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曉鵬
浸新聞—媒體如何玩轉360°全景新聞
□ 文/周曉鵬
盡管目前VR硬件的用戶尚不成規模,VR技術和新聞產品本身也仍未成熟,但對于新聞媒體來講,應用VR技術不僅是創新新聞報道方式的需要,更是在新技術背景下推動媒體轉型升級、維持行業地位的必要選擇。因此,怎樣更好地利用VR技術進行新聞產品的生產與傳播,可能是以后很長時間內媒體機構需要面臨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浸新聞 VR技術 全景新聞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VR)是近兩年新聞領域談得最多的話題之一。在2015年,《紐約時報》、BBC、美聯社、ABC News、《衛報》等多家世界級新聞媒體陸續推出了基于VR的新聞產品,國內的《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以及新浪等新聞門戶也快速予以跟進。應該說,VR技術推動信息傳播可視化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對于新聞機構來說,想更好地制作VR新聞,一個關鍵的前提是正確地認識VR新聞與傳統報道方式的差異。如果無視兩者之間的區別,使用傳統新聞制作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制作VR新聞,那么其在VR新聞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終會變得越來越被動。
VR新聞與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報道邏輯上的差異。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是聚焦,即鎖定一個新聞點,然后選擇特定的信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對其進行解釋、說明或論證。而VR新聞則更加注重體驗,它不僅向受眾呈現與這一新聞點相關的信息圖像,也會將周圍的其他背景圖像一起進行呈現,讓受眾自己體驗、探索報道想要表達的核心主題。
兩者在報道邏輯上的不同偏向,將導致其在新聞制作層面出現巨大不同。比如,在傳統的報道方式中,媒體作為“把關人”可以通過后期對文字、圖片或視頻的編輯,從而發揮議程設置的作用,影響公眾對特定議題的態度和觀點。但對于VR新聞來說,由于其采用的是全景攝像,因此從理論上講無法進行裁剪編輯,否則“虛擬空間”就會出現“斷裂”。因而,與傳統的報道方式相比,VR新聞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還原新聞的現場。
又如,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通常會為受眾提供一條十分明晰的新聞主線,所有的素材圍繞該主線逐步鋪展。但是在VR新聞中,新聞情節的推進不再依靠記者或編輯,而是由受眾自己選擇決定。因此,VR新聞在引導受眾挖掘新聞時需采用的敘事手法也將極大區別于傳統報道方式。
此外,另一個顯著的區別還在于兩者在閱讀方式上的不同。傳統的新聞報道以文字、圖片和普通的視頻為載體,直接閱讀或觀看即可。但VR新聞一般則需要借助特定的頭顯設備,此外還可能有運動跟蹤和眼動跟蹤設備用以跟蹤身體和眼球的動作來優化觀看體驗,以為受眾提供更完美的沉浸感受。但這些功能的實現均需要在視頻內容的制作過程中加強與相關技術的配合。
由于目前VR硬件設備的普及度不高,眾多媒體的VR新聞布局選擇了從適用性較強的360°全景新聞切入。這種報道方式利用了VR的全景攝像技術,在提供全視角影像的同時,實現了讓受眾自由選擇觀看角度和內容的功能,此外還降低了受眾閱讀VR新聞的硬件門檻,擁有VR頭顯設備的受眾可以使用設備進行觀看,尚沒有頭顯設備的受眾也能夠通過網頁或移動設備播放閱讀。
360°全景新聞使“身臨其境”的信息獲取和消費成為可能,這也將逐步改變人們的新聞消費偏好。但這種報道方式的流行,隨之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是不是所有的新聞都適合采用這種方式報道?
