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速覽

9月13日,路透通過其官網對外宣布,與科技公司Wibbitz達成合作,借助Wibbitz的技術自動生成可直接播發的視頻新聞內容。據悉,通過Wibbitz提供的新技術,當路透社的相關文字新聞、圖片和圖表一旦制作完成并入庫,相關視頻內容就能在幾分鐘之內迅速自動生成并播發。據悉,雙方的合作將首先在體育比賽中進行嘗試,比如,制作歐洲足球聯賽的簡明視頻新聞。未來,這一技術還將在其它內容領域進行嘗試。
點評:在路透看來,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對于視頻內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這迫使路透不得不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受眾以及媒體用戶對于視頻新聞高漲的需求。路透有著高水準的文字新聞生產能力,而與Wibbitz的合作,無疑能把這種文字新聞生產的優勢轉化為視頻新聞生產的優勢。這將大大提升路透的視頻新聞供應能力,特別是能大大提升其視頻報道的速度和廣度。同時,Wibbitz技術的應用還能大幅降低路透視頻新聞的制作成本,節省大量人力資源。而路透與Wibbitz的合作預示著,人工智能對于新聞生產的改變正在從文字新聞領域進入到視頻新聞領域,機器人視頻新聞生產或將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近日,紐約時報宣布正式關閉其新聞應用NYT Now。這意味著紐約時報針對年輕人開辦的這一新聞應用在運營兩年后正式宣布失敗。NYT Now是紐約時報2014年初推出的一款新聞應用,目標是吸引那些“沉迷”于移動設備的年輕受眾群體。紐約時報希望能借此吸引年輕受眾,并把年輕受眾轉變為付費訂閱受眾。這也是紐約時報占領未來讀者計劃的“關鍵一步”。在這款應用上,紐約時報投入了二十名專業人員,其中還包括兩名普利策獎得主。為了快速聚集人氣,這款應用一開始訂閱費用就比時報的主應用NYT低一半,在應用商店下載每月僅需8美元。2015年5月,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又改為完全免費。這樣,NYT Now最高峰時用戶數達到了33.4萬;而在今年5-7月,這一數據以較快的速度降低到25.7萬,并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
點評:紐約時報關停NYT Now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受眾目標未實現,盈利模式缺乏。其二,定位不夠精準,未能體現與集團內部其他新媒體應用的差異。其三,受到社交媒體的強力擠壓,被逼資源整合。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關閉了NYT Now,但紐約時報在移動終端的投入力度依然很大,App數量依然達14個之多,可以說,其數字化移動化的發展戰略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關停表現不好的App,對于紐約時報來說并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紐約時報還曾經關停了一個名為NYT Opinion的App。在紐約時報看來,在新媒體業務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及時糾錯,果斷止損,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領域。
近日,BBC宣布,將在其新媒體服務iPlayer的直播內容中添加字幕,以提升聽力殘障人士使用BBC視頻新聞的用戶體驗。在此之前,BBC的新媒體視頻中,只有部分定制新聞內容中配有相應字幕。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體驗,讓聽力殘障人士也能隨時隨地使用BBC的視頻新聞服務,BBC已經開始相關試驗。目前,已經在PC終端實現了直播內容添加字幕,在未來幾個月里,將全面實現在iPlayer平臺和互聯網電視平臺為直播內容添加字幕。
點評:英國政府于今年5月發布的《白皮書》中,重申了BBC的任務,即通過電視、電臺和互聯網發布消息、教育和娛樂所有受眾。顯然,所有受眾也包括各種殘障人士和小眾人群。作為世界領先的視頻新聞供應商,在BBC看來,服務受眾、提升用戶體驗永遠沒有止境。悉心觀察每一類受眾的不同特點,尊重他們的多樣化需求,竭盡所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盡可能多的受眾,從而保持自身在視頻新聞領域的領先地位。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供稿,本期譯評: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