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采用分層次教學和技能模塊教學兩種模式相結合的方法來改變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 分層次教學 技能模塊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58-02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寫有一條格言:“我聽到的會忘記,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特別是計算機課程,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依舊束縛著我們,兩節理論課兩節操作課在一些學校還是比較常見,即便是實訓課,教師也要講大半節課的時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時間少之又少。依舊采用“演示—練習—總結”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當一些同學還沒有開始做,或甚至不懂做的時候,基礎好的學生早早做完了教師布置的任務,在一邊發呆。在四五十人的班級中教師光是走來走去輔導學生就需要很多時間,根本沒有精力顧及到其他同學,這些都極大地制約著學生計算機技能的訓練。熟練的同學學不到更多的技能,不會的同學依舊不會。正因為如此分層次技能模塊教學才應運而生,它能夠較好地解決目前這種教學現狀。簡單地說就是,將學生按照不同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分到不同的組,組里又按不同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分為不同的小組。按照崗位要求給不同的組分配不同的任務,由小組成員協同完成。例如,辦公軟件可以分為新手組、進階組、高級組、競技組,等等。每個組給出不同的任務難度,要求組員進行分工協作,完成后由組長進行演示并介紹解決思路。
一、分層次教學模式以及技能模塊教學模式的含義
分層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較好地發展和提高。也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教學,它是將學生按照基礎知識和技能操作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技能模塊教學模式是以每一個具體職業或崗位建立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確定該職業或崗位應該具備的全部職能(Function),再把這些職能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工作任務(Tasks),以每項工作任務作為一個模塊(Modular Unit,簡稱MU),按照模塊進行教學。每個模塊中的每個單項知識和技能稱為一個學習單元(Learning Element,簡稱LE)。
二、分層次技能模塊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分層、分組教學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職業學校在新生入學后分批進行一次計算機操作應用基礎能力測試,主要測試打字、windows基本操作、簡單的繪圖及編輯、word及excel排版等。成績優秀的同學編入A組、成績良好的同學編入B、成績及格的同學編入C組、成績不及格同學編入D組、零分的同學編入E組。組別人數較多的可以分為A1、A2等,每個小組不超過30人。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是動態的,進步快的同學可以在相應的測試后進入其他組學習。
(二)分層次技能模塊教學
下面以A小組為例探討分層次技能模塊教學模式的運用。A小組因為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較為熟練,我們把目標定位在平面設計方向,重點學習photoshop,在這一小組中又可以通過測試把這30人再細分為進階組、中級組、競技組。教師備課時準備好不同組別的技能訓練任務,教學中對不同組別的考核及測驗要求不同,并注意掌握每組學生的個人及團隊進度,適當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或者提示。
進階組因為對photoshop了解較少,因此實驗課任務要求為熟悉操作界面、菜單。對這組同學要求其盡快熟悉photoshop基礎知識,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內容,并自己能夠反復練習。中級組雖然了解了photoshop的一些基礎知識,但是實驗課操作不太熟練,因此實驗課要求為摳圖、添加文字、添加背景,熟悉這些操作之后讓其模仿老師給出的案例由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完成。競技組比較熟悉photoshop,因此要求實驗內容富有創意,可以安排管理圖層、增加圖片邊緣效果、調色、打印相關等相關知識,要求小組獨立創作一副廣告效果圖,完成實驗內容。
教師在授課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比如先展示一張廣告海報,然后征集意見,接著進行分工。進階組負責收集圖片和資料并初步處理;中級組負責色彩的調整、圖層的建立和添加、文字的排版等;競技組負責完成最后的綜合創意任務。完成后可以讓三個小組互相調換角色。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和認可,挖掘出自身的潛能,以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忱和創意。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比如現在市面上的廣告公司、婚紗攝影店是如何制作產品的?在制作產品過程中,首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如何統籌各部門的分工?最后創意又怎么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模擬企業開發項目產品的模式來走,讓學生較快地熟悉項目(產品)的制作流程,掌握工作步驟。比如以廣告、婚紗攝影制作教學模塊為例,設計了一個與企業需求同步的教學模塊表,分為九個模塊,三個階段,如下表:
該課程設計既注重職業崗位需求,又能兼顧計算機專業的方向性,并且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技能水平進行模塊重組。
三、分層次技能模塊教學考核模式
課程考核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考查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平時10%,各模塊作品制作20%,期末案例制作25%,期末作品設計創意10%,企業實訓10%,個人品德與職業素養10%,授課教師評價10%,技能大賽5%,平時成績主要依據考勤及學習態度來進行評定。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培養社會生產的勞動者,因此通過分層次教學和技能模塊教學的結合能夠更好更快地培養出數量龐大的社會急需人才。
【作者簡介】言月珠,崇左市大新縣職業技術學校講師。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