2015年10月13日,CNN和《華盛頓郵報》為試驗新技術推出了一次VR轉播和一則360°全景新聞。報道選擇了當天民主黨候選人選舉的一場電視辯論,雖然花了很多心思,但最終卻沒有獲得預期效果,觀看了VR新聞的網民在網絡上吐槽其“沉悶”“無聊”,雖然這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畫面不清晰、缺乏互動等技術因素的影響,但最為關鍵的原因則是,辯論活動主要為觀點和話語的交鋒,缺乏豐富的場景或激烈的動作,而后者才是VR報道的優勢。
那么,什么樣的主題適合采用360°全景新聞,或VR新聞來報道?2016年5月10日,Facebook發布了2016年以來該網站最受歡迎的10個360°全景視頻榜單。[1]雖然這10個全景視頻并非都屬于新聞類內容,但卻清晰地展示了用戶對360°全景視頻的主題偏好。
(一)對突發事件現場的報道
從榜單上看,最受網民關注、播放量最多的全景視頻是突發事件的現場報道。這則360°全景新聞報道由ABC News在2016年1月制作推出。這一時間正值歷史罕見的超級風暴“喬納斯”侵襲美國東北部地區,致使華盛頓、紐約、費城等多個城市停擺,十余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在此背景下,ABC News通過360°全景視頻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了暴雪襲來時刻紐約時代廣場的景象,滿足了突發事件情境中公眾對外界或受災地區情況的信息需求。
(二)對宏偉自然景觀的報道
除了突發事件報道,有3則視頻來自美國《國際地理》雜志。這三則視頻分別通過全景視頻展示了俄羅斯堪察加火山噴發的場景、堪察加半島上熊在湖邊捕食鮭魚的場景以及位于贊比亞和津巴布韋交界處維多利亞瀑布頂部“魔鬼池”的美麗景觀。這些視頻所展示的自然奇觀在過去的2D視頻中其實司空見慣,但這三個視頻的觀看量卻都達到了令人驚訝的700萬次。這說明,在內容無實質差異的情況下,全景視頻為受眾提供的仿佛身臨其境的體驗,是這類視頻受到關注的關鍵因素。
(三)對體育賽事現場的報道
第三類網民明顯的偏好是以體育賽事現場為報道對象的360°全景視頻,包括西班牙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官方發布的9萬名觀眾致敬前主教練約翰·克魯伊夫和英格蘭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官方發布的數千球迷在球場上共唱該隊隊歌《你永遠不會獨行》。這兩則全景視頻的觀看量都達到了數百萬,這意味著在一些體育賽事中,受眾對360°全景視頻有著顯著的需求,運用360°全景視頻報道體育類內容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報道的關注度。
當然,上述三個方面并沒有涵蓋360°全景新聞所適用的所有報道主題,其他諸如以戰爭難民、災難性事故等社會現象為主題的全景新聞也受到了網民的關注和肯定。但這些主題所設計的話題、事件、新聞素材等,可以成為某種參照系,媒體機構可以以此為參照,對360°全景新聞的報道選題、報道角度、報道方式等進行設計和規劃。
(一)VR設備有待進一步普及
盡管360°全景新聞可以在計算機和移動設備上觀看,但若想要獲得更好的浸入式體驗,VR頭顯設備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當前VR市場上,主要的頭顯設備如Facebook旗下的Oculus Rift、谷歌的Google Cardboard、三星的Gear VR等,其用戶規模大多在今年剛剛達到百萬級[2],并且這一數字還是世界范圍的整體用戶規模。與此相比,我國VR設備的普及程度更低:一方面,上述世界幾大主要的VR頭顯設備尚未能夠正式進入我國市場,另一方面,盡管國內研發VR設備的公司并不少,但在視頻矯正、音頻輸出、續航能力以及可操作性等多個技術問題上還存在很大差距,其產品的市場認同度也不高。設備的制作和普及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在目前VR新聞發展的初期階段或許并不明顯,但從長遠視角看,其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制約我國VR新聞發展的主要因素。(二)全景新聞的制作技術有待提升

□ ABC News推出的360°全景新聞《暴風雪中的紐約時代廣場》。
