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利
【關鍵詞】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相長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92—01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將聽說讀寫訓練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心靈的深處,充分體現了“文道統一”的育人原則,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
總結前人經驗、踐行當代教學模式,筆者逐漸探索出既適合本校學生,也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即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討論,將語文課堂的三維目標進一步落實到位,具體策略如下: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淺入深出,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過程
1.預習檢測??疾閷W生對于漢字的正確書寫;對于作者的認知;對于“標本”、“敗筆”、“丘壑”三個詞語的比喻義在句子中的理解。由淺入深,由簡到難。(《蘇州園林》)
2.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中不僅感受到語言美,而且對于蘇州園林有了具體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對于文章的整體結構有了充分的認知。
3.探究分析。在預習檢測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各個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我設計的幾個問題。這個環節著重訓練學生的信息提煉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對說明的結構、說明的順序要進行整體掌握。
4.學后檢測。在這一環節里,我提出一個問題:“請你以一個游覽者的身份談談蘇州園林哪一點美?請用‘我看蘇州園林的美,美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睂W生既可以對課文內容有所回顧,也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整節課堂教學由淺入深,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訓練。
二、教學目標的設置要明確化、具體化
在制定語文教學目標時,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設置,當然還要考慮課時任務的完成。比如《蘇州園林》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筆者最初設定了三條:(一)掌握重點字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理清文章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特征;(三)了解我國園林建筑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其中,前兩個教學目標的設置具有針對性,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和概括提煉信息能力得到了訓練和落實。第三個目標的設置就顯得大而空,有運用這些詞語的模糊性和萬能性來搪塞之嫌。如果語文教學目標過空過大,也就等于這個教學目標什么效果都沒有。還有一種現象是教學目標設置過多,就《蘇州園林》這一課,有一位老師在第一課時設置了四個目標,涵蓋了字詞、朗讀、說明文的順序、結構、說明方法、欣賞園林的美,三個課時的內容放在一節課解決,勢必造成蜻蜓點水一晃而過,學生根本無暇深入鉆研、理解文本內容。
三、導入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導入語的設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導入語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為學生學習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文章的文體不同,風格也各異,課堂導入的手段也應不同,教師如果緊扣教學內容,因材施導,就能直接引發學生的興趣,誘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樂學”境界,就會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比如筆者給《蘇州園林》設置了這樣的導入語“城市是生長的童話,園林建筑就是一顆顆璀璨的寶石。如果把江南比做一位秀美的女子,蘇州園林就是她裙裾上最美的圖畫?!边@樣時尚靚麗、文質兼美的導語就能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具有處理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的綜合能力,往往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上課伊始,讓學生欣賞聲情并茂的畫外音和生動絢麗的電視畫面,將學生的興趣引入課堂。如在執教《土地的誓言》一文時,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后,我播放了兩組畫面:一組是日本入侵前美麗富饒的東北,另一組是日本鬼子鐵蹄踐踏下餓殍遍野的東北,同時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隨著畫面音樂,學生如臨其境,課堂氣氛沉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又如,筆者在教學《觀滄?!窌r,一邊配樂朗讀,一邊演示課件,通過電腦大屏幕顯示湛藍遼闊的大海,創設一種“出海旅游”的情景;學生邊聽邊看,從而更好地感受到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從學生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具有好動、好奇、好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采用形和聲、動與靜相結合的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愉悅的教學情景,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不但能使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梢哉f,多媒體教學既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又對落實素質教育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