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云杭蘭平歐陽南軍(.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2.西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 70072)
?
平板電腦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證研究①
韓麗云1杭蘭平2*歐陽南軍1
(1.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2.西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0072)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以及實證研究法,在分析了當代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育相結合可行性的基礎上,針對體育教學的特點,運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進行了教學環節與內容的設計,并在體育課堂籃球技術動作授課中實驗,使用了平板電腦教學的案例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校體育教育 平板電腦 應用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適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早已不再新鮮,而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移動學習在近10年的時間里成為全世界教育領域的熱點。但在體育課教學中,還沒有較為完整的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該文主要通過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課技術動作教學的實踐驗證,結合高校籃球教學,通過使用平板電腦,對學習資源以及教學策略等進行研究。
1.1 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是借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通過對圖像、聲音、文字、數字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它的核心是信息學[1]。
移動計算機與數字化學習的結合使得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資源,實現豐富的搜索能力與便捷的交互性[2]。主要通過掌上電腦、個人數字助理或移動電話等信息設備所進行的數字化學習。對任何組織而言,現代信息技術都變得愈來愈重要,而且它的本質已經從組織內部設計的技術或者課程,轉變為一項更廣泛而深遠的、需要組織去充分關注和利用的社會現象。這創造了無限的可能,也帶來復雜的挑戰[3]。
1.2 移動學習

圖1 課程結構設計圖
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認為:移動學習是遠程學習的一種形式。是遠程教育的第三個發展階段[4]。其本質特點是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學習。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認為:移動學習是指依托無線網絡、國際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老師通過利用無線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的教學活動,以及信息交流[5]。
該文認為: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通過無線網絡隨時隨地獲取教育資源信息、教育資源與服務,并在適當的情境下通過移動技術實現教與學的豐富互動,隨時隨地進行的數字化學習形式。
1.3 平板電腦使用特點
平板電腦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其尺寸大小和便攜性介于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既兼備二者的一些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在應用于移動學習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6]。
(1)便攜的移動性。平板電腦的屏幕尺寸大都為7~10英寸,重量在300~700 g之間,因此,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進行學習。目前,各類主流平板電腦均配備了WIFI或3 G上網功能,在有網絡接入點的地方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訪問移動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性的移動學習。
(2)顯示優質續航時間長。多數平板電腦分辨率可達1 280× 800像素及以上,同時配置IPS顯示屏幕,其屏幕響應速度快、可視角度大、色彩真實等優勢,給用戶以絕佳的視覺體驗。平板電腦續航時間可達10 h左右,基本能夠滿足學習者一天內的移動學習活動。
(3)多媒體的互動體驗性。平板電腦支持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采用的多點觸控屏幕技術,增強了人機互動性,帶來了全新體驗,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
(4)個性化設置。通過對平板電腦進行相應的設置,可以定制實現個性化的操作方式,如橫屏或縱屏瀏覽習慣,左手或右手操作習慣等。
2.1 實驗對象
西北工業大學2012級4個籃球教學班,采用了整班隨機分組。實驗組2個班,對照組2個班。學生身體素質、籃球基本技能水平相近,以及基本教學條件均相同。實驗組采用平板電腦輔助教學,對照組按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實驗在2014年3月~2015年1月進行。
2.2 課程結構設計
該論文中的課程設計是以3部分結構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即開始與準備、基本、結束3部分。這種結構基本部分分為兩段,可加大課的密度,正確處理技術教學與發展身體的關系。課程使用平板電腦教學的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
2.2.1 平板電腦在準備部分的應用
準備部分包括開始和準備活動兩個過程。
(1)開始部分:是課堂常規教學的體現,包括集合整隊、師生問好、課堂內容和要求的宣講、出勤人數、服裝檢查及處理見習生等環節。該階段教師可用平板電腦里的“輕松點名”軟件檢查學生出勤率,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提供了參考依據,提前將學生名單錄入為電子版本,可以節省期末計算成績的時間,而且電子出勤表通過網絡可以將成績及時更新、上傳。
(2)準備活動:通過培訓體育骨干對學生進行準備活動的管理。教師可以在平板電腦查看該節課的電子教案等相關教學文件,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增減教案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查看方式可以采用鏈接校園無線網絡,瀏覽查詢電子教案,當然這種方式優點是對所查詢的內容沒有限制,靈活性較大,缺點需要無線網絡的穩定性要好,受環境影響較大;也可以采取將課堂教案在課前錄入平板電腦,優點是查詢速度快,易上手,缺點是內容需要教師自己進行更新修改。
2.2.2 平板電腦在基本部分的應用
基本部分是一節課的主要部分,所以這個環節的教學關系到能否完成這堂課程的教學任務。首先,學生進行新課程內容練習之前,使用平板電腦展示技術動作圖片或播放簡短視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再使用平板電腦并結合動作示范進行集體講解。其次,在學生進行新內容練習時,可使用平板電腦自帶的錄像功能,選取兩種較為典型的學生練習動作進行錄制,即正確的動作與典型錯誤動作。對出現典型的錯誤動作,教師通過錄制的視頻,及時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慢動作、停止或對比等播放形式,讓學生發現自己動作不準確的地方,教師及時予以幫助改正。
在技術動作的講授過程中,共性問題統一講解,個別問題具體講解,并不是所有技術點都要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個別同學的錯誤動作可以在小群體中來講解,有一些極少數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個別講解的方法來完成教學。
2.2.3 平板電腦在結束部分的應用
最后的部分中也由學生骨干負責,以徒手操、身體舒展等練習放松活動為主。此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課堂的表現,在平板電腦上進行歸納總結,提出下節課教學重點內容,讓學生有所準備。在這一環節中平板電腦的使用較少,所以不多加贅述。
2.3 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平板電腦的體育課程結構設計,以籃球教學中“雙手胸前傳球”技術動作為例,設計適用于平板電腦的移動學習內容,突出平板電腦在體育課技術動作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2.3.1 教學內容設計
基于平板電腦的體育課技術動作教學內容及目標,應提前對平板電腦的使用環節和使用手段進行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就教學內容而言應突出重點與難點,即在接球與傳球時手部的動作方法,以及這一系列動作的身體配合,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
2.3.2 腳本撰寫和素材設計
基于平板電腦的籃球雙手傳接球課程的資源媒體設計腳本如表2。
在完成整體資源使用腳本設計后,還需要對每個軟件模塊進行使用設計,應涵蓋以下內容:軟件的媒體類型、使用時間以及使用方法。設計者還可以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增減,輕松點名、WPS Office文檔閱讀軟件、Coach’s eye軟件的腳本設計見表3~5。

