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錄虎
[摘要]對比了國內“211”高校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诙S碼技術開通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情況,發現在示范性高職院校與“211”本科院校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針對兩者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分析了其具體的原因,并提出了在高職院校基于二維碼技術開通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二維碼技術;“211”院校;示范性高職;移動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2-0084-04
1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給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及便捷服務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因而,基于二維碼技術的APP、微信等也逐漸在圖書館服務中普及和應用。二維條碼是指在一維條碼的基礎上擴展出另一維具有可讀性的條碼,使用黑白矩形圖案表示二進制數據,經設備掃描可獲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其具體表現形式有PDFF417碼、QR碼、漢信碼等[1]。盡管二維碼技術早在1994年得以開發,但其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卻是在2000年,日本富山大學首先使用[2]。2006年伴隨中國移動高調推出手機二維碼服務,使得二維碼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才開始拉開序幕[3],而真正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始于2009年[4]。因此,二維碼技術在國內圖書館的應用還比較短暫。據趙玉明等[5]2015年統計,國內114所“211”高校中有78所高校運用了二維碼技術,開通了圖書館微信或移動圖書館。此外,部分地方圖書館也開始了圖書館微信平臺、移動圖書館的建設,如遼寧省圖書館[3]、上海圖書館[6]等。隨著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國家也對高職類院校的發展提供了專項經費,比如“國家示范校建設”“國家骨干院校建設”等。因此,這類院校的硬件、軟件設施及圖書館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然而,針對國內示范性高職院校關于移動圖書館與二維碼微信平臺的建設情況,以及與國內“211”高校之間的差異狀況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因此,本文通過網絡調研了國內108所示范性高職院校(也稱“高職211”)的移動圖書館及基于二維碼技術的微信平臺建設情況,結合已報道的“211”高校建設情況,對比了兩類高校之間的差距,分析了原因,并針對高職院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2我國“示范校高職院?!币苿訄D書館建設現狀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是為了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啟動了被稱為“高職211”的“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被列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院校,除了在領導能力領先、綜合水平領先、教育教學改革領先、專業建設領先、社會服務領先,具有良好的建設環境外,還要求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力爭做發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以帶動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深化改革,提升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因此,對我國31個省區市10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圖書館主頁進行了調研,考察其在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建設情況,獲得如下結果,見表1。
表1的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所調研的10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中,有16個省級行政區的25所高職院校圖書館已開通了圖書館微信平臺或移動圖書館服務,僅占所有示范性高職院校的231%。上述調研結果說明,基于二維碼技術的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尚未在高職院校中普及。
結合已報道的文獻數據[4—5][7—8],對比分析了“211”本科院校和示范性高職院校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開通情況,如圖1所示。從圖1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開通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科院校各區域開通率基本上在50%以上,其中有4個區域超過65%,說明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在“211”本科院校中發展普及較好。相比之下,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開通率基本上不超過30%,且有5個區域低于25%。另外,在高職院校,各區域之間的開通率也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集中于華中和華南地區(見圖2),這些區域的院校占據了總開通院校的68%;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僅為1所。可見,開通移動圖書館和微信平臺的院校多集中于經濟或教育比較發達的區域。實際上,高職院校中強校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在移動圖書館和微信平臺的建設走在了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3本科“211”和高職“211”的差距原因分析
3.1 兩類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
查閱了部分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主頁,兩類院校的定位和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截然不同。高職院校主要定位于培養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其基礎理論教學主要針對應用,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而本科院校主要培養的是較扎實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級人才。培養的人才要求“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梢?,定位與培養目標的不同,會導致對知識量及面的需求不同。因而,對于定位和培養目標不同的兩類院校,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率就會存在很大差異。
3.2 國家財政對兩類院校的支持力度有顯著差別
