了盛世唐朝的絕代風華;1300年后,西安的朱雀體育場,見證了低谷中的中國男足柳暗花明,否極泰來。
世界杯是什么?是節日,是盛宴,是狂歡,當然也可以說是一臺“印鈔機”!對國足和中國球迷來說,本屆十二強賽,就是屬于我們自己的“世界杯”!
日前,有人算了一筆賬,根據中國足協之前制定的獎金政策,國足世預賽四十強賽每贏得一場比賽,都將獲得50萬元的贏球獎金。如果獲得世預賽十二強賽,那么將額外增加600萬的贏球獎金。在世界杯四十強預選賽中,國足取勝5場,自然就獲得了總計250萬的贏球獎金。再加之球隊獲得了世預賽參賽資格,球隊總共獲得850萬獎金。
國足闖進十二強賽之后,球隊將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在目前火熱的中國足球環境當中,廣告商和贊助商到時肯定會踏破門檻。在這樣的情況下,國足也將繼續不差錢。首先根據亞足聯的規定,獲得十二強賽參賽資格的球隊可以獲得出場費,按照此前世預賽每場80萬美元的標準,國足12強賽5個主場比賽至少賺400萬美元,約2600萬元人民幣。另外,進入十二強賽后,每場贏球獎金都將翻番,若能贏上四場比賽,國足總獎金將不低于600萬元。
在門票收入方面,按照每場比賽平均4萬現場觀眾計算,平均門票價格400元左右,一場就有1600萬元,國足的五個主場比賽合計收入將達到8000萬元人民幣。
其實,門票收入和贏球獎金約1.5億的收入,僅僅是十二強商業收入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此,我們不妨以15年前的沈陽十強賽為例,看看這屆十二強商機到底有多大?
沈陽素有中國足球寶地之稱。26年前,遼寧男足歷史性的獲得了亞俱杯冠軍(現為亞冠冠軍),那是中國足球史上第一支成年男足獲得洲際冠軍。或許,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中國足協將2001年十強賽全部四場比賽安排在沈陽進行。后來,隨著中國男足成功進軍世界杯,沈陽這座足球都市的“福地”形象馳名全國。
足球場上的勝利讓沈陽好好地風光了一把,同時還為當時這座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帶來了巨大商機。那一年,來自全國及亞洲各地60多萬人次的球迷,在盡情享受勝利喜悅的同時,也直接拉動了內需,引爆沈陽“足球經濟”,使城市品牌直線飆升。
在筆者記憶中,2001年前往沈陽采訪十強賽時,了解到每逢有中國隊比賽期間,都有十多萬球迷涌入這座城市。這直接帶動了賓館、餐飲業的繁榮。大酒店爆滿,小酒館吃香。在看球季節,酒吧和茶樓成為無票足球迷最好的去處。幾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喜迎十強賽,祝中國隊好運”的大幅標語。在中國以1比0戰勝阿曼隊,提前兩輪進軍日韓世界杯的那一刻,全城敲鑼打鼓,人們走上街頭,陌生人見面相互致意,侃侃而談。不知是誰放起了鞭炮,中國人想在這一天放縱一下自己的感情,中國人在這一天想得太多太多。當時,盡管沒有人提及“足球產業”,那時與足球相關的各種商業經營相對松散,但是足球大賽推動了“產業經濟”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8世界杯預選賽,中國男足Vs卡塔爾,球迷看臺為國足吶喊助威。
如今,隨著中國男足昂首進入十二強賽,中國足球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令人期待的時刻。在未來數月后馬上就要開打的十二強賽中,國足至少將有5個主場比賽(敘利亞因國內安全因素,主場可能被取消)。按照國家隊以及“中國之隊”運營商福特寶公司的設想,中國隊的五個主場將會安排在五個城市進行。設想一下,除了十二強賽本身之外的商業收入,中國隊屆時肯定要參加一系列熱身賽,而參加熱身賽也同樣可以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和收入,足球產業自身更是無需多言。當然,這僅是十二強帶來的部分商機,除此之外像國家隊贊助商、企業冠名、廣告收入、相關版權運營等等,這其中還將創造許多利潤空間。
可見,世預賽不僅僅是一項全民關注的比賽,就中國足球、中國體育產業來說,還將會搖身變為一棵“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