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 要】如今,網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大學生卻沉迷網絡無法自拔,甚至翹課打游戲,吃住都在寢室,這讓老師感到惋惜,父母感到痛心。網絡游戲猶如“電子鴉片”,本文針對目前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從個案的視角分析了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沉迷網絡 原因 危害 對策
一、案例介紹
某大學新生報到的最后一天,志愿者帶著一名特殊的新生馬哲找到筆者。新生馬哲之所以特殊,因為他是從大二降級到大一的學生。經過簡單的對話后,筆者了解到馬哲來自農村,不愛講話,我問一句他答一句。馬哲高中在父母嚴管之下成績優異,進入大學自由的環境后,開始變得松懈,再加上對專業不感興趣,從選擇性逃課到整天在寢室打游戲,一個學期下來,馬哲的成績排名倒數。面對成績墊底的情況,他逐漸失去自信和動力,開始沉迷網絡游戲,試圖從虛擬世界中尋求自我。長期這樣,按照學校的規定要被勒令退學,后來在輔導員和學院領導的爭取下,學校對他進行留級處分。
二、案例分析
(一)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分析
網絡游戲生動、刺激,又有一定的知識性和不可預測性,滿足了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網絡游戲的互動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大學生結交朋友的需求;其虛擬性、可重復性、游戲規則和秘籍的設計,使大學生能夠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完成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體驗到一種成就感;其平等性給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滿足大學生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大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多種壓力,這些壓力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挑戰。由于大學生的自身能力、抗壓能力和排解壓力的能力有差異,部分大學生在競爭中失敗后,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于排解壓力的大學生,選擇逃避現實,追求網絡游戲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在游戲中,他們可以徹底擺脫現實世界中的壓力,盡情地表達自我,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漸漸地,網絡游戲成了他們排解孤獨、抑郁的平臺,成為他們的依賴。
(二)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危害
沉迷網絡導致學生學習動機減弱,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游戲成了他們生活的主題。由于網絡本身極具吸引力,加之大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沉迷網絡耽誤了學習時間,削弱了學習興趣,破壞了學習習慣,降低了學習效率,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許多大學生就是因為沉迷于網絡游戲而荒廢了學業。
網絡在滿足參與者虛榮感的同時,也使他對現實世界產生了深深的隔膜,很多大學生遠離人群,躲入虛擬的網絡世界。現在的大學生,本來就缺乏溝通,沉迷于網絡會更加缺乏人際交流,容易引發性格上的孤僻、冷漠、怪異和暴躁等心理問題,產生自閉傾向。由于網絡人際關系具有短暫性、不穩定性和不可靠性,網絡成癮者人際情感的遠程交流沖擊了原有的近親情感。人類情感的真實表達需要手勢、語言、表情等媒介,而網絡中的交往僅僅停留在運用簡單的符號來傳遞,缺乏現實情感體驗。當人們越來越多的在網上尋求情感滿足的時候,心理上必然會對網絡產生依賴感,也必然導致個體對現實情感的疏遠。
三、防止大學生沉迷網絡的措施
(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并制定適當的近、長遠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到不能以自己幻想的大學來否定現實中的大學,需要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同時,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應把大目標分成若干小目標來實現。輔導員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其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把他們的目標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務,并要求每天做好記錄,定期向老師匯報。
(二)采取傳統教育管理手段約束過度上網行為
對于沉迷網絡的學生來說,自己控制上網時間和次數,難度非常大,容易反復。因此,輔導員可成立幫扶小組,制定契約,根據學生個人表現做出相應獎懲。一方面,嚴格監控其上網行為,一旦與契約相違背,就要進行相應的懲罰,而如果堅持得好,則要給予獎勵;另一方面,在學習和生活中為其提供關心、幫助和支持,督促他們按照作息時間正常作息,和同學們一起正常上課,減少上網的機會。
(三)適當表揚和肯定,逐漸樹立信心
網絡成癮大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缺少積極的認可和肯定,當理想與現實發生沖突時,不能自我調整。因此,教師要為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群體支持系統,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使其從外界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可。每當他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告訴他“你真棒”;每當他要放棄一件事的時候,也同樣說“你依然很棒”。賞識教育和來自朋輩和老師的群體支持,對緩解和改善網絡成癮大學生的強迫和抑郁情緒,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四、對大學生沉迷網絡的思考
網絡在給大學生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弊端,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多,不在于網絡,而在于大學生自身。網絡是一個無思維的客觀體,關鍵是學生如何去利用,用之得當則受益匪淺,用之不當則貽害終生。所以,面對網絡這一強大的社會化主體,大學生要端正態度,提高警惕,以正確的方法和目的來利用它,使之為自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