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摘 要: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為信息時代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大多數學校順應時代需要建設了校園網,并連入了互聯網,開始了網絡教學的嘗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絡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上教學的教學模式、特點、問題以及應對辦法,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傳統教學;網絡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教學的熱點問題,網絡教學也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網絡教學是一種新生的事物,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可以這樣定義,在先進理念指導下,運用網絡資源,在教師指導下,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交流,加強師生協作研討,優化教學過程。
1 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網上的教學內容除了任課教師編制的課件之處,對于來自于不同類型、不同地區學校的課件內容,學生通過比較借鑒,選取那些內容結構組織嚴密的優秀網站或課件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2、網絡教學的多樣化。網絡教學有聲有色,真正形象教學。伴隨著網絡多媒體的應用,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有聲有色的圖像、聲音和文字的結合體,這種形象教學既可以讓學生記憶更準確,增強了他們的感知認識,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行之有效的作用。
3、共享教學信息,實現資源增值。通過網絡學生有機會使用更多的學習資源。網上資源豐富多樣,學生可以輕松地暢游知識的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神奇的網絡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系的轉變,對促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4、網絡教學過程的交互性。網絡教學最大特點是它的實時交互性。師生之間的交互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的交互可以進行協作學習。這種雙向交互活動不僅使學生通過視、聽手段獲取教學信息,而且它還代表著一種學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興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交互學生能及時地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并按要求調整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5、打破時空限制,增加學習機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在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像往常一樣準備課件,但是上課的地點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現實地點,而是網絡上的一個“網絡班級”,實現異地、同時、實時的學習。學生完全可以在家學習開設的課程,免去了奔波勞累,同時可以反復聽講。學校也可以也可以擴大生源地,招生和授課不在受到地點的限制,增加了學習的機會,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6、培養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素質。學校的教學內容也許不能滿足一些學習者,在生活中人們也會遇到各種難題,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網絡教學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機會。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引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使課堂教學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闊了知識面,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
2 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軟件問題。目前各種軟件較多,但網絡軟件較少,軟件的發展已明顯滯后于硬件,作為教師要精心挑選,要考慮到教學軟件與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相互關系,在挑選軟件時要特別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互性,適合師生的需要。
2、多媒體素材庫、教材庫信息貧乏。隨著網絡教學的不斷深入,各學校資源庫的貧乏,越來越不能滿足網絡教學的需要,作為資源層的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包括多媒體素材庫、多媒體教材庫、多媒體課件庫的建設與發展顯得格外重要,構建適應教育需求、內容豐富、方便快捷、系統配套、先進實用、覆蓋面廣、分布交互性強的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網絡教學系統的后期維護力度不夠。許多學校的網絡教學系統在開發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網絡教學系統,但由于缺乏有力、及時的維護,使網絡教學不能正常進行,網絡教學系統軟件內容陳舊,或者粗淺,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教育。
4、網絡教學手段普及進展緩慢。網絡是一門新技術,教師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捏慣了粉筆,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電腦操作不大熟練或者根本不會操作,對電腦有一種恐懼心理,不敢嘗試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從而導致了網絡教學難以普及。
5、設備要求很高,教學難以推廣。網絡教學對設備的要求很高,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大量的計算機接入網絡,那么就很難開展網絡教學。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沒有進行對網絡教學的建設,也有的學校即使擁有計算機,學生也沒有機會使用,學校只注重傳統教學模式,而不在意網絡教學;或者只是形式上的開展,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非常規發展階段,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包括硬件建設和維護能力,軟件支持能力,網絡課程的技術開發、提供和管理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3 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改革措施
1、利用現代手段,改進教學方法。計算機專業本身就比較抽象,對于網絡更是如此。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這就要求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手段。當前多媒體技術以及仿真技術高度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吸收利用這些現代手段來促進教學。
2、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師生要保持暢通的溝通、交流環境。加強互相之間的了解,增進雙方的情感聯系,從而為更好的進行網絡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
3、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網絡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里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網絡教學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增強。
4、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沒我的關系。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華就會在有聲與無聲之間潛滋暗漲。比如課始播放一段音像資料、課中穿插一段生動的講述、課尾同學之間通過語言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動的作用。因此解決網絡環境下的情感互動問題,傳統的教學手段可做必要的補充。
網絡龐大的信息資源、優越的多媒體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為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幫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網絡化時代,面臨的是一個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開展網絡教學是時代的需要,是學校教學的必然選擇。我們要依托校園網,營造數字化的校園環境,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世輝,喬顯亮.關于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問題的探討[N].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7(1).
[2]王春霞,陳佳麗.淺談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N].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4).
[3]田屹,魏先彪.論信息時代的學校網絡教學[J]. 電化教育研究.200,10:41-43.
[4]何克抗,黃榮懷.基于Internet 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