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梅
摘 要 我國是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嚴重國家之一,有害生物種類多,分布范圍廣,危害程度高,經濟損失大,所以,為適應新形勢下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需要,從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方面,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尤為重要。文章從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入手進行分析,并總結了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
關鍵詞 林業 有害生物 防治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
1.1外來有害生物的不斷侵入
隨著國外優良物種的不斷引進,一些具有危害性的有害生物和未經檢測的危害性的病蟲也在我國林業中蔓延。隨著苗木、木材、林產品、繁殖材料的運輸潛帶危險性有害生物,新的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為有害生物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危害性隨之增大。
1.2有害生物的防治預報體系不完善
人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國家在新時期把了森防方針定位在“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中,這把預防放在了首位,而預防工作的前提是監測和預報,監測預報工作是科學防災、控災和減災基礎性工作。因此,將監測成果盡快應用于生產實踐之中,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森林資源的科學管理。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2.1建立完善健全的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體系
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還是要以預防為主,同時,要注重園林植物的長期健康性和可持續發展性,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防治,并隨時的分析有害生物的發展趨勢和消長動向。加強植物有害生物的檢疫,例如設立合適的觀測點,可以采用黑光燈、糖醋液等來誘導有害生物;并且對主要的、破壞性大的有害生物進行分類,觀測其分布情況、生長習性等,及時發布預報,科學指導防治措施,來提高防治的效果。
2.2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檢疫的必要性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進行對園林植物及其植物有害生物的有效檢疫。在林業植苗的選用、引進、栽種的過程中都要進行科學的檢疫,杜絕危險性病蟲的傳進、傳出,及時的檢測,并將其消滅。因此,嚴格貫徹執行我國的檢疫法規,在機場、港口和車站等商品進出口的門戶抓好苗木有害生物進、出口檢疫,在國內抓好苗木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險性有害生物擴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
2.3科學的搭配種植,合理的規劃布局
在林業營造綠色體系的過程中要加強園林植被的多樣性建設,避免規模形式單一,來促進林業生態系統的屏障,提高對有害生物的自我調控能力。比如: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純林,能夠促進油松的生長,增強對松毛蟲的承載能力,有利于對松毛蟲的自然控制;通過調整樹種結構,加大抗性免疫樹種的比例,提高林分的穩定性,增加生物多樣性;利用天牛飛行能力不強的特性,使用忌避性樹種作為楊樹林分的伴生樹種或保護行,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天牛的自然擴散。科學地搭配樹種之間的布局,建立合理恰當的植物群落結構。
2.4有效的提高人員素質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第十條賦予了各級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工作中的職能和職責。由于該項工作的特殊性和專業知識要求深度性,必須決定了這支隊伍不能只是單一常規人員臨時性的組合。從目前隊伍建設情況看,專業性技術人員在崗不多,這一點在基層站表現比較突出,且人員不穩。造成各類專項培訓后,人員離崗,使得從事第一線監測人員素質不高,對專業技術知識了解不多,領悟專業技術要點不強,這樣必然給測報數據帶來較大的偏差。所以,必須提高人員素質,從而更能有效的開展預測預報工作。
2.5適應林業特點的施藥器械和技術更趨多樣、高效和安全
在林區中有高大的樹木,在對其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上則需要特殊的施藥器械和技術。這也一直是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點。在最近幾年內,一些射程長、功效好、對環境污染少和節約用水的技術和器械在防治工作中得以應用,同時在高射程農藥噴霧技術上結合了風送和霧化技術,更增加了射程的高度和遠度,具有較好的穿透力,使防治效果較為明顯。同時靜電噴霧技術、煙霧載藥技術、樹干注藥技術、滅蟲藥包布撒技術等在對生物害蟲的防治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隨著3S 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航空技術在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對災情的及時掌握和準確預測為林業生物害蟲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6鄉土樹種的利用
林業生態系統與有害生物互相作用的動態系統。有害生物的產生、存在、為害甚至成災,在生態系統中都會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寄主的森林植物并不是無作為的被動受害,它作為生態體系中的重要一員,有其自身的對抗,調節,恢復能力,它的健康程度對有害生物產生抵抗性,同時對有害生物也有一定的抗病蟲的機制,但這個機制又會由自身遺傳基因和外部環境條件的決定和影響。如南方丘陵紅壤,因土壤中缺少氮、磷和有機質,加上粘重板結,不適于杉木生長,常招致病害的發生。因此,選用健康性好和環境適應性強的植物,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是很重要的。鄉土樹種就是比較好的選擇。鄉土樹種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由自然選擇出來的本土樹種,或是經過長期栽培證明能很好地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等,它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的,在本地區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旱,抗污染,抗有害生物等,而且已經證明不會造成生物入侵,生態較大失衡。同時,鄉土樹種能形成自然的生態林產生的生態效益遠大于外來樹種產生的生態效益。特別是在瘠薄的林區土地上,鄉土樹種更是被作為先鋒樹種來應用。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項伴隨著整個林業有害生物體系的建設而發展的,是維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生態措施,關系到林業和生態環境全局。因此,要以生態科學為理論,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相協調,把災害控制在允許的經濟域值之下,必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大監測力度,從根本上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保證林業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