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能力普遍存在缺失,本文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和多年學生管理經驗探討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素質能力,并對其現狀進行分析以期找到相關途徑,搭建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素質能力培養平臺。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能力;內涵研究;現狀分析
高職教育經過近十年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關注人才質量、關注需求導向、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國際著名職業教育專家福斯特曾說過,受訓者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后的發展前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高職生在素質能力、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在校時間短,就業壓力大,素質能力提升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學生素質能力內涵研究
《辭海》對素質一詞有下面三種定義:1、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2、事物本來的性質;3、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職教育中,大學生素質應從第三個定義去理解:那就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
美國勞工部提出勞動者應具備三種素質和五種能力。三種素質包括基本技能、思維能力、個人品質,五種能力包括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綜合與系統分析能力、運用特種技術的能力。高職學生的素質能力結構與其他群體有所不同,應根據其心理特點、培養目標、社會需求等來確定。
2015年11月,課題組成員借助江蘇省2016屆高職院校畢業生公益供需洽談會,隨機對100多家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了調研,主要就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進行調研。通過調查,結合多年來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得出企業最看重大學生的素質能力包含:責任心、職業道德、吃苦耐勞、進取心、誠信、敬業奉獻精神、專業能力、溝通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執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具體來說,筆者認為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素養與技能: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高職學生最基本的素質能力,也是學生勝任工作的基礎。
2、誠信、敬業、吃苦耐勞等職業品格:24字核心價值觀為高職教育指明了素質教育的方向,培養以上品格可以彌補高職學生專業方面的不足,提高就業競爭力。
3、身心健康:高職學生應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這也是其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4、表達溝通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等。
5、學習能力:在工作崗位中不斷接收新的知識和信息,具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以跟上時代的節奏和工作的進度。
6、實踐能力: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增強動手能力,提高效益。
7、管理能力:高職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管理技能、領導能力等,不僅是管理人,還要管理物、活動,提高組織效率。
8、人際交往能力:高職學生應具備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
9、團隊合作能力: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
10、創新能力:高職學生應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不斷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發明,創新力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二、高職學生素質能力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學生中95后是主力軍,他們個性張揚,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長大,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素質能力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尊心和自卑心并存
大部分高職學生高考成績不理想,學習能力較差,通過心理普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受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渴望成功,但能力較差,于是自尊心和自卑心交錯在一起,形成矛盾的心理狀態。
2、理想和現實不能很好把握
大部分高職生眼高手低,對未來充滿理想,但并沒有做好職業規劃,只停留在想的層面,具體實施計劃并不詳細或者說沒有。而他們對于身邊的具體的可以去實現的小事就不屑一顧,并沒有領悟到理想的實現是建立在現實慢慢實現的基礎之上的。
3、自我意識強烈,缺乏團隊意識
一部分學生在處理事情時以自我為中心,基本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把自己的利益擺在首位,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團隊合作精神相當欠缺,功利性過于強。
4、理論與實際不能很好結合,實踐能力欠缺
從調查看出,一部分學生還沒有把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放在一個同等重要的位置,參與社會實踐對他們來說大部分只是娛樂,認為是幫助老師完成任務,不能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依賴性稍強,不能獨立解決,實踐中人際交往能力相對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學以致用,做事效益從而打折。
5、缺乏尊重、感恩意識,責任感不強
在日常管理中發現,一部分高職學生連最基本的文明禮儀都不清楚,對老師、長輩等缺乏尊重,在上課和開會等場合中玩手機,甚至睡覺,同時,他們認為很多事情理所當然,索取遠遠高于付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感恩意識、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缺乏。
當前,用人單位看重的不再是用分數表現出來的學業成績,而是責任心、溝通、合作、執行力、道德修養等職業素質和隱性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應該更多關注學生職業素養、職業品格的培養,從而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本文是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學術科研基金項目《新常態下高職學生素質能力培養“SWOT工作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RJ201503
【參考文獻】
[1] 王小梅.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精品文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13.
[2] 姚從軍.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大學生素質能力提升研究[J]. 教育與人才, 2010(3):35.
[3] 聶 強, 仇大勇. 高職學生素質、能力結構及培養途徑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 2010(10):100.
【作者簡介】
馮益芙(1983—),男,漢族,江蘇常州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