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艷
摘 要:從掌握好青少年女子舉重心理訓練、安排好青少年女子舉重訓練中的生理負荷量兩方面對青少年女子舉重訓練負荷進行探討,指出青少年女子運動員只有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指導訓練,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青少年;女子舉重;訓練負荷;心理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4;G80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2-0085-01
隨著舉重運動的發展,我國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因此,教師要從青少年女子舉重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出發,全面了解各個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因為訓練中運動員的機體要承受一定的負荷,負荷適宜與否是影響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師要根據訓練負荷量的變化特征,對訓練課中各項目練習的負荷量安排問題進行解剖、力學分析,并采用合理有效的運動技術,做到因材施教,使運動員的技術精益求精。
一、掌握好青少年女子舉重心理訓練
教師認為對青少年女子舉重階段進行訓練時,主要內容是根據不同年齡段進行心理訓練。階段如下:首先初學階段(10歲~12歲)以啟發運動員在訓練中的興趣感,提高其積極性與投入訓練的集中精力為訓練內容。接著發展階段(13歲~15歲)培養頑強、勇敢為主的心理訓練內容,逐步提高她們的技術接受能力與訓練心理接受能力。最后提高階段(16歲~17歲)培養沉著冷靜為主,強化在訓練中的自信、好勝心理等素質。
教練員在抓青少年女子舉重心理訓練的全過程中,要利用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并有效結合每個運動員的心理特點進行全面重點分析。從效果看,各種訓練方法如強硬式、啟發式、自由式等,啟發式教練員最適宜青少年女子舉重的訓練。培養優秀舉重人才要抓好青少年女子的心理訓練,以幫助其提高自信心、自覺性與主動性。在訓練課中,教練員要以引導、鼓勵、激勵、互動的方法使運動員打下較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同時,教練員要避免出現不切實際的訓練方法,不能對學生實行強硬措施,否則運動員心理狀態也會強行改變。
二、安排好青少年女子舉重訓練中的生理負荷量
以珠海市體育運動學校青少年女子舉重隊隊員正式投入訓練的年限和運動水平為依據參考確定。一般來講,由于青少年女子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剛開始比較弱、差,不宜采取大強度、高難度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手段,因此可采用以竹竿模仿基本動作技術來進行練習,慢慢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力量訓練應少采用不斷增加重量的訓練方法或者以固定重量增加次數的訓練方法,多采用輕重量、提高動作速度的訓練,使運動員在訓練中的生理負荷相對穩定、容易掌握。
初學階段:以做小重量為主(20%~40%),目的在于增強運動員的速度、爆發力、耐力,加深節奏感,以促進她們的全面發展。發展階段:以中等重量為主(50%~65%),提高動作速度、增強爆發力,使力量與技術練習有效結合在一起。幾年來,所訓練的青少年女子舉重運動員的運動訓練水平都能持續穩增長。隊員小Z,2001年出生,體重75公斤,訓練時間兩年半,該隊員2014年抓舉60公斤,挺舉70公斤;2015年抓舉75公斤,挺舉92公斤;2016年1月抓舉84公斤,挺舉102公斤。隊員小Y,2004年出生,體重50公斤,訓練時間一年半,2015年抓舉30公斤,挺舉40公斤;2016年1月抓舉42公斤,挺舉57公斤……同時,小Y在該組隊員中最小年齡,也是訓練時間最短的一名女生,每年總成績提高15公斤~37公斤,單項成績年度最多時增長22公斤。
三、結束語
21世紀,競技體育的發展對策研究已成為新世紀我國體育領域中的一個研究重點和熱點問題。我國女子競技舉重運動始于1984年,自第一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以來,曾多次代表國家榮獲團體冠軍,并在不同的國際、洲際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除此之外還有數百人曾在國內比賽中上千次超世界紀錄。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女子舉重已經成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其運動水平處于世界舉重強國之列。在青少年女子舉重的訓練中,教練員運用中小重量提高速度的訓練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耐力、速度、爆發力,既能改進基礎技術,又能防止過度疲勞和超量負荷現象的發生,對青少年女子舉重運動員的發育是十分有利的。這種訓練方法,教練員所付的時間和精力要比其他形式多費心思,并且要求教練員要非常有耐心。教練員在訓練中適當增加重量和增加次數的練習,讓運動員都可以承受。但增加速度的訓練,在目前訓練場地、器材、設備中,還需要教練員在每一個項、每一組動作中仔細觀察,認真指導。總體來說,這種訓練方法對掌握好青少年的訓練負荷量非常適合,效果也非常好,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質。
參考文獻:
[1]胡好,張英波,王傳平.再論運動訓練結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0).
[2]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全國青少年奧運項目教學訓練大綱[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3]陳慧娟.優秀輕量級舉重運動員(甲組)中級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選材模型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4]楊曉光.我國女子競技舉重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5]黃宗能,譚周榮,郭旭霞,王艷瓊.生化指標在舉重運動員身體機能綜合評定中的運用——以男子56kg級舉重冠軍李爭為例[J].體育科技,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