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93—01
一、語文課堂的評價應情真意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文是作者“血管深處奔涌出來的生命情思,從骨髓宣泄出來的生之靈泉”,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與語文教學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也應做到情真意切、激情勃發。正如羅素所說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是你發自內心的贊賞。
例如,兩年前我在上《說不盡的橋》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填空“( )( )的橋”,有的填“雄偉”,有的填“可愛”……正當我驚嘆于學生詞匯量豐富時,一名學生站起來說:“快樂的橋”。“快樂”這一與眾不同且賦予橋靈性的詞,著實讓我內心充滿驚喜,我不自主地贊嘆這位令我驚喜的學生,動情地說:“多么有生命的橋啊!”對學生的特殊評價產生了特殊的結果,其他學生紛紛舉手,于是“幸福的橋、傷心的橋、調皮的橋……,,紛至沓來。那位學生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原來上課如此美妙!
二、語文課堂的評價應重激勵促發展
課堂中,為了讓全體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竭力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時時關注著他們細微進步,并和他一起分享這種進步帶來的快樂。在一次公開教學課上,授課教師不經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音質悅耳、吐字清晰,抑揚頓挫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而又聲情并茂,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聽完他的朗讀后馬上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同學握了握手,無比誠摯地說:“你讀得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一課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還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們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送給有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激勵評價的老師。
三、語文課堂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差異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注重評價的針對性和差異性,讓優生有“勁頭”,中等生有“想頭”,后進生有“奔頭”,讓不同的人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堂評價還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關注全體學生,讓評價為全體學生服務,既使個體樂于接受,又使群體又有所收獲;關注爭先,評價誰發現,誰先思考,誰先完成,誰先進步,打破課堂上尖子生唱“獨角戲”、后進生當觀眾的的場面,給每一個學生展示個性、發展個性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意識到追求是無止境的,從而主動學習而不畏困難;同時評價盡量做到模糊,因為語文的朗讀表達習作等評價難以精確,模糊性、建設性評價,更符合現代化語文教學的特點。
四、語文課堂評價應注重彰顯智慧
語文課堂教師評價語言應不拘一格,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應用智慧性的語言和自己內在的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使教學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體態語與有聲語言同樣重要。體態語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器官,所以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被學生密切注視。體態語是表露人的內心、寄予人的感情的語言,體現特定的情感,會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師是學生的向導和引路人,無論是傳授知識或是培養道德情操,都需要教師作出表率。所以,教師能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恰當的體態語,會使學生從中得到肯定、理解、鼓勵、信任。當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獨立作業時,我會告訴學生:“哪個同學學得認真,老師會輕輕地撫摸一下你們的頭。”我悄悄地巡視,時不時溫柔地撫模一下孩子們的頭。當哪個同學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時,我會情不自禁地與他握手,為他豎起大拇指;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并隨時改正時,老師輕輕地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點燃了孩子們學習的火花,使學生品嘗到學習的愉悅,師生之間產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情緒體驗。