近幾年,隨著示范校建設的開展,國家在高職院校的經費投入逐漸增加,但其總量與本科院校仍然相差甚遠。2013年職業教育經費僅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1036%,較2005年僅增長了211%[9]。然而,在2010年時占當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數57%的本科院校,卻獲得了16.43%的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10]。高職院校的資金主要用于實訓基地建設、優秀骨干教師培訓、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幾個方面的建設,因而,劃撥于圖書館建設的專項資金很少,從而凸顯圖書館資金建設不足的問題,以至于圖書館自身無法單獨開發移動服務系統。
3.3 高職院??衫玫馁Y源有限
相比“211”本科院校而言,除了幾所知名的高職院校外,絕大部分高職院校起點較低,基礎較弱,發展較慢。高職院校圖書館能提供給用戶瀏覽、下載的數字資源太少,難以與“211”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建設起步較晚,再加上經費缺乏,資源有限,導致現在大部分開通的移動圖書館只能提供少量的在線數字資源供讀者閱讀,這不符合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核心服務任務。
3.4 兩類高校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利用率存在顯著差異
據王琦[11]和張向[12]的調查發現,圖書館的閱讀利用率和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可顯著影響移動圖書館的建設。學生和教師(尤其是科研型教師)作為高校移動數字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其閱讀習慣與高校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相互影響。如前所述,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迥異,對師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從教師層面講,在本科院校,教師不但要進行教學、專業建設,而且還要進行非常重要的工作——科研,因此,他們對中英文期刊數據庫、各類專利文獻數據庫、書籍文獻的需求較多;相比之下,絕大部分示范性高職院校在科研方面遠遠弱于“211”本科院校,其教師可能很少利用到上述提及的文獻數據庫。從學生層面上講,本科院校的學生對理論基礎、專業知識面以及畢業論文的要求相對較高,他們不但需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識,還需要閱讀大量的相關課外資源。因而,本科院校師生對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遠大于高職院校,從而促進了移動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
4高職院校移動圖書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基于二維碼的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是圖書館新形勢下發展的必然,是更好地服務于師生的一種手段。因此,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主要包括思想意識及觀念的轉變和合作共贏兩個方面。
4.1 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發展觀念
移動數字圖書館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形態,隨著人們對移動閱讀需求的不斷增強,圖書館首先要考慮如何才能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因此,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的移動圖書館建設,首先需要建設方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傳統的觀念。實際上,眾多的研究者已經提出了這方面的建議[13—15],因此學校領導和圖書館的建設者要解放思想,緊跟時代步伐,加大移動圖書館建設力度,把移動數字圖書館作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
4.2 結合自身情況,加強與相關機構合作
盡管均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但各自的基礎及發展狀況差距很大,有的院??赡苓B圖書館的網站、常用的電子書、期刊數據庫都很缺乏。因此,院校本身需結合自身的情況,開展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建設。畢竟,移動圖書館或微信平臺的建設需要一定的財力、人力和物力。
實際上,可以借鑒本科院校的做法,就是形成圖書館聯盟,如廣東建立了廣東移動圖書館聯盟,北京建立了首都移動圖書館聯盟等。高職院校圖書館也可以和本科院校圖書館、省市圖書館聯合,建立或加入移動圖書館聯盟。此外,圖書館可以和網絡運營商如移動、聯通、電信、網通等合作,以及知名的電子圖書或期刊數據庫運營商合作,專門建立圖書館信息化的數據包或通信平臺[16],能在資費方面有所節約。除了上述手段,還可以與終端機制造、銷售公司等合作,建立專門的電子圖書館終端設備,有助于提高用戶的使用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蓓,張成昱,姜愛蓉,等.二維條碼在移動圖書館服務拓展中的應用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3(4):21—24.
[2]王建功.二維碼技術在圖書館特色服務中的應用與實現[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4):96—97.
[3]李欣.手機二維碼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3(1):97—98.
[4]王金秀.我國高校圖書館二維碼技術應用調查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4):58—63.
[5]趙玉明,明均仁,高凱.“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應用與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5):17—23.
[6]朱雯晶,夏翠娟.二維碼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以上海圖書館為例[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Z1):115—120.
[7]葉佩珍.我國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4(12):80—84.
[8]曹鵬,明均仁,段欣余.國內圖書館APP移動服務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6):77—83.
[9]耿潔.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13—19.
[10]田貞訓.高職教育經費投入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基于高職與本科院校經費投入的差異分析[J].職業時空,2013(11):75—77.
[11]王琦,陳文勇.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利用率的影響因素與應對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4(18):59—63.
[12]張向.就大學生閱讀習慣談高校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4(S2):126—128.
[13]呂雪冰.移動圖書館的發展現狀及實施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4(36):103—105.
[14]孫革非.我國移動圖書館的現狀、服務模式與發展對策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4(1):32—36.
[15]施國洪,夏前龍.移動圖書館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78—91.
[16]方勝華,李書寧.走向移動互聯時代的圖書館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1(2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