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智(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吉林長春 130022)
?
百米定向“全梅花點”地圖之設計制作與應用
周黎智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吉林長春 130022)
摘 要:定向運動引入中國已經幾十年,隨著定向運動的發展,比賽的模式和項目也越來越豐富。百米定向原被成為微型定向,是一種新型的徒步定向運動形式。百米定向具有場地面積?。?00 m×100 m)、觀賞性強、技術性高、競爭激烈、易參與、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勝出時間短等特性,在我國也是受到許多定向運動愛好者的青睞。通過對百米定向這一新型定向運動項目的操作性、競爭性、觀賞性、推廣性以及百米定向的特殊性,設計一種在田徑場中“全梅花點”的場地地圖、定向路線和競賽模式。
關鍵詞:定向運動 百米定向 路線 地圖設計
定向運動是一項參與者借助指北針和定向運動地圖上的若干個檢查點,自己選擇路線尋找檢查點,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比賽的運動。定向運動在國外已有百余年歷史,1983年定向運動引入中國,這幾十年定向運動在我國蓬勃發展,從1994年北京懷柔開始至今,我國每年都會舉辦“全國定向運動錦標賽”;2002年浙江杭州開始禁至今,每年都會舉辦“全國學生定向越野錦標賽”。
百米定向作為正式比賽首次出現在2005年于湖南郴州舉辦的全國定向錦標賽上,在蘇州舉辦的第2屆全國體育大會把百米定向設為正式比賽項目并設男女金牌各1枚,之后在云南昆明舉辦的國際定向排位賽中設立百米定向項目,受到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官員和世界優秀定向運動的肯定。
百米定向原被成為微型定向,是一種新型的徒步定向運動形式。百米定向具有場地面積小(100 m×100 m)、觀賞性強、技術性高、競爭激烈、易參與、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勝出時間短等特性,在我國也是受到許多定向運動愛好者的青睞。并且百米定向已被許多學校加入體育教學當中去了。
百米定向尤其是對參加者在高速奔跑下的短時間內讀圖、作出正確判斷是個挑戰,是對參加者智力、體力、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和鍛煉。以參加者為中心,通過充分利用場地器材的變化,運用“體驗式情境教學方法”把想象思維訓練有機地滲透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比賽手段和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以情入境、以境樂練,真正體驗了運動的樂趣,又激活了參加者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從而培養參加者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教學內容情節化和生活化本課以尋找快樂為主線,讓參加者在課堂中感悟自己的快樂,感悟他人的快樂,從而體現體育運動的快樂,并且把教學與生活實踐融為一體,與自然教育融為一體,與品德教育融為一體。由于百米定向的操作簡單、比賽易于組織、成本低、觀賞性和趣味性足等特點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青少年和中小學體育老師的喜愛,并受到了亞太各國定向組織的高度關注。
研究者利用校園中的標準400m田徑場,設計制作一張在校園田徑場內的百米定向地圖和路線,從百米定向所特有的觀賞性、競技性、安全性、時間短、參與性強、可控性好、普及和推廣作用高等獨特性質,希望能為百米定向提出一種新的競賽方式。
1.1 百米定向的場地設置
以校園400m標準田徑場作為競賽場地,只需在足球場中放置檢查點即可,不需放置其他參照物。利用足球場中明顯邊界可以快捷的放置檢查點、確定競賽區域和標定地圖,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不會因為失誤和出錯等情況越出競賽區域。觀眾能在田徑場的看臺上面觀看比賽運動員比賽的全過程。并且這樣的場地也利于地圖和路線的設計。
1.2 百米定向路線設計
這樣的路線設計,在每次百米定向競賽中,保證地圖比例為1∶800,之所以比例定為1∶800,就是考慮到田徑場和磁北線之間的夾角,這個比例在田徑場與磁北線任何夾角的情況下,都能在A4大小的紙張中放下競賽區域。這條“全梅花點”路線當中,每次每條競賽的路線直線距離都是800 m,在布置檢查點時,借助測距儀布置,能保證每次路線和檢查點之間的距離相同。檢查點數量方面,每次每條路線都是33個檢查點,這樣設計能保證每個檢查點都是“梅花點”,每條路線檢查點數量和檢查點的位置都是一樣,這條路線能利用出入點方向不同,設計出許多檢查點數量相同、距離相同和爬高量相同的不同方向的路線。在競賽當中,相隔出發的批次,能利用不同方向的路線進行成績比較??刂坪脠龅叵嗤z查點數量相同和直線距離相同的外在因素,能直接通過時間來判斷運動員成績是否提高和進步。
1.3 百米定向起終點設置
