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新悅 崔運浩 周子齊
【摘要】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也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傳統教育組織模式面臨新的挑戰,提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文章通過對現有教育培訓與考核模式的研究,結合醫學院校自身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創新辦法。
【關鍵詞】 醫學院校 發展對象 教育 培訓 考核
一、現有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從高校黨校建立至今,已經為我黨培養出一批批優秀黨員,成就斐然。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國社會形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于黨員發展對象的教育培訓與考核模式仍停留在原有的方式上,因此不免暴露出一些新問題,筆者分析并參考了論文《醫學院校學生黨組織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與問題對策》,認為現存問題主要有:
1.大班黨課事倍功半。當下教育模式仍局限于大班授課,缺乏針對性,講課者“口干舌燥”,聽課者“食之無味”,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另外課時少,時間緊,加之醫學生學習任務艱巨且專業實踐性強,課余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黨的有關知識,因此黨的思想教育不能深層次的滲透給每一個學生,概括起來即為“四多四少”問題:“教師講得多,學生討論少;課堂講得多,課外交流少;理論講得多,學生實踐少;結論下得多,學生思考少。”[1]這種方式嚴肅有余,活潑不夠,以致收效甚微。
2.缺乏長期性。醫學院校對學生專業水平要求高,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在黨員發展對象確立前,對其經常性、定期地進行教育培訓,但是在確立為發展對象后的時間里,跟蹤式的繼續教育就難以跟進。另外隨著學制的延長,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時間也隨之延長。實習生業余的時間空間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固定的大段時間來參加傳統形式的黨校培訓。結合上述兩方面原因,不僅不利于開展持續性教育培訓工作,對黨組織對學生的跟蹤考核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礙。這樣培養出的“快餐式”的黨員發展對象,思想根基不牢固。
3.內容陳舊。黨課教育的內容若局限于學習黨建知識、黨的會議精神、黨報社論等,就會脫離時代發展和黨員的思想、工作與生活的實際。在新形勢下,學生表現出的思想問題已經不同以往。譬如學生受到國外某些國家不真實宣傳的影響,容易出現主張拜金主義、搞個人主義等問題,在黨組織的思想教育中,應當注意糾正新形勢下學生思想上產生的新問題,針對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和學生關心的熱點、疑點和一些現實問題開展教育。
二、創新的方式及意義
鄔建剛(2006)提出:“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觀念創新是前提,內容創新是基礎,機制創新是關鍵。”[2]筆者結合這種思路并根據上文對現今教育培訓考核模式現存問題的分析,提出以下幾種創新方式:
1.范圍教育,注重教育方式的創新。減少大班填鴨式教育,針對不同的思想問題,運用靈活的方式進行教育,加強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和實踐能力。如觀看優秀黨員影片,通過老黨員的真實事跡感化學生;與學校老一輩黨員多做日常交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黨小組,參加考察學習,開展“義診”志愿活動等,從組織生活中領悟黨的精神,提高黨性修養。
2.開創跟蹤考核新途徑。為加強黨員發展對象考核的持續性,防止學生出現“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的情況,應當結合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建設學習型黨支部,把專業創新成果加入到考核決定性因素中去,時刻提醒學生謹記“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的誓言;同時也要考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不只是獨善其身,也應投身于社會實踐中,發揚積極分子的先進性。
3.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現今多媒體技術發達,我們應當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如建立論壇,建立QQ、微信群;學校黨組織開通官方微博,通過發布微博,使學生以評論交流或轉發的形式學習并宣傳黨的主張,打牢思想基礎;或通過在校園網開通網上黨課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有關黨的知識,極大地增強了學習的彈性,解決了醫學生課業負擔重,及實習學生時間不自由等問題。
三、總結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學生黨員集體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將起關鍵作用。創新醫學院校的黨建工作,不僅是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一代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醫學院校自身穩定與發展的需要。綜上所述,筆者針對高校黨校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階段加強高校黨校建設的基本思路。相信在各高校黨務工作者共同的積極探索下,能不斷總結以往經驗,開創新路,為黨的事業培養信念堅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參 考 文 獻
[1]呂永亮,邸長江,王宏利.《新形勢下高校黨校大學生入黨教育培訓創新探索——以遼寧工業大學黨校黨員發展對象培訓班為例》,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5年8月
[2]鄔建剛,《略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一期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