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我國營改增正式進入全面推開階段,企業今年將迎來超過5000億元的減稅“紅包”。國稅總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上午11時,全國共有23669戶試點納稅人開出63655份發票,其中增值稅專用發票7347份、增值稅普通發票56308份,開票金額27.5億元人民幣。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2年至2015年前期試點累計減稅6412億元,此次新增試點的4大行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涉及納稅人1100多萬戶,比前期試點的590多萬戶增加近1倍,營業稅占原營業稅總收入的比例約80%,今年減稅的金額將超過5000億元,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
稅負的減少僅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帶來的最直接的利好,而外企所享受到的好處將遠不止于此。就稅率而言,我國原來的增值稅稅率就不算高,全面實施營改增后,稅率將會進一步降低,這將使得外企在中國投資比在其他國家投資更加劃算。而且,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期,有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良好的稅收環境將會為外企參與到中國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全面實施營改增的“紅包”不是給企業看的,而是會實實在在地發到企業手中。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為落實“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一要求,在政策設計方面,對4個行業原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上予以延續,如對養老、醫療、教育、金融機構同業往來、彩票發行等繼續實施免稅,延續個人轉讓住房的征免稅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