在起點和終點設計方面,能根據競賽情況設置起點數量(也就是出發道次)和終點數量。在競賽人數較多的情況下,能在田徑場跑到上面設置8個起點和4個終點。人數不多的情況,或者在跑道被使用的情況下,能設置4個起點和4個終點。每名參賽運動員,對應都有自己的道次,在打點時,不會因為人員過多出現搶點的情況。在計時方面,不需要通過終點裁判的判定和計時來評判成績,直接通過計時設備判定。出發時間間隔設定為5 min,在進行過練習的參賽人員,5 min足夠完成直線800 m的比賽,參賽運動員在5 min還未完成比賽的情況下,直接作為超時處理,下一批次的運動員直接出發,這樣能有效地控制比賽時間。
1.4 百米比賽競賽機制設計
比賽利用淘汰模式進行,出發按照組別先后出發,同組別出發時每批次分成8道次或者4道次進行競賽,一個組別競賽完成之后進行下一個組別。因為能設計外在條件相同檢查點方向不同的諸多路線,在相鄰出發批次隨機分發不同競賽路線,這樣能避免后面批次出發的運動員能猜測或者提前預知自己的比賽路線。對未被淘汰出局運動員進行成績排名,根據比賽時間和參賽人數情況進行半決賽或者直接決賽。在比賽有效時間為5 min和出發道次沒8道的情況下,每小時能出發96名運動員。
目前許多百米定向運動賽事大都是為初學者開展,其實百米定向在路線和場地上多做規劃設計,也是能很好體現定向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百米定向作為觀賞性和競爭性最強的定向運動項目,對參賽運動員體能、技術和心理都是非常大的考驗。百米定向需要運動員反應速度快、讀圖能力強、體能爆發性好、出入點和打點過程流暢,該研究設計能很好地體現百米定向這些特性,具體體現歸納如下。
2.1 場地選擇
場地采用標準的400m田徑場,這樣的競賽場地非常容易解決。因為競賽場地在田徑場中,在許多運動會中,可以利用田徑場中空閑的區域進行百米定向競賽,能將定向運動以百米定向的形式加入競賽項目當中,對于定向運動的推廣和普及都是一項很好的方式。
2.2 場地布置
競賽所需器材較少,檢錄區域、競賽區域和成績統計區域均在田徑場中完成。競賽區域較小,布置場地所需要的時間較少,能快速將場地布置和利于管理。
2.3 競賽器材設備管理
競賽只需8個起點、16個檢查點、4個終點和成統設備,所需設備較少,起點和檢查點都在田徑場中,區域不大,對于器材設備的管理安排非常簡便。
2.4 工作人員管理
此項百米地圖路線設計能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需求,檢查點方面不需要看點人員,競賽區域一眼就能看到。檢錄和成績統計也均在田徑場中,人員的管理和機動性都很方便。起點出發采用電子發令器,運動員一人一道次,5min一批次,運動員根據發令器指示出發即可。終點采用定向運動專業計時設備,終點不需要其他計時排名和成績登記裁判,成績和排名利用成績統計軟件即可。這樣能減少工作人員數量。
2.5 路線設計
由于定向運動的競賽特性,為了防止運動員提前預知路線,此項研究設計能設計許多直線800 m、33個檢查點和檢查點出入不同的路線。只要保證同一批次的運動員路線一樣,出發點不一樣的條件,在同一批次中,運動員跟跑和搶點情況就能很好的避免。因為直線距離、檢查點數量和場地都一樣,保證了競賽的公平性。在出發批次不同的運動員中,路線和出發批次打亂,沒有固定的規律,防止運動員根據前面批次運動員跑的路線提前預測自己的比賽路線。
2.6 觀賞性和競技性
百米定向在作為定向運動項目中觀賞性是最強的,但是由于定向運動的場地原因,國內對于百米定向這個觀賞最強的項目,并沒有完全發揮它優勢發揮出來。而此研究設計從場地選擇、路線設計和觀眾的安排入手,參賽運動員從檢錄、待發、競賽過程以及成績打印都能在觀眾的觀賞中完成。運動員同時出發,除了犯規和成績無效,需要賽后成績統計判定,運動員在同組競技時,觀眾能通過運動員打終點的先后順序直觀的看到排名,這對于觀賞和競技都是一種新的方式。
百米定向作為國內宣傳、普及和推廣定向運動的主要手段,收到許多定向愛好者的青睞,也是學校作為定向運動教學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定向運動受到場地、地圖及路線設計方面的影響,如,場地、地圖不公開和場地觀賞條件受限,使定向運動在宣傳、觀賞以及直播這些方面受到許多的影響,所以,百米定向在競賽模式和宣傳手段需要創新,讓定向運動能更好的推廣普及,讓更多定向愛好者參與進來,讓校園定向有更多的教學訓練方式。
校園田徑場“全梅花點”的設計從定向運動的競賽模式、場地選取、校園教學和觀眾的觀賞角度出發,不但能推廣普及定向運動,利于觀眾觀賞比賽,參賽者和組織者參與方便,又能達到定向運動的競賽標準。在學校開展和組織都是一種創新的方式,為百米定向提供一種新的競賽模式,為定向運動未來體育教學的改革多一種選擇和嘗試,為定向運動研究寫下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呂佑玫.臺灣地區百米定向地圖之設計制作與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19):159-160.
[2]葉朝忠.推廣“百米定向”的可行性因素[J].山東體育科技,2004 (3):123-124.
[3]任衛華.青少年定向越野百米定向賽信息技術要點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4(3):49-51.
[4]杜少輝.“五子棋”百米定向賽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09(9):142-143.
[5]周紅偉.定向運動比賽中基本技能的運用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4(2):72-7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52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