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琴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以知識性和科學性為前提,其概念、觀點和原理的理論性較強,令很多學生望而生畏,進而心生厭倦。這就需要打造“美”的思想品德課堂,引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讓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美的氣息,使學生身心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美 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92-02
反思課堂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以知識性和科學性為前提,由于中學生在年齡、社會閱歷以及思維能力不足,不利于掌握理論性較強的思想品德概念、觀點以及原理知識,教師的講授再蒼白無力的話,會令很多學生望而生畏,進而心生厭倦。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有句詩是這樣說的“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思想品德課堂也一樣,要有情,要有感染力,才能像磁石一般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的心靈。情是由感而生的,這就需要打造“美”的思想品德課堂,可以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感受力,能夠去欣賞以及發現教學中的美,體會到課堂教學中思想品德所散發的美好的、正向的氣息,使課堂中學生的身心均受到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感受—— 視覺美
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眼睛是人的心靈,是看向世界的窗,通過眼睛發現和感受美,營造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上八年級的《保護環境》這一課時,筆者嘗試著這樣設計:
教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常熟這一個江南的水鄉,虞山十里范圍內峰巒起伏,也有半麓入城之景,還有面山而臥的尚湖與昆承湖,兩景相映成趣,為水鄉增色不少;且在該水鄉中,還有穿城而過的琴川河,也有雅園幽巷的點綴,構成了山、水、城、園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吳中風情。在課堂導讀中,我將會請同學們先欣賞幾幅當前水鄉的圖片(可以運用課堂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課件:第一組:是交相輝映的常熟風光;第二組,是俯瞰水鄉的圖片;第三組,是水鄉爭相斗艷的植物景色;第四組,是臨水梳妝的圖片景色。)同學們欣賞之后,誰能談談自己的觀感?
(學生答:略)
教師: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從這些畫面上可以看出,常熟是一個好地方,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認識到當前“生我養我的地方”,有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也有四季美麗的青山與秀水;同時,反轉話題,再為學生帶入當前比較嚴重的霧霾超標、污水橫流、車輛尾氣等環境圍繞問題,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隨之提出課堂教學問題,我們應如何保護好生我養我的家園呢?
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并未以“環境破壞”圖片作為課程先導,而是以美麗的水鄉自然風光做為課堂的切入點,讓學生感受“碧水藍天,鳥語花香”的美,用自然的“美”去感染、打動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對污染問題產生反思,以“美”懲“惡”,用“美”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讓學生深思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真正的課堂應該是一種快樂輕松的旅行,讓學生行走在美的課堂之中。
二、欣賞—— 聽覺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情動而辭發”,能夠在教學開始時就能夠引導學生“入情”,才能可以使學生深刻的認知到思想品德課堂的“美”。因此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筆者根據教學的內容,選擇運用震撼人心的音樂,通過聽覺,使學生獲得靈動的情感體驗,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冼星海說過:“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的感染力,來使學生對課堂知識產生新的體驗,從而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目的。
例如在講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孝敬父母長輩》之時,可以通過導入《父親》(劉和剛作品)MTV來切入課題中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律中,懂得思想品德之于兒女的重要性,也可激發學生對父母產生感激之情,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孝敬父母之情。在講八年級的《民族情民族魂》時,配合音樂《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來展開教學,可以營造合理的課堂情感氛圍,讓學生身心都可以沉浸在這種美的課堂氛圍中,從而使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環境。
思想品德的教學應是有序的整體,就課堂教學來說,要確保課堂的布局、結構完美,不僅要具備引人入勝的課堂“序曲”,也要有著扣人心弦的內容主題,同時也應該在每堂課的結尾能夠擁有余音繞梁的“尾聲”結構。歌曲音樂也能用在思想品德課堂的結尾,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加大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可以從音樂美的層次幫助學生去理解思想品德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在講完九年級《輝煌的歷史篇章》這一內容后,讓學生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讓學生在歌聲中體味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講完九年級《偉大的基本路線》后,可以在樂曲伴奏中帶領學生唱《走進新時代》歌曲,以音樂的美帶動學生感知思想品德的美,并且也使課堂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知識內容與歌曲相呼應,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并且使學生在歌曲中感悟了深奧的政治理論。
三、發現—— 心靈美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設置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把握教學中的學生情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維,也可提升教學效果,對于一節課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輔佐教學,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可以為學生創設出美的課堂學習情境,更好的感染學生心靈認知,優化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在進行九年級《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教學中,在課堂開始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5.12地震中廣大武警官兵抗震救災”片段,這樣可以使學生真切的感知思想品德意識,不僅可以感染學生,也可以使課堂教學具有活力,生死相依,教師無需太多語言,就可以向學生傳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學生可以向武警官兵學習,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國有句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親自的體驗到思想品德的美好,才可以印象深刻的認知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受傳統學校教育模式的影響,每天“三點一線”,當前的學生,不僅生活層面的圈子窄,而學生的閱歷也相對成人不夠豐富,對于社會實事的切身體驗還不多,因此降低對思想品德的直觀感知。因此,在教學課堂中,為了可以豐富思想品德教育課堂情境,規避教學中的蒼白無力區段,可以結合當前學生的實際,運用典型的思想品德素材,結合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再配以老師或學生的激情表演、動情演說,從而觸動學生的心靈,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如在執教八年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課件中設計了一位身殘志堅的學生的配圖故事:他,一個普通的孩子,但只能坐在輪椅上,他與玻璃相比更加的脆弱,一次他在睡夢中想要翻下身體,悲催的事情發生了,他的骨頭竟骨折,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仿佛在說一個別人的恐怖故事。他從來都沒有退縮過,他成績優秀,上學讀書,他坐在輪椅上每天堅持著,哪怕每天在學校都不喝水……他是誰?這個同學身上有著這樣的一種精神——樂觀、自強不息。通過學生的聲情并茂的演講,沒有一位同學不感動的,因為這位同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班級中。這樣的取材于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設計,一方面使學生便于理解書本的內容,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教育,而且是一種震撼人心的美的教育。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不該是枯燥無聊的,而應是一種美的享受,是心的愉悅與快慰,是思想的卓拔與升華。這就需要教師打造“美”的思想品德課堂,可以引領學生去感受課堂中的美,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蔡映華.以情感激活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06
[2]高青藍.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導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