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明(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
青少年肥胖原因與有效防治建議分析及闡述①
呂東明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摘 要:目的 分析及闡述青少年肥胖原因及有效地防治建議,以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該市某高中800名青少年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選擇時間為2015年5月—2016年2月,分析青少年的基本情況,按照標準將其分成肥胖組及正常組,其中肥胖組310名,正常組490名,分析青少年的飲食、運動及心理等因素,找出肥胖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建議。結果 兩組青少年之間對比的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等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青少年肥胖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環境、積極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等是防治肥胖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青少年 肥胖原因 防治建議
隨著經濟水平及物質基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變,導致肥胖日益增加且日漸趨于年輕化。據統計,我國青少年肥胖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1],極易導致生理功能出現障礙,影響其學習與生活,更易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發生[2]。因此,找出青少年肥胖原因并給予防治建議顯得尤為重要,該院為了分析青少年肥胖原因及有效地防治建議,針對該市某高中800名青少年學生進行了觀察及統計,現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擇該市某高中800名青少年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選擇時間為2015年5月—2016年2月,分析青少年的基本情況,按照標準將其分成肥胖組及正常組,其中肥胖組310名,男生186名,女生124名,年齡15~18歲之間,年齡均值為(16.13±0.58)歲,體重在76~95 kg之間,平均體重為(82.10±5.24)kg;正常組490名,男性258名,女性232名,年齡14~18歲之間,年齡均值為(16.52±0.62)歲,體重在42~72 kg之間,平均體重為(57.14±2.26)kg。該次觀察均在學生及學生家長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該次觀察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對兩組青少年學生的基線資料進行均衡性檢驗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分析并統計青少年學生的基本資料、運動情況及飲食情況,并進行肥胖組與正常組之間的對比。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青少年學生之間對比的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等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在該次研究結束后,將兩組青少年學生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的研究數據,均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在確認無誤后錄入到SPSS21.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以數據上下浮動5%作為可信區間。計數資料的表示使用例數(%),對比方法使用c2檢驗。P<0.05時表示兩組青少年學生之間對比的觀察指標存在差異,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時表示兩組青少年學生之間對比的觀察指標不存在差異,差異無統計學無意義。
兩組青少年學生之間對比的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等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得出,近10年來我國青少年肥胖現象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及心理活動[3]。肥胖主要是指人體內脂肪量超過同齡人正常標準的20%。因此,有效分析青少年肥胖原因,并根據根本原因提出有效地防治建議顯得十分重要。肥胖發生原因主要與膳食結構不

表1 對比兩組青少年學生的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n(%)]
合理、運動量較少及脂肪、糖類、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教育及蛋白質攝入量增加等因素有關[4],針對以上因素,提出以下幾點防治建議。
(1)加強肥胖的宣傳教育力度:針對學生及其家長開設專門的講座,為學生及其家長講述超重及肥胖的危害,讓其認識到肥胖不僅會使青少年行動不便利、影響心理活動、還極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綜合病癥[5]。告知學生家長在孩子生長發育階段既應該保證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又要防止營養攝入量過多的問題。為學生及家長詳細講述青少年發育階段所需的蛋白質、糖類及脂肪含量,避免或減少出現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現象。
(2)加強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教育:肥胖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常見誘因之一,部分肥胖青少年認為自身體態較難看,存在長期自我形象貶低現象,導致自卑心理,部分青少年還會造成嚴重社交障礙出現[6],嚴重者甚至出現抑郁、自殺等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此類青少年極易導致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形成被動退縮的行為特征等現象出現,家庭、社會及學校需從小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能力的建設及培養,讓其擁有樂觀、積極向上、自信的心態、主動、頑強的毅力,培養其自我限制能力,適當鼓勵自己,表現自己。
(3)鼓勵青少年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消除肥胖的主要方式為通過適量的運動及體育鍛煉將體內多余的熱量消耗出去,在學校,應鼓勵青少年學生進行簡單的、不受限制的及容易堅持的體育鍛煉,如,長跑、騎自行車、跳繩、漫步行、健步行、仰臥起坐、俯臥撐、溜旱冰、健身操及游泳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運動及體育鍛煉時,應遵循運動量由小至大,運動技巧由容易至難,運動項目由少至多,運動時間由短至長的原則[7],積極進行全身體育鍛煉及運動,將體內多余的熱量消耗出去,達到減重及減脂的效果。
該次觀察的結果數據中顯示得出,正常組青少年學生與肥胖組青少年學生之間對比的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等指標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說明膳食結構、體力活動量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等指標是影響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應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肥胖根本原因對其實施相應防治措施,保證青少年學生正常生長發育。
綜上所述,肥胖主要是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體力活動量過少及脂肪、糖類及蛋白質攝入量過多等原因造成,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規范飲食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張俊清,高妍,郭曉蕙,等.肥胖青少年血清瘦素、胰島素和胰島素原水平的變化[J].中華內科雜志,2002,41(4):221-223.
[2]張競帆,李玲.兒童及青少年肥胖與甲狀腺功能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4):2729-2731.
[3]徐中亞,余章斌,韓樹萍,等.1985~2010年中國青少年學生肥胖發生率的變化及趨勢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12):56-58.
[4]張玉華.青少年肥胖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1, 9(35):153.
[5]周偉.兒童青少年肥胖發生的原因及預防[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11(2):207.
[6]鄒志春,陳佩杰,莊潔,等.體質指數法、皮褶厚度法和生物電阻抗法判斷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一致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2,36(1):64-67.
[7]劉鵬亮,王炳元.青少年脂肪肝:狂飲與肥胖[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2,15(3):189-190.
基金項目:①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QN20162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36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