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摘 要】近幾年,隨著中德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人對于德語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如何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這門語言,激發其學習德語的熱情,這需要我們德語教師不斷地鉆研與思考。
【關鍵詞】德語學習 教學模式 改革
一、德語學習的重要性
德語有著十分悠久的使用歷史,同時其適用范圍也很廣,現在有將近一億人將德語當作自己的母語,在德國周邊的瑞士、奧地利以及荷蘭、法國等地區都將德語當作其第一語言。德語的語言風格也與德國人民嚴謹求實的作風相符。當今有越來越多的學子不遠萬里到德國去求學,而且德國在世界經濟貿易與科學技術交流中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學好德語在當前階段看來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德語,那么對我們個人未來的發展將有著十足的好處。
二、德語的學習關鍵與教學方法設置的要點
德語與我們所使用的漢語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德語沒有音標,德語對于句式與動詞的使用均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多變的詞組變化與冠詞的使用均與英語有著很大的分別,會給一直學習英語的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而且周邊環境對于接觸德語、使用德語的機會少之又少。所有這些都給我們學習德語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隨著各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很多德國電影與流行歌曲也都流入我國,而且學校內部也有與德國大學的交換項目,我們身邊也有著越來越多的德國留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更應該對學生進行專業與系統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德語課程變得不那么晦澀難懂。德語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保證自己上課的講述準確,同時又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余地,要選擇合適的教材,運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既吸取老師講授的課程,同時能夠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學習德語,這是我們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三、如何有效地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一)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
因為缺乏語言基礎,德語教學可謂是構建一座空中樓閣的感覺。學生之前幾乎完全沒有接觸過德語,基礎很差。衡量一節課教學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看一節課教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因此,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設置就要有足夠的思量,要結合課堂氣氛與學生活躍情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角色的轉化,不光扮演知識的輸出者,也要注重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另外,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驗收與考核,這樣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二)注重提問的形式與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提醒與喚起學生注意力的手段,但是很多教師單純地將其作為檢驗課堂教學成果的手段,這是大錯特錯的。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由簡入繁的題目來引導學生對較為困難問題的逐步思考,同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并將解決與分析問題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而不是單一地對學生進行發問。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將那些有挑戰性的題目分配給那些學習優異的學生,一來可以給優等生以自信,同時還可以對其他學生起到督促與促進作用。這樣切實有效的提問方式給了每個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同時也在一問一答中讓同學們將知識點牢記。
(三)對于作業的布置要有意圖與重點
課后的作業布置也是教師應該仔細思考的。首先,根據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合理地布置難度適中的作業,盡量少布置難度高的作業,因為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掌握了,不必要再浪費時間。另外,對于較有難度的作業只留幾道即可,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同時也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后進行討論,從而可以鞏固課堂所學,也可以在學生間形成一種積極的競爭氛圍,十分有利于德語的學習。
(四)積極開展課堂小組討論與新媒體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的團體,發揮優異學生對一般學生的引導作用,從而帶動整個團體語言能力的提升。由于每個人的個人經歷與語言接受能力不同,教師應該考慮恰當的分組方式,否則將會造成某些小組過分活躍而另外一些小組過于沉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另外,在德語教學中運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德語的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在德語教學過程中,德語教師要注重課前的引導預習,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育方式,以教師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系統地培養其聽說讀寫的能力,最后讓學生能夠以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更加廣闊的德語世界自由地徜徉、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亦佳.關于德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02):70-73.
[2]王向陽.理工科院校二外德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3]范小青.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成語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