表1 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內容設計

表2 雙手胸前傳接球資源媒體腳本

表3 輕松點名軟件使用腳本

表4 WPS Office文檔閱讀器使用腳本

表5 Coach`s eye軟件使用腳本
完成基于平板電腦的課程設計后,初步規范了移動設備在體育課堂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下面將相應的軟件使用進行展示。當課堂開始后,體育委員進行整隊檢查人數,教師打開平板電腦,選擇“輕松點名”軟件進行考勤檢查,軟件使用情況如圖2所示。
在學生骨干組織學生進行熱身活動時,如有需要回顧電子教案,教師可以打開手中的平板電腦,點擊“WPS Office文檔閱讀器”軟件。在此之前,教師需要將該堂課或者該學期的教案保存至平板電腦中,WPS Office軟件在當文檔打開之后會進行自動保存,瀏覽過的文檔會顯示在屏幕首頁。教師可根據需要選擇電子教案點擊查看,值得關注的是,該軟件在文檔閱讀時可以使用記號筆進行編輯,遇到重點或需要標示的地方,教師可在屏幕上用手指滑動軟件會記錄下軌跡作為標記如圖3所示。
在課程的基本部分,可以使用平板電腦輔助教學的環節有兩個,第一使用平板電腦播放學生們感興趣的簡短畫面或視頻,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播放視頻畫面圖4所示。當使用者打開Coach’s eye應用程序會出現如圖5的畫面。該畫面顯示的正是應用軟件中的資源庫,所有在上課時錄制的視頻會保存在資源庫中,可供教學使用。

圖2 輕松點名軟件使用界面

圖3 WPS Office 文檔閱讀器軟件界面

圖4 平板電腦播放簡短視頻 圖5 coach’s eye操作界面
另一個可以使用平板電腦的環節是使用平板電腦對教師教學過程或學生練習過程進行簡短錄制。可以錄制教師動作示范視頻,如圖6所示,并給動作技術理解不深刻的同學進行觀看,通過軟件自帶的標記功能,教師可以給予更直觀的指導。例如在傳球的過程中,動作方法是傳球時雙手持球于胸腹之間,兩肘自然彎曲于體側,眼睛平視傳球目標。傳球時后腳蹬地發力,身體重心前移,兩臂前伸,兩手腕隨之旋內,拇指用力下壓,食、中指用力撥球并將球傳出,球出手后,兩手向下略向外翻。教師在現場進行示范時,通過錄制可以對視頻上出現動作關鍵點時進行標注,也可以進行示范教學視頻的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傳接球這節課堂練習中,通過對動作做的規范和不規范的學生練習進行錄制,并及時進行動作分析,給同學們現場直觀地講解,教師使用coach’s eye錄制的正確與錯誤動作對比視頻,如圖7。
通過該節的實踐展示證明:教師在體育課技術動作教學中通過使用平板電腦的輔助,可以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減輕教師負擔,也可以加快學生對體育課堂技術動作的理解速度。
4.1 結論

圖6 使用coach’s eye錄制的動作示范視頻與對比視頻

圖7 正確與錯誤動作對比視頻
(1)平板電腦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利用平板電腦與無線網絡的技術,可以進行新穎、形象、直觀地教學,同時可以有效地對學生、教案、教材等教學文件的管理全部實現電子化,有效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無紙化辦公。
(2)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平板電腦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記錄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用再現、重復、對比、慢放等方式將動作的重點難點展現出來,既方便了教師教學,又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學效果顯著。
(3)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比較中,實驗班的課堂積極性明顯優于對照版,學生的主動性非常明顯。教學考核表明實驗班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班。
4.2 建議
體育實踐教學中,在熟練掌握使用平板電腦輔助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熟悉使用平板電腦的相關軟件,以及各類教學素材撰寫和查詢,教學工作都需要教師提前精心的準備。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根據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完善教學素材等。
教師在使用平板電腦時,使用時機和時間點的把握非常重要,體育教學有它的特殊性,實踐性強,是以身體活動為主,技術動作形成也有其一定的規律。實踐證明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分化階段應用平板電腦輔助教學的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劉倩倩.信息技術與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整合的應用現狀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
[2]劉輝.信息技術在體育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信息技
術教育,2014(16):109.
[3]毛毅鋼,趙培禹,徐濤.基于平板電那的移動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95-99.
[4]郭紹青,黃建軍,袁慶飛.國外移動學習應用發展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5]傅健,楊雪.國內移動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十年瞰覽[J].中國電化教育,2009(7):36-41.
[6]劉玉平.基于平板電腦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通訊作者:杭蘭平(1971,4—),男,漢,陜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體育社會學等。E-mail:hlp008@163.com。
作者簡介:韓麗云(1990—),女,漢,山東濰坊人,西北工業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①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88460720);西北工業大學人文社科基金(3102014RW004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60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