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首
摘 要:為了實施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加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科研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已成為新升本科院校人才發展戰略的首要任務。努力把學院辦成一所適應梧州市和泛珠三角經濟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支柱產業發展需要,特色和優勢鮮明的多科性、實用性本科院校,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關健詞: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途徑
建立和完善高層人才的培養和支持體系,探索吸引、遴選、培養和用好人才的有效機制,改善科學研究和配套保障條件,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環境氛圍,匯聚一批杰出學者和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建設一批特別有創造力的學術團隊和創新群體,培養一大批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為學院的發展建設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
1 分解落實任務
制訂《梧州學院“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梧州學院人事人才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并制訂了《梧州學院教師培養、引進任務分解方案(試行)》,將每年各學科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的培養、引進任務分解到各教學單位,每年主導教學單位制訂年度教職工培訓進修計劃,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計劃性。
2 強化學歷、學位培養
學院修訂完善《梧州學院教職工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管理辦法》,通過政策傾斜、待遇跟進,鼓勵廣大教職工提高學歷學位層次,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對經學院批準攻讀博士學位、取得錄取通知書并簽訂協議的教職工,學院給予報銷自費部分學費;脫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按校內崗位津補貼的1/3發放生活補貼;取得博士學位后,除與同年引進的同學科同類博士在同等條件下享受學院一次性給付人才安家費、科研啟動費外,每個工作月還發放博士學位補貼。
3 加強職稱培養
實施《梧州學院“教授培養工程”實施方案(試行)》,選拔和重點培養、扶持短期內有高級職稱晉升潛力的培養對象,以人才培養工程項目立項的形式確定項目經費,實行學院、教學單位、學科團隊、教師互助合作,團隊攻關的“團隊合作型”中青年教師培養模式。
4 重視青年教師培養
高度重視教師隊伍教學理論及操作技能培訓體系的建設工作。鼓勵青年教師從事博士后研究和參加國內訪問學者、進修學者、骨干教師進修和各種各類專業培訓,參加社會實踐,出國(境)進修、訪學,盡快成為思想過硬、業務精良的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專職教師隊伍中逐步增加具有較高理論教學水平又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指導學科建設。
5 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要通過有計劃地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教育教學研究、教學經驗交流及產學交流、教學咨詢及職業發展咨詢指導、教學效果評價和教學資源建設,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訪學以及在職研修等活動,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教學研究的精細化,促進全校跨學科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管理,從而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服務區域高等教育和地方經濟建設。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以來,定期聘請自治區教育教學專家來校講學,加強對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青年教師的培訓和培養,組織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診斷和觀摩活動,創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的教師發展環境,促進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技巧、教學熱情等方面的精進,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落實到教師、落實到課程、落實到講臺。
6 加大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
重點培養學科和團隊領軍人物、學術骨干、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積極開拓人才成長的空間,打造人才施展才華的平臺,推動學術梯隊的建設和促進相關學科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7 開展師德教育
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以及具體實施方法,積極開展以理想、責任、敬業、奉獻為主旋律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同時以師德考核為前提,加強教師的績效考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設立師德楷模、教學名師獎、優秀教師獎等獎項,表彰在教書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
8 提升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
加強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服務教學的質量。與此同時,加強對教師的科研能力培訓,定期邀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講學、講授科研政策、科研論文的寫作、科研課題的申報流程及技巧、科研課題組織運作的方法及成功經驗等,并對科研成果進行質量評定與獎勵,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使教師的科研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