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根本是保護、傳承、發展好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關鍵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扶持壯大一批文化企業、產業園區,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支柱性產業,讓文化資源轉化為貴州后發趕超的強勁動力。
做優做強特色文化產業,提升文化品牌競爭力。文化品牌是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博弈文化市場的“殺手锏”?!岸唷迸c“和”的文化資源,是實現貴州文化產業“優”而“強”的重要根基,是形成文化品牌強大競爭力的深厚源泉。要通過管理機制創新,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不斷強化形成文化品牌的內生動力;要通過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市場運作手段,做優做強以“多彩貴州”為代表的民族歌舞、工藝美術等特色文化品牌;要充分發揮省十大“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推進形成貴陽陽明文化、遵義紅色文化、畢節和六盤水彝族文化、黔東南苗侗文化等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集群,不斷累積品牌價值,提升品牌競爭力。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壯大骨干市場主體。改革是動力,改革顯活力,改革出效益。文化企業是文化市場的主體,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壯大國有和非國有兩個文化市場主體,鼓勵大型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大力支持省級及市(州)組建綜合文化企業集團,鼓勵省屬國有文化集團建設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的數字資訊產業鏈;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運營和評價考核機制,建立省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機構,推動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
探索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有效嫁接的路徑。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要建立健全資本、金融、信息等文化要素市場,實現人才、資本、產品的自由流動。加強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嫁接,推動廣電網絡、出版集團等文化企業上市,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競爭力的文化骨干企業,積極引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探索開展新聞出版企業實行特殊管理股,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支持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釋放全社會發展文化產業的活力,激活民間文化力量。
做好“文化+”文章,開辟文化產業發展新載體新業態。順應大眾旅游時代大潮和全省旅游業將“井噴式”增長的態勢,下大氣力提升旅游業的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大數據戰略行動為契機,推動實施大數據+文化創新創業,推進內容創新、傳播方式創新,使文化產業乘云而上;以項目品牌化、運作市場化、服務專業化為方向,做大做強文化會展,提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貴州)民族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博覽會等會展品牌影響力,把貴州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平臺。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是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題中之義和必由之路。貴州文化產業必將在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戰略布局和實施中根深葉茂、碩果累累。(執筆:吳文仙 責任編輯/袁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