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據社會需求,根據教學現狀,對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財經類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085-02
作者簡介:文瑜(1983-),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理工學校計算機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基礎應用等。(廣東 佛山/528100)
一、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數據日益集中,對數據處理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掌握數據庫技術已成為用人單位對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中職財經類專業學生將要面臨的涉及數據庫技術的工作中,大多是對信息系統中的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管理決策作支持。因此,在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中,要重視和加強學生對數據庫 “業務分析”應用技術的學習。
二、《數據庫應用》課程教學現狀
(一) 教學內容不合適
擔任該課程的教師多數是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豐富,軟件功能操作熟練,但對財經類專業知識卻不熟悉。財經類專業的《數據庫應用》課程受計算機專業傳統教學體系的影響,教學內容或多或少偏向于信息系統的開發,忽略了數據庫技術在“業務分析”方面的應用。這樣的教學內容不能突出財經類專業與數據庫應用方面的結合,不能滿足學生在本專業發展上的需求。
(二)教學效果不顯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采用“概念—舉例—上機練習”這種 “重教輕學”的教學模式,往往使得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學完后能用它來做什么。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在實際應用中,缺乏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
(三)學生能力有欠缺
由于初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情況不一樣,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計算機使用能力參差不齊,且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偏重文科的,數學底子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于一些抽象的數據庫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顯得有些困難,因此,學習上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也造成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差,不能舉一反三。
三、教學改革思路
為提高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教學質量,需要從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師自身等方面進行改革。
(一)教學內容
財經類專業學生并不是利用數據庫應用技術從事數據庫系統開發設計,而是將它作為一項業務應用,因此不需要過多地學習那些抽象的理論內容,以“夠用”為原則。教學內容重點涉及:E-R數據模型、關系運算、SQL語句、使用查詢、使用報表、數據透視表和數據透視圖六個章節,每個章節又主要分為理論知識和實驗兩部分。
理念知識主要是關系型數據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以及具有財經類專業特色的案例。
實驗又分為模擬型實驗和設計型實驗兩部分。模擬型實驗是指圍繞理論知識和案例編排的實驗,由教師提供一個與案例相似的實驗背景,提出具體的要求由學生完成,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印象。設計型實驗是指以企業的真實需求為背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具體數據進行各方面的業務分析,并展示分析結果,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達到融會貫通。設計型實驗一般是在所有模擬型實驗完成后進行。
(二)選取軟件平臺及教材
軟件平臺方面選擇了功能較強的RDBMS軟件——Microsoft Access 2003。這款軟件界面友好、易學易用,且具有較完整的數據綜合分析和結果展示功能,比較適合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的使用。
教材方面考慮到現在為中等職業學校編寫的 “數據庫應用技術”的教材基本是圍繞計算機應用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教學任務來編寫,不太適合財經類專業。我們選取由崔敬東、于長銳、崔麗麗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數據庫技術與應用——面向業務分析的Access2003》作為參考書,從中選取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案例和實驗,結合學校的“教務管理”“圖書管理”這兩個實際需求來整理編寫校本教材。
(三)教學方法
過往的教學經驗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習環境、不同的教學環節靈活利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課程的講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是比較適合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教學方法。
1.精講多練
教材中的內容有重難點之分,特別是理論內容,講解時不需面面俱到,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和難點,并輔助以大量的上機操作,幫助理解、掌握和鞏固重點難點,另可通過布置習題讓學生自行掌握能看懂、能理解的內容。這樣既能避免學生因講課內容多而感到厭煩,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啟發式案例教學
以往的數據庫課程的教學表明,啟發式案例教學比較適合財經類專業學生的課堂學習。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讓學生看到具體結果,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圍繞案例引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案例中相關的概念與知識點。然后增加一些類似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鞏固新知。例如,在講授“有效性規則”和“有效性文本”字段屬性時,先演示一個限定了成績范圍的成績表給學生看,并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個成績的范圍是多少?當輸入超出范圍的數值時,會給出怎樣的提示?為什么要限定數值范圍呢?然后引出“有效性規則”和“有效性文本”相關概念和用法,再給出幾個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如分析哪些表中有哪些字段需要進行“有效性規則”的設置,如何設置等,加深印象。案例教學法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總結歸納,學會舉一反三。
3.分層教學法
每個學生的基礎與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學生層次對教學內容和習題進行分層。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讓他們提前預習新知,在上課時由他們帶領其他同學對案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總結歸納新知,并直接布置設計性實驗讓他們完成,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先完成模擬型實驗,再完成設計性實驗。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既能讓絕大部分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滿足小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求知欲。
(四)教師需多學科學習
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教師知識能力提高的問題。要提高財經類專業數據庫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是要求教師進行多學科的學習,定期更新和補充專業知識、技能,并鼓勵教師到企業、單位等進行實踐,將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帶回到課堂,與學生共同學習,不僅能豐富教師的工作經驗,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其次是提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與財經類專業的教師多交流,并爭取他們的支持,以便更好地了解財經類專業的需求和財經類學生的特點,制定更好的數據庫課程教學計劃。
四、結束語
因為各專業對數據庫技術的要求是不相同的,所以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課程需要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專業需求,讓學生能夠利用數據庫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的有關問題,最終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專業技能和數據庫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財經類院校“數據庫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福建電腦,2010(1).
[2]吳肖云,李菲.財經類專業《數據庫應用》教學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6(2).
[3]李繼容.高校非計算機專業數據庫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7).
[4]張行帆.非計算機專業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流程優化[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4).
[5]崔敬東,于長銳,崔麗麗.數據庫技術與應用——面向業務分析的Access 2003[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