全景新聞的發展所面臨的障礙還不止于頭顯設備一個問題,就其本身而言,360°全景視頻的報道方式還需要一種新的視聽敘事手法。在傳統的2D影片剪輯方式中,制作者會通過特定的鏡頭以及鏡頭的切換向受眾展示敘事的焦點以及推進情節。但全景視頻的鏡頭是全視角的,并且不能進行刻意的剪輯設計,否則就會影響受眾的觀看體驗。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引導受眾觀看新聞內容、突出報道主題便是新聞制作者要面對的一個新問題。
同時,受制于我國網絡的帶寬以及移動終端APP的播放能力,360°全景新聞還需經常面對視頻清晰度不夠、播放過程不流暢等問題,這兩點在VR直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其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下VR新聞無法在我國大規模普及。因而,VR新聞的快速發展,還需要網絡傳輸系統真正起到支撐的作用。
(三)受眾的使用習慣尚未養成
用戶還未養成使用VR新聞的習慣,對于很多受眾來說,其甚至還缺乏觀看VR新聞的渠道和能力,因此VR新聞往往并不是受眾觀看同一新聞內容的首選方式。而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除在觀看設備和制作技術方面進行改善和提升,更為關鍵的是要改變受眾過去長期形成的信息接收模式,比如只習慣觀看傳統的局部影像、更偏好被動欣賞而非主動控制觀看進程、習慣裸眼觀看而排斥戴頭顯設備等等。
對于很多受眾來說,適應新技術帶來的變化非常困難,因此,受眾使用習慣的培育總會經歷一段較長期的過程。在這一問題上,部分商業媒體已經率先開始了實踐。新浪VR視頻頻道在4月宣布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多所高校進行合作,共同建立VR實驗室,將VR課程帶入相關專業的課堂之中,首先幫助高校學生認識VR、了解VR并掌握VR的拍攝方法。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傳播VR知識、培育VR新聞未來的受眾群體,同時也有利于為自身培養一批VR新聞的內容生產者,從而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四)互動性和個性化仍需加強
交互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征,其主要體現在使用者對虛擬環境中對象的可操作程度和從虛擬環境中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對于VR新聞,互動性實際體現為多個層面,其既指通過受眾行進帶來情節和報道場景的轉變,也指受眾對場景中對象的操作以及與其他受眾進行互動交流等。從目前的360°全景新聞來看,媒體在實現第一層面的互動方面已經較為成熟,但在后兩個方面則仍顯欠缺。
2016年3月,BBC推出了世界第一檔全程使用360°全景拍攝的科技欄目《Click》,節目的主要內容是為受眾介紹一些有趣的科技手段。值得借鑒的是,該節目為受眾提供了一個互動版,受眾在觀看節目視頻時可以選擇切換至互動版,并通過VR頭盔和其他觀眾互動交流。
除此之外,制作技術的高門檻使360°全景新聞或VR新聞目前仍以PGC內容為主。PGC盡管可以保證內容本身的新聞價值和報道的專業性,但卻很難滿足受眾對個性化信息的需求,而這又很可能會削弱受眾對這一報道方式的喜好。從這一角度上看,洞察用戶的信息需求并為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內容亦是VR新聞未來需要突破的一個重要障礙。
(作者是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
【注釋】
[1] Most Popular 360 Videos on Facebook 2016,2016-5-11. http://www.androidauthority.com/facebook-popular-360-videos-2016-692047/
[2]2016年初,谷歌宣布旗下Google Cardboard的使用者超過了500萬(《谷歌Cardboard銷量超500萬臺 應用裝機量2500萬》,網易科技,2016-1-28,http://tech.163.com/16/0128/08/ BEDEUT3D00094OE0.html);2016年5月份,三星宣布了該公司的VR頭顯設備Gear VR的月活躍用戶超過了100萬(《Gear VR銷量大好,游戲界新的風暴來臨?》,178新聞頻道,2016年5月23日,http://news.178.com/201605/257987064020.html)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