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凱 劉澤林
平壩區羊昌鄉發揮自身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大農業”強力推進“大扶貧”。
安順市平壩區羊昌鄉發揮自身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持走農業發展之路,積極打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版,以“大農業”強力推進“大扶貧”。
羊昌鄉是平壩區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平壩糧倉”美譽,境內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全鄉總面積7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萬畝,轄7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寨,總戶數4760余戶,人口2.4萬人。2013年全鄉農業總產值78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2014年農業總產值1.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89元;2015年農業總產值1.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95元。
現代農業風生水起
室外大棚連成一片,室內四季瓜果飄香怡人。
位于羊昌鄉境內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地處貴州省“井”字型交通骨干網絡的核心區,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被列入貴州省“5個100工程”。
2011年,平壩區與貴州省供銷合作社成功簽約,在羊昌鄉計劃總投資56801.9萬元,創建全省第一家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按照規劃及功能設置,分區布局為“一區五園”,即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精品蔬菜生產園、特色優質米生產園、健康養殖示范園和農家樂經營示范園5個功能園。每年可實現總收入32640萬元,農民增收達18696萬元,人均收入7085元。
“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投入2237.35萬元,已完成21000平方米連體大棚及噴滴灌系統安裝、智能溫室主體工程、園區主干支道硬化及戶外旱地示范地噴灌系統安裝、水稻全程機械化插秧示范等項目。成功入駐龍頭企業5家、合作社5家、種養大戶16家,經營主體總產值達6240萬元,利潤總額428萬元,上繳稅金33萬元,預計今年產品銷售收入達4000萬元。”園區負責人周小峰說。
周小峰介紹,園區將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核心示范區2萬畝,產業拓展區10萬畝,打造一個市場定位準確、區域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產品特色突出、服務體系健全、設施配套完善、核心價值區年總產值綜合達3.264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通過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示范帶動和輻射引領,羊昌鄉建成鄉級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形成兩個園區六個基地(優質米種植基地、信鴿休閑基地、綠化苗木基地、生態果蔬基地、優質蓮藕基地、中藥材基地)的現代大農業發展態勢。全鄉流轉土地8000余畝,擴大蓮藕、西瓜、魔芋、烤煙、中藥材、獼猴桃、蔬菜、草莓、折耳根、綠化苗木等種植規模,實現當地農業人口就業、再就業4000余人,年創利潤達6000多萬元。
“我們將以兩個鄉級園區、六個基地建設為主要抓手,把農業產業、少數民族風情與生態環境打造結合起來,連線成片,串聯河流、田野、山林、村落、家庭農場、農莊,形成集生態觀光、采摘、休閑、養生、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景觀帶,實現農業高效發展,農民穩步增收。”羊昌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韋迪對羊昌的現代農業發展充滿信心。
優質大米聲名遠揚
陽春三月,繁花似錦。悠悠蕩蕩的羊昌河貫穿全鄉,河流平均寬度30米左右,年經流量3.4億立方米,河岸翠竹林立,河水清澈明凈,沙鷗翔集,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羊昌河兩岸是全省著名的水稻萬畝大壩之一——羊昌河豐產區。這里壩平土沃,盛產優質大米,2004年被貴州省政府認定為首批“無公害大米生產基地”。
羊昌鄉目前有3個水稻機械化插秧示范點、2個水稻糧增工程示范點,每年種植優質稻達1.5萬畝。因為品質優良、色澤亮麗,羊昌大米不僅走俏省內市場,還遠銷云南、四川、廣西等地。
走進已有15年歷史的上安米廠,四處可聞隆隆的大米加工聲。廠房內機器運轉不停,空氣里米粒飄香,等待拉米的運輸車隊排成長隊……
“羊昌鄉因為土質好、水源好,種出來的的大米深受市場歡迎,在20年前就已經聞名省內。”上安米廠負責人黃管倫介紹,廠里現已建成優質米產、加、儲、銷產業鏈,去年加工優質米1000多噸,凈收入100多萬元。
為打響“無公害優質米生產基地”品牌,近年來,羊昌鄉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聯合上安米廠、黔昌糧油、明全米業、昌禾米業等優質米深加工企業,推行“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實行早發動、多宣傳,擴大優質米種植面積,切實增加農戶收入。
“羊昌鄉稻香、龍海、昌河3個行政村均已成立優質米生產專業合作社,有優質米訂單農戶1000多戶。去年全鄉種植優質水稻1.5萬畝,優質米深加工6000多噸,實現收入1000萬元以上。今年將進一步發揮優質品牌效應,形成典型示范,錐形輻射,推動全鄉優質米產業全面發展。”羊昌鄉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明安介紹說。
目前,羊昌鄉共有大米深加工企業4家,擁有四鄰香米、布依農家妹、黔昌、昌禾、四在人家、黔中貢米等8個優質大米品牌。
平壩灰鵝走遍南北
天藍、地綠、壩子寬。擁有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的羊昌鄉打出脫貧攻堅戰“王牌”——以平壩灰鵝養殖為中心,發展生態養殖產業。
“平壩灰鵝是貴州傳統的土特名產,曾被錄入《貴州名產錄》。平壩灰鵝節糧、易飼養,肉味鮮美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驅風除濕、疏通血脈等功效,是難得的滋補性綠色營養食品。”提到平壩灰鵝的特點,羊昌鄉黨委書記張發龍如數家珍。
據了解,平壩灰鵝系明代洪武年間,由安徽鳳陽傳入,后經長期選擇培育出的一個地方新品種,成年灰鵝體重4.5至6.2公斤,最重達8公斤。
“我20多年前就開始專門從事灰鵝養殖,現在每年可向市場提供3000只鵝苗、1000只成鵝,凈利潤8萬元。”稻香村的周英德是羊昌鄉乃至整個平壩區的灰鵝養殖大戶,在品種繁育與提純、機械孵化技術操作、牧草種植加工及飼料調配等方面有著獨到的經驗。
2009年,平壩灰鵝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識認證,用平壩灰鵝制作的平壩鵝肉粉、鵝肉火鍋在省內外逐漸揚名,市場供不應求。
“下一步,我們將發動更多的農戶養殖平壩灰鵝,使之成為羊昌鄉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支柱,成為平壩區的閃亮農產品牌。同時,進一步抓好生態農業養殖結構調整,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壯大村級經濟發展,實施精準扶貧,幫助農戶找到脫貧突破口,發家致富奔小康。”張發龍對羊昌鄉接下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良好的生態環境賦予了羊昌鄉發展“大農業”的極大優勢,目前全鄉已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8000畝,完成生態植樹造林70余萬株,造林面積41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03%;共引進和成立10家農業公司、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3家養殖場,全鄉養殖信鴿5000只、麻鴨2000只、林下雞2000只、山羊1000只、大鵝2000只。(作者單位:平壩區新聞傳媒中心 平壩區羊昌鄉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