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多山
一堂優質的課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科學性體現教學的“真”,而藝術性體現教學的“美”。科學性是藝術性的基礎和依據,而藝術性是科學性的發揮、創造和升華。教師對教學藝術的追求,是教師專業發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何為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教學藝術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表演性和創造性等基本特征,是將創造性的教學設計、高超的教學技巧、靈活的教學機智、生動的情境創設、真實的情感交流以及形象生動的語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幽默等教學手段高度綜合的藝術,從而使課堂充滿了藝術的因子,使教學具有了審美的價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教學離不開藝術。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么是不可思議的。”教學是具有藝術內涵的,是教師對教學技能、教學美感、教學風格的實踐探索,是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的藝術美,是教師一生的追求。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呢?
1.淵博的知識是教師追求教學藝術的前提條件。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只有教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書。”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專業精深、底蘊深厚、知識淵博的人,是一個能熟練駕馭課堂教學的人,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教師的學識魅力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力,是學生學習、效仿的榜樣。一個具有學識魅力的教師,一定是一個興趣、特長廣泛而豐富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具有豐富想象力、思考力和創造力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必定會嫻熟運用教學技能技巧,使課堂教學波瀾起伏、縱橫馳騁、游刃有余、美不勝收;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象一塊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學生吸引在自己的身邊,使教學活動情景交融、妙趣橫生、心靈激蕩、余波連連。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會真正將課堂變成“學堂”,將講臺變成“舞臺”,將教學演繹成“藝術”,從而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在情感的世界里激情迸發,在藝術的境界里得到情感的升華。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要將專業學問“做深”,將跨學科學問“做廣”,還要向著“博、大、精、深”的學術層次邁進,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專深博廣”、“專博相濟”、“底蘊深厚”的新時代魅力型教師。
2.靈動的教育智慧是教師具備教學藝術的有效載體。教學藝術是智慧的結晶。靈動的教育智慧是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心靈共振的關鍵因素,也是構成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要素。教學藝術的奧秘就在于,真實中蘊含機智,平實中蘊含起伏,充實中蘊含靈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萬變不離其宗”的“教學程式”背后,彰顯匠心獨運的教學智慧,即在對教學環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活動及教師自身等教學要素進行深入分析、理性研究的基礎上藝術性地再現教學思路、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因此,教師要寬視角、多維度地設計教學方案,使課堂具有充實的教學基調、豐盈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的藝術韻味和飽含激情的師生互動;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領學生感知、想象和體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善于運用調侃、幽默以及即興發揮等藝術手段,將發生在課堂上的、稍縱即逝的“小事件”及“智慧火花”,靈活機智地引入“課堂對話”,以調動學生的思維,豐富課堂教學的內涵。
3.獨特的教學風格是教師成就教學藝術的有效保障。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藝術上趨于成熟的標志。一個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具有創造力和藝術感染力的教師,也一定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回眸周邊,放眼全國,許多優秀教師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與特色,他們的授課要么深入淺出、環環相扣、論證嚴密、結構嚴謹,要么親切自然、樸素無華、娓娓道來、細細誘導,要么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引人入勝,要么情緒高漲、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撥云見日,給學生開啟一扇智慧之門;一個恰如其分的幽默,猶如清風撲面,給學生以無限的遐思;一句情真意切的鼓勵,猶如絲絲甘霖,給學生以無盡的回味;一句信手拈來的勵志箴言,猶如春風化雨,給學生以心靈的滋潤。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一定會備受感染、心情愉悅、情緒激揚,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人生的啟迪、興趣的激發、心智的訓練、情感的陶冶及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課改深入推進的今天,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之美,是教師職業不斷迸發活力、教師專業又快又好成長的根本途徑。一個能將教學藝術巧妙地運用到教學中的教師,一定會是學生樂